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汇会员登录平台官网

News & Information

英國生活成本危機逐漸顯現

來源:國際商報 時間:2023-05-17 分享:

北京外國語大學和社會(hui) 科學文獻出版社5月12日聯合發布了《英國藍皮書(shu) :英國發展報告(2021~2022)》。報告指出,自2021年初以來,英國經濟增長雖一度出現反彈,但英國的生活成本危機逐漸顯現並日趨嚴(yan) 重。20世紀70年代困擾英國的滯脹局麵重現,英國政府應對生活成本危機缺乏有效的策略,政治矛盾和社會(hui) 危機加劇。

首先,生活成本危機與(yu) 脫歐後遺症、新冠肺炎疫情和烏(wu) 克蘭(lan) 危機相互疊加是英國經濟社會(hui) 問題集中爆發的原因。“後脫歐時代”英歐關(guan) 係的冷淡疏離以及矛盾衝(chong) 突遠超預期,後遺症不斷顯現,英國在經貿上對歐洲的依賴並未在短時間內(nei) 發生改變,疫情也轉移了英國作出適應、調整的注意力。英歐金融合作的不確定性使英國金融業(ye) 在全球的領導地位下降;英歐之間的貨物與(yu) 服務貿易、人員流動上的壁壘增加,增加了英國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困難,加劇勞動力供給不足,推高貿易成本,特別是食物、藥品等生活成本。新冠疫情給本就困難重重的英國經濟帶來了更多不確定性。2022年初以來,英國雖然放開了防控限製,但疫情的反複仍給經濟、社會(hui) 、人員流動帶來了諸多障礙。而三年來應對疫情的措施導致英國的公共財政支出大幅增加,造成了巨大的財政困難。據統計,2020年後,英國政府債(zhai) 務GDP占比一直維持在100%左右的高位,為(wei) 1960年以來最高;2020—2021財年英國預算赤字高達15.3%,超過2011年歐債(zhai) 危機時的水平。在2022年預算中,英國政府計劃投入3100億(yi) ~4100億(yi) 英鎊應對疫情。2022年2月烏(wu) 克蘭(lan) 危機爆發後,英國石油、天然氣、糧食價(jia) 格受國際市場影響加大,通貨膨脹加速上升,經濟出現衰退。長期持續的生活成本危機既是造成英國經濟社會(hui) 困境的原因,也是其外在表現,進一步加劇了政治危機。

其次,生活成本危機集中表現為(wei) 通貨膨脹居高不下、加速上升,給民眾(zhong) 生活帶來巨大壓力,在政治、社會(hui) 層麵產(chan) 生了廣泛的溢出效應。從(cong) 2021年初開始,英國消費者價(jia) 格指數(CPI)從(cong) 0.7%的低位不斷攀升,2022年初達到6%左右,2022年5月,同比增長9.1%;7月,同比增長10.1%;2022年下半年,英國通脹一直保持在10%以上的水平,不斷刷新40年來的紀錄。持續走高的能源價(jia) 格是加劇英國生活成本危機的重要因素。隨著能源價(jia) 格上漲以及家庭能源稅的上升,2021年全年一半以上的通貨膨脹來自能源價(jia) 格。2022年5月,英國燃油價(jia) 格上漲95%,家庭用電價(jia) 格上漲54%。食品價(jia) 格上漲是英國生活成本危機的另一要素,據統計,截至2022年5月,英國食品與(yu) 非酒精飲料價(jia) 格上漲了8.6%,為(wei) 2009年4月以來最大漲幅。生活成本危機使民眾(zhong) 的生活質量明顯下降,對廣大中低收入階層的影響尤為(wei) 明顯,也成為(wei) 英國政府麵臨(lin) 的最緊迫問題。另據英國國家統計局2022年3月的一項調查,87%的英國民眾(zhong) 表示其生活成本較上月有明顯升高,人數較2021年11月上漲了25%;其中80%左右的民眾(zhong) 認為(wei) 食品與(yu) 能源價(jia) 格漲幅過高;近1/4的民眾(zhong) 表示難以支付日常開銷,人數較2021年11月上漲17%;30%的民眾(zhong) 表示難以支付其能源賬單;另有30%的英國民眾(zhong) 難以支付房貸;還有43%的民眾(zhong) 認為(wei) 在未來一年將沒有存款。.

再次,高通脹、高利率和經濟衰退相互作用,使英國麵臨(lin) 陷入經濟衰退周期的風險。為(wei) 應對不斷攀升的通脹壓力,以及美聯儲(chu) 不斷加息帶來的外部壓力,英國央行被動加息,自2021年底以來,基準利率從(cong) 0.1%連續加息十餘(yu) 次,到2022年底已達到3.5%,為(wei) 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高值。高利率使英國生產(chan) 、投資成本高企。房地產(chan) 貸款成本增加;製造業(ye) 因能源等成本增加紛紛關(guan) 閉、停產(chan) 或外遷,使英國產(chan) 業(ye) 空心化問題更加突出;經濟綠色轉型、數字轉型的步伐因財政資金不足、能源成本增加等原因減緩或中斷。

最後,生活成本危機的遷延不愈導致英國社會(hui) 分裂日趨嚴(yan) 重,罷工和街頭抗議增加,使英國1978—1979年“不滿之冬”的景象重現。政府為(wei) 抑製通貨膨脹,難以滿足工會(hui) 大幅增加工資和福利、彌補生活成本上漲影響的要求。越來越多的民眾(zhong) 認為(wei) 英國社會(hui) 存在嚴(yan) 重不公。2021年的一項調查顯示,超過40%的英國民眾(zhong) 認為(wei) 領取政府救濟是出於(yu) 生活所迫而非個(ge) 人懶惰。2022年6月以來,英國鐵路係統多次罷工,範圍覆蓋了英格蘭(lan) 、蘇格蘭(lan) 、威爾士80%的鐵路線路。醫療係統也受到影響,據統計,截至2022年6月,已有超過4萬(wan) 名護士離開國民醫療體(ti) 係(NHS)。工會(hui) 呼籲在年底舉(ju) 行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全國範圍的護士罷工。2022年11月,成千上萬(wan) 英國民眾(zhong) 走上倫(lun) 敦街頭參與(yu) 名為(wei) “英國破產(chan) 了”的遊行示威活動,要求提前大選、就低薪資采取行動,同時廢除“反工會(hui) ”的就業(ye) 法。

聲明:本文所用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涉版權問題,請及時聯係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