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汇会员登录平台官网
News & Information
30.8萬億!海關總署權威解讀,來看三大亮點
10月13日,海關(guan) 總署公布最新外貿進出口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進出口總值為(wei) 30.8萬(wan) 億(yi) 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微降0.2%。其中,出口17.6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0.6%;進口13.2萬(wan) 億(yi) 元,同比下降1.2%。
具體(ti) 到9月份來看,進出口總值為(wei) 3.74萬(wan) 億(yi) 元,同比下跌0.7%,環比上漲4.3%。其中,出口總值為(wei) 2.15萬(wan) 億(yi) 元,同比下跌0.6%,環比上漲5.5%;進口總值為(wei) 1.59萬(wan) 億(yi) 元,同比下跌0.8%,環比上漲2.7%。
海關(guan) 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認為(wei) ,近期在積極因素增多的情況下,外貿也同步呈現向好走勢。
展望四季度,受訪專(zhuan) 家指出,出口金額當月同比大概率上行,並有望在年底附近實現同比回正;同時,政策逐步落地見效,國內(nei) 經濟增長動力轉強的趨勢性得到進一步驗證,將有效提振實際進口需求,從(cong) 而在數量角度助力進口動能回升。
出口趨穩回升態勢明顯,“新三樣”累計增長41.7%
“大家都知道,今年以來,世界經濟複蘇乏力,全球貿易發展麵臨(lin) 多重壓力,尤其是外部需求持續低迷對我國出口形成了直接衝(chong) 擊。”呂大良指出,隨著係列政策效用顯現,加之企業(ye) 本身的積極應對,近兩(liang) 個(ge) 月,出口呈現出更多積極變化,8、9月出口規模連續擴大,環比分別增長1.2%和5.5%,趨穩回升態勢明顯。
具體(ti) 來看,主要有三方麵的亮點:
一是出口數量由減轉增,回升勢頭更加鞏固。價(jia) 格、數量是影響價(jia) 值的兩(liang) 個(ge) 表觀因素,今年部分月度出口值下降,主要是受到出口價(jia) 格下跌拖累。從(cong) 量來看,8月出口數量已由前期的同比減少轉為(wei) 增加5.9%,9月進一步提升至7.9%。
二是傳(chuan) 統優(you) 勢產(chan) 品企穩,綠色動能持續發力。近兩(liang) 個(ge) 月,我國消費電子產(chan) 業(ye) 鏈上的傳(chuan) 統優(you) 勢產(chan) 品出口企穩向好,集成電路出口在8月份由負轉正,9月同比增速提升到2.8%;手機、電腦9月出口環比分別增長124.9%和8.3%,同比降幅較8月份分別收窄14.3和13.4個(ge) 百分點。與(yu) 此同時,鋰電池、電動載人汽車、太陽能電池“新三樣”產(chan) 品出口值連續14個(ge) 季度保持了兩(liang) 位數增長。
三是從(cong) 市場看,主要傳(chuan) 統市場明顯改善,新興(xing) 市場增長提速。9月,我國對日本、歐盟、韓國、美國的出口同比降幅分別較8月份收窄14.1、8.7、8.1和0.5個(ge) 百分點,對中東(dong) 、非洲、中亞(ya) 等新興(xing) 市場出口同比增速進一步加快。
東(dong) 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認為(wei) ,9月出口動能明顯轉強,創2009年以來最高水平,高於(yu) 季節性波動。從(cong) 世界其他國家來看,9月韓國出口降幅收窄、越南出口同比由負轉正,都顯示全球貿易狀況正在低位回升。
中泰證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師楊暢也持類似觀點,他認為(wei) ,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jia) 指數(CCFI)和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jia) 指數(SCFI)等高頻指標,自2023年初以來始終處於(yu) 底部運動,反映航線供給整體(ti) 充足,但需求端呈現改善特點,尤其是美國製造業(ye) 職位空缺數據仍然較高,相對較強的需求有望拉動中國製成品出口。
當前,全球經濟綠色低碳轉型加速,以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和太陽能電池為(wei) 代表的“新三樣”成為(wei) 綠色低碳的新增長點,也成為(wei) 一段時間以來的出口新“名片”。
呂大良介紹,前三季度,我國“新三樣”產(chan) 品合計出口7989.9億(yi) 元,同比增長41.7%,占我國出口比重同比提升1.3個(ge) 百分點,達到4.5%。
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好於(yu) 整體(ti)
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我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14.32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3.1%,占進出口總值的46.5%。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根據海關(guan) 總署近期編製完成的中國與(yu) 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貿易指數,該指數已由2013年基期的100升到2022年的165.4。
呂大良認為(wei) ,共建“一帶一路”對貿易的促進作用持續增強。過去十年,中國與(yu) 共建國家貿易規模指標顯著提升,進出口規模由2013年的10.11萬(wan) 億(yi) 元攀升到2022年的18.95萬(wan) 億(yi) 元,累計增長87.4%,年均增速達到7%,較同期我國外貿整體(ti) 增速高1.5個(ge) 百分點,占我國進出口總值比重由39.2%提升到45.4%。
同時,貿易互利程度不斷深化,目前,中國是共建國家中114個(ge) 國家的前3大貿易夥(huo) 伴,是68個(ge) 國家的最大貿易夥(huo) 伴。中國也是74個(ge) 國家的最大進口來源地和35個(ge) 國家的最大出口市場。
從(cong) 對貿易的促進作用來看,我國對外承包工程出口中,近9成麵向共建國家,港口、鐵路、橋梁、海外產(chan) 業(ye) 園等一係列共建項目陸續落地。
呂大良表示,我國與(yu) 共建國家國際物流通道持續拓展,有力促進了貿易增長。以中歐班列為(wei) 例,十年來,中歐班列開行數量從(cong) 2013年的80列快速增長到2022年的1.6萬(wan) 列,目前已經通達25個(ge) 國家的200多個(ge) 城市。
四季度外貿向好形勢有望持續鞏固
從(cong) 四季度的出口形勢來看,英大證券公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鄭後成指出,四季度出口金額同比將大概率上行,一方麵去年的基數效應將對出口金額當月同比形成支撐;另一方麵,四季度PPI當月同比上行動能減弱,但是大概率高於(yu) 三季度,在價(jia) 格角度對四季度出口金額當月同比形成支撐。
而從(cong) 企業(ye) 層麵來看,呂大良表示,中國海關(guan) 貿易景氣統計調查結果顯示,9月反映出口訂單保持穩定或增加的企業(ye) 比重較8月份提升0.8個(ge) 百分點,對未來出口表示樂(le) 觀的企業(ye) 比重提升1.3個(ge) 百分點。
“總體(ti) 來看,政策給力、企業(ye) 努力、各方合力,四季度出口趨穩向好勢頭有望繼續鞏固。”呂大良稱。
進口方麵,王青表示,隨著政策逐步落地見效,國內(nei) 經濟增長動力轉強的趨勢性將得到進一步驗證。這將有效提振實際進口需求,從(cong) 而從(cong) 數量角度助力進口動能回升。同時,由於(yu) 去年同期基數走低,四季度進口額同比改善的趨勢將會(hui) 持續,並有望在年底附近實現同比回正。
世界貿易組織(WTO)日前發布的最新預測報告顯示,2023年全球貨物貿易量增長乏力,同比僅(jin) 增長0.8%。相較今年4月發布的預測數值1.7%,有大幅下降。
對此,呂大良回應表示,WTO對今年全球商品貿易量增速的下調,說明世界經濟複蘇和可持續發展仍然麵臨(lin) 巨大挑戰,我國外貿麵臨(lin) 的外部環境依然複雜嚴(yan) 峻。
不過,呂大良強調,我國經濟恢複向好的積極因素仍在不斷積聚,隨著我國外貿穩規模、優(you) 結構持續推進,“穩”的基礎更加紮實,“好”的變化將更加突出。
“我們(men) 有理由有信心實現全年外貿促穩提質目標、持續發揮進出口對經濟的支撐作用。”呂大良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