华体汇会员登录平台官网
News & Information
德國經濟或再陷衰退困境
德國經濟正在遭遇寒冬。10月9日,德國經濟部官方的報告預測:德國今年GDP將萎縮為(wei) -0.2%,此前預測是今年將實現0.3%的經濟增長,2023年德國的經濟萎縮為(wei) -0.3%,這樣也就意味著德國經濟連續兩(liang) 年表現衰退。不僅(jin) 是官方數據預測,德國幾大研究機構也對德國今年的經濟進行了停滯或衰退的預測。
主要數據也顯示德國工業(ye) 發展狀況不佳。據聯邦統計局的數據,德國8月工業(ye) 部門的訂單量環比下降5.8%,出現自1月以來的最大降幅,汽車、化工和機械製造等關(guan) 鍵行業(ye) 產(chan) 出也受到訂單減少的影響。壞消息影響了主要機械製造和化工行業(ye) 的企業(ye) 情緒。來自德新社9日的兩(liang) 項調查顯示,德國主要機械製造和化工行業(ye) 的企業(ye) 情緒進一步惡化。在行業(ye) 協會(hui) 德國機械設備製造業(ye) 聯合會(hui) 詢問的機械製造商中,約37%認為(wei) 自己的處境糟糕或非常糟糕,高於(yu) 6個(ge) 月前的26%。接受慕尼黑經濟研究所調查的德國化工企業(ye) 在9月對自身狀況的評分為(wei) -9.3,預期評分也下滑。德國商務部認為(wei) ,這些早期指標表明,經濟低迷將持續到今年下半年。
預測指標下調,先行指標下滑,壞消息一個(ge) 接一個(ge) ,德國經濟或陷入衰退困境引起輿論的關(guan) 注,特別是一些頂級的工業(ye) 企業(ye) 緊縮的前景更不樂(le) 觀,如大眾(zhong) 汽車準備關(guan) 閉德國工廠、德國鐵路出售旗下物流公司、英特爾推遲在德國進行的半導體(ti) 設施建設……那麽(me) ,造成德國經濟困境的原因是什麽(me) ?
困境何因?
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表示,由於(yu) 結構性問題和地緣政治挑戰,自2018年以來德國經濟沒有出現過強勁增長。目前德國經濟疲軟是由多種因素共同導致的,如俄羅斯能源供應中斷、汽車製造商出現問題以及熟練工人短缺、德國競爭(zheng) 力日益下降和人口結構變化的後果等因素。
分析人士稱,德國經濟目前麵臨(lin) 的挑戰,主要來源於(yu) 人口老齡化、能源價(jia) 格削弱企業(ye) 競爭(zheng) 力、資金成本高使投資不暢以及民眾(zhong) 難於(yu) 承受經濟結構綠色轉型的負擔。同時結構性不足對經濟長期的影響仍未得到解決(jue) ,如基礎設施落後,缺乏對新技術的投資等。
此外,在經濟疲軟的情況下,企業(ye) 和民眾(zhong) 對恢複經濟的信心不足。當前利率居高不下導致企業(ye) 投資放緩,不過,歐洲央行在6月首次降息後,還可能跟隨美聯儲(chu) 降息,從(cong) 而降低企業(ye) 融資和經營成本。但是在當前經濟與(yu) 政治不明朗的局勢下,企業(ye) 投資仍將偏於(yu) 保守。居民消費也會(hui) 謹慎,更傾(qing) 向於(yu) 儲(chu) 蓄而非投資房產(chan) 或消費。不過,目前德國通脹率已降至三年來的最低水平,今年大概率能保持在2%以下,在就業(ye) 市場還算強勁的情況下,工資增長應該能跑贏通脹,民眾(zhong) 消費有望增加。德國目前努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有望緩解烏(wu) 克蘭(lan) 危機帶來的能源壓力,但是,在德國政府逐步采取措施解決(jue) 短期周期性經濟困境時,其經濟結構性的問題則需要長期處理。
哈貝克表示,除經濟景氣方麵短期因素外,德國經濟的結構性問題更為(wei) 突出,從(cong) 而影響了2024年的經濟增長。“目前的經濟狀況並不令人滿意。但我們(men) 正在努力擺脫困境。”
如何解困?
對於(yu) 如何解決(jue) 經濟衰退困境,哈貝克稱,德國政府在解決(jue) 高通脹、高利率、高能源成本等影響經濟產(chan) 出的周期性短期因素方麵取得了不錯的進展,但是結構性問題如缺乏熟練技術工人、基礎設施投資不足等長期問題仍然是德國需要解決(jue) 的問題。不過,哈貝克對2025年德國經濟保持謹慎樂(le) 觀,稱2025年德國經濟將開始複蘇,預計增長1.1%。2026年將增長1.6%。
但德國的研究機構對德國經濟持謹慎態度,認為(wei) 德國經濟近來不會(hui) 恢複到疫情前水平。日前,德國五大經濟研究機構聯合出爐的一份經濟預測報告預測德國2025年經濟僅(jin) 增長0.8%,2026年將增長1.3%之外。報告認為(wei) ,政府在經濟向綠色轉型上的投資受不確定性因素影響較大,可能會(hui) 影響到當前的投資,並表達了經濟不景氣對德國製造商情緒不利影響的擔憂,報告也顯示德國企業(ye) 越來越多地通過裁員來應對日益惡化的環境。此外,報告也提到了政府在應對綠色轉型、數字經濟、人口結構變化以及國際激烈競爭(zheng) 環境而進行的結構調整將給德國經濟長期發展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
關(guan) 於(yu) 政府在提振經濟所采取的“增長倡議”,哈貝克此前在接受采訪時介紹到,政府采取了降稅、降低部分工業(ye) 企業(ye) 電價(jia) 、減少官僚程序以及為(wei) 吸引外國技術工人提供激勵措施等方麵的措施,將在未來兩(liang) 年得到充分實施,有望推動經濟增長。但是部分德媒對政府的措施持保留態度,“德國之聲”網站認為(wei)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德國各屆政府都在承諾要減少官僚障礙,以促進投資,但過去數十年裏這類承諾很少得到兌(dui) 現。有德國專(zhuan) 家認為(wei) ,德國政府提出的“增長倡議”隻是指明經濟發展的方向,對提振經濟作用不明顯。德國經濟能否恢複活力的關(guan) 鍵在於(yu) 保持工業(ye) 競爭(zheng) 力,政府需要出台幹預性工業(ye) 政策,製定有利於(yu) 德國投資環境的政策。專(zhuan) 家希望政府不要犯“資本保護主義(yi) ”的錯誤,過多幹預德國企業(ye) 出售企業(ye) 的趨勢,要依照市場規律。
哈貝克承諾政府要付出更多努力,使德國經濟恢複長期增長動力,讓更多的企業(ye) 和民眾(zhong) 感受到這些努力。“隻有實踐中能感受到的簡化措施,才是真正有效的。”(本報記者 何詩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