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汇会员登录平台官网
News & Information
各地交出上半年外貿成績單:廣東繼續領跑,11個省份增速超10%
北京報道 今年上半年,我國進出口規模首次超過21萬(wan) 億(yi) 元,再創曆史新高。近期,各省份也紛紛亮出上半年外貿“成績單”,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有22個(ge) 省份上半年進出口同比實現了正增長,其中有11個(ge) 省份同比實現兩(liang) 位數增長。
以人民幣計,上半年我國進出口規模排名前十的省份分別是廣東(dong) 、江蘇、浙江、上海、北京、山東(dong) 、福建、四川、天津、安徽。這十個(ge) 省份上半年進出口全部實現同比正增長,其進出口總值占全國總值的比重超過80%。

“從(cong) 數據看,外貿前10省份進出口總值占全國進出口總值超8成,顯示出外貿強省發揮了‘壓艙石’和主動力的作用。”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近年來,外貿強省出口呈現結構多元化、產(chan) 品附加值顯著提升、市場拓展更加積極主動的特征。同時,民營企業(ye) 外貿占比穩步提升,外貿新模式、新業(ye) 態發展迅速,均顯示出外貿強省對全球市場需求變化的適應力不斷增強。
廣東(dong) 進出口繼續領跑全國
作為(wei) 中國外貿第一大省,上半年廣東(dong) 外貿成績繼續領跑全國並創同期曆史新高,進出口總值為(wei) 4.37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13.8%,高出全國平均水平7.7個(ge) 百分點,進口、出口也都實現了同比兩(liang) 位數增長,漲幅分別為(wei) 17.1%和12.1%。
廣東(dong) 外語外貿大學國際服務經濟研究院教授林吉雙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上半年,廣東(dong) 外貿實現高速增長的原因主要有內(nei) 外兩(liang) 個(ge) 方麵:從(cong) 外部原因看,疫情後全球經濟的持續複蘇,有力帶動了對廣東(dong) 產(chan) 品需求的增長。從(cong) 內(nei) 部因素看,一是廣東(dong) 產(chan) 品的國際市場競爭(zheng) 力持續提升,表現在伴隨全球貿易量上升和物流需求增加,廣東(dong) 船舶和集裝出口顯著增長;二是廣東(dong) 國際貿易新動能新業(ye) 態持續形成,表現在電動載人汽車類機電產(chan) 品出口快速增長,跨境電商進出口持續發力;三是廣東(dong) 民營貿易主體(ti) 適應力持續增強,表現在廣東(dong) 民營外貿主體(ti) 作為(wei) 廣東(dong) 外貿主力軍(jun) 的作用進一步突顯。
談及上半年數據反映出的廣東(dong) 外貿新亮點和新變化,林吉雙認為(wei) 有三點:
一是廣東(dong) 外貿比較優(you) 勢持續提升。得助於(yu) 產(chan) 業(ye) 鏈和供應鏈的持續優(you) 化和完善,廣東(dong) 外貿出口產(chan) 品比較優(you) 勢進一步提升,今年上半年,廣東(dong) 船舶和集裝箱出口分別同比大增70.7%和104%,集成電路、家用電器、家具及其零件出口分別同比增長26.3%、16.7%和12.3%。
二是廣東(dong) 外貿新的優(you) 勢持續形成。得益於(yu) 政府在新興(xing) 領域的有效引導和企業(ye) 的有力布局,廣東(dong) 出口新優(you) 勢持續形成,今年上半年,廣東(dong) 電動載人汽車出口增長高達78.3%。
三是廣東(dong) 民營外貿主體(ti) 活力持續增強。受益於(yu) 營商環境的優(you) 化和企業(ye) 適應能力、創新能力的不斷增強,上半年,廣東(dong) 民營企業(ye) 進出口2.8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21.3%。
林吉雙表示,展望下階段,在外部需求持續回暖、外貿比較優(you) 勢不斷增強、外貿新動能持續形成、外貿營商環境持續優(you) 化等有利因素的支撐下,預計廣東(dong) 外貿仍將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
長三角地區方麵,上半年,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分別實現外貿進出口總值2.10萬(wan) 億(yi) 元、2.68萬(wan) 億(yi) 元、2.56萬(wan) 億(yi) 元和0.40萬(wan) 億(yi) 元,合計達到7.74萬(wan) 億(yi) 元,創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長5.9%;占同期全國進出口總值的36.6%,較2023年的36.3%占比進一步提升。
談及長三角地區外貿亮眼成績,周茂華認為(wei) ,這得益於(yu) 長三角擁有得天獨厚的外貿基礎設施,例如完善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完備的製造業(ye) 產(chan) 業(ye) 鏈、創新研發活躍、良好政策與(yu) 營商環境支持等。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一些中西部省份外貿增速明顯加快,山西、陝西、廣西、貴州等多個(ge) 省份同比實現兩(liang) 位數增長,其中西藏同比增速達132.4%,進口、出口同比分別增長202%、122.9%,也均位居全國增速首位。此外,新疆進出口、進口、出口分別同比增長48.4%、32.6%和51.4%,山西分別同比增長18.7%、18.1%和19.1%。
此外,在絕大部分外貿強省中,民營企業(ye) 都是拉動外貿增長的“主力軍(jun) ”。上半年,廣東(dong) 民營企業(ye) 進出口總值為(wei) 2.8萬(wan) 億(yi) 元,占全省總值的64%,同比增長21.3%;浙江民營企業(ye) 進出口2.07萬(wan) 億(yi) 元,占全省總值的比重為(wei) 80.7%;山東(dong) 民營企業(ye) 進出口達1.22萬(wan) 億(yi) 元,占全省總值的比重為(wei) 75.4%。

周茂華分析稱,民營企業(ye) 進出口占比呈現穩步上升態勢,主要得益於(yu) 我國不斷優(you) 化營商環境,政策對民營企業(ye) 的支持力度持續增大。同時,民營企業(ye) 積極應對全球複雜外貿環境,加大創新投入,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在穩定我國外貿表現方麵發揮重要作用。
沿海省份為(wei) 機電產(chan) 品出口“主力軍(jun) ”
長期以來,機電產(chan) 品一直是我國出口第一大類商品。分省份看,上半年廣東(dong) 機電產(chan) 品出口增長9.9%,船舶、電動載人汽車、集裝箱分別增長70.7%、78.3%和104%;江蘇機電產(chan) 品出口1.18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9.8%,集成電路、手機、船舶出口分別增長38.5%、42.7%、72.1%,合計拉動江蘇省出口5.2個(ge) 百分點;浙江同比增長9.6%,船舶、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件、家用電器分別增長93.7%、43.1%、19.4%;福建的汽車零配件、平板顯示模組、燈具、家用電器、船舶出口拉動作用強勁,分別增長20.5%、25.7%、28.5%、38.4%、247.1%。
华体汇体育登陆新聞發言人高士旺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廣東(dong) 、江蘇、浙江、上海等沿海省份是對外開放的前沿,更是機電產(chan) 品出口的“主力軍(jun) ”。近年來,隨著中西部地區產(chan) 業(ye) 基礎的完善、梯度轉移措施的鼓勵、基礎設施的提升,以及共建“一帶一路”深入推進和中歐班列開行量、貨運量、重箱率等運力指標不斷提升,機電企業(ye) 在中西部地區投資增加、產(chan) 能和出口放量,中西部省份機電出口規模和份額逐年提升,但同時,東(dong) 部沿海經濟強省在高技術和高附加值行業(ye) 的產(chan) 業(ye) 積累逐步釋放,在船舶、集成電路相關(guan) 行業(ye) 進入需求上行周期時,國內(nei) 供給優(you) 勢充分發揮,相關(guan) 省份在船舶、電動汽車、集成電路等領域的出口大幅增長,明顯體(ti) 現出中國機電產(chan) 業(ye) 升級的結果。
談及機電產(chan) 品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高士旺指出,各重點行業(ye) 受益於(yu) 全球需求回暖和補庫,普遍實現較好增長,顯示了我國機電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強勁韌性,尤其展現出中國企業(ye) 深度融入國際化之後的供應韌性和充分競爭(zheng) 力。
高士旺分析稱,機電產(chan) 品在消費品、資本品、中間品等各重點領域均有較好表現,尤其中間品和資本品方麵,我國與(yu) 東(dong) 盟、墨西哥、土耳其等形成良好供應鏈協同,對越南、墨西哥、馬來西亞(ya) 、泰國等的中間品出口增長明顯;高端裝備、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等高附加值行業(ye) 的大幅增長,凸顯了我國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尤其是機電產(chan) 業(ye) 向高附加值轉型升級的明確方向和階段性進展。這些領域的出口增長,在保持我國貨物出口規模“量穩”的同時,也體(ti) 現了出口商品結構的“質升”,更為(wei) 其他產(chan) 業(ye) 的轉型升級賦能、為(wei) 廣泛的工業(ye) 製造創新發展注入動能。
高士旺還指出,結合我國機電產(chan) 品在全球出口的份額、產(chan) 量比重和綜合的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優(you) 勢來看,我國機電產(chan) 品出口將更多受全球經濟複蘇、國際經貿合作和商業(ye) 側(ce) 的庫存動態變化影響,其中政策挑戰最為(wei) 突出。“不過,近年來中國在機電產(chan) 業(ye) 的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韌性不斷鞏固並持續加強,這也是預計機電產(chan) 品出口保持持續穩定的最大底氣;機電企業(ye) 可以通過加強海外投資、國際產(chan) 能合作的方式,深耕國際市場,與(yu) 歐美客商深化合作,確保在發達市場份額穩定,並積極拓展新興(xing) 市場,挖掘發展中國家的市場增量。
高士旺給出了幾點建議:第一,加強國際形勢研判,防範風險;第二,加強企業(ye) 合規建設,構建完善的內(nei) 部風險防控體(ti) 係;第三,關(guan) 注和應對貿易保護主義(yi) 的挑戰,積極應對貿易救濟調查,並加強政府間和產(chan) 業(ye) 間對話,管控分歧、減少衝(chong) 突;第四,加強與(yu) 新興(xing) 市場的經濟合作,開拓新的增長點;第五,加強與(yu) 重點市場的經貿合作,鼓勵資源性商品、高技術產(chan) 品的進口,以進促出。
林吉雙也建議,麵對歐美國家對我國部分重點出口產(chan) 品加征高額關(guan) 稅所造成的困難和挑戰,一方麵要通過政府、商會(hui) 和龍頭企業(ye) 等攜手持續改善外部營商環境,同時推進企業(ye) 走出去投資設廠,帶動中間品出口貿易深入發展;另一方麵,抓牢新能源技術、數字技術和人工智能等發展趨勢,加快培育和形成新質生產(chan) 力,助力傳(chuan) 統貿易轉型升級、新型貿易持續湧現。 (作者:見習(xi) 記者周頔 編輯:張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