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汇会员登录平台官网
News & Information
2023年上半年我國船舶進出口分析

1
2023年上半年我國船舶
進出口貿易現狀
(一)我國船舶出口額保持高速增長
2023年上半年,我國船舶出口152.6億(yi) 美元,同比增長32.7%。6月當月,我國船舶出口40.8億(yi) 美元,同比增長28.8%。今年以來,船舶出口額增速高達30%以上,其主要原因是,與(yu) 上年相比,今年上半年交付出口的船舶中,集裝箱船增幅超過100%,其中超過6000箱的大型、高價(jia) 位船舶占比較大,且超大型集裝箱船價(jia) 格上漲超10%。此外,今年上半年交船量同比也有大幅增長,以載重噸計算,增長超過20%。
在出口船型方麵,長期以來居我國船舶出口前三位的散貨船、集裝箱船、油船的格局發生變化:今年1-6月,船舶出口總額中散貨船占比24%,仍然穩居首位;浮動或潛水式鑽探或生產(chan) 平台占比大幅提升至23.2%,躍居第二位;集裝箱船占比22.8%,居第三位;油船占比6.3%,居第四位;其他占比較小產(chan) 品還有燈船、消防船、起重船等不以航行為(wei) 主的船舶占比4%,機動多用途船占比3.1%。
(二)亞(ya) 洲仍是我國最大船舶出口市場
2023年上半年,我國對亞(ya) 洲的船舶出口額為(wei) 80.2億(yi) 美元,同比增長54%,占比52.6%,位列第一;對非洲市場的船舶出口額為(wei) 30.4億(yi) 美元,同比增長58.7%,占比20%,列第二位;對歐洲市場的船舶出口額為(wei) 11.8億(yi) 美元,同比下降48.7%,占比7.8%,位居第三。
從(cong) 亞(ya) 洲市場看,2023年上半年,我國對新加坡的船舶出口額最高,達到47.1億(yi) 美元,同比增長286%,占比30.9%,主要出口船型分別是:浮動或潛水式鑽探或生產(chan) 平台、15萬(wan) 噸<載重量≤30萬(wan) 噸的機動散貨船以及燈船、消防船、起重船等不以航行為(wei) 主的船舶;其次是對香港地區,出口額達17.9億(yi) 美元,同比下降11%,占比11.73%,主要出口船型是可載標準集裝箱>6000箱的機動集裝箱船、可載標準集裝箱≤6000箱的機動集裝箱船、載重量≤15萬(wan) 噸的機動散貨船。今年上半年,我國對新加坡船舶出口實現大幅增長,一方麵是因為(wei) 新加坡是全球功能最全麵、港口設施設備、服務質量均居第一的港口;另一方麵是因為(wei) 新加坡擁有多家經營船舶進出口貿易、轉口貿易和國際船舶航運的公司;此外還因為(wei) 新加坡是全球最大的造船基地之一。
(三)江蘇、上海、遼寧為(wei) 前三大出口省份
從(cong) 出口省份看,今年上半年,出口業(ye) 績前三大省市分別為(wei) 江蘇、上海、遼寧。其中,江蘇出口50.4億(yi) 美元,同比增長41.3%,占比33.2%,位居第一;上海出口27億(yi) 美元,同比增長9.6%,占比17.8%;遼寧出口17.4億(yi) 美元,同比增長114.4%,占比13%。
(四)我國船舶進口額降幅較大
受疫情後全球經濟發展緩慢、地緣政治形勢以及國內(nei) 需求不振等因素影響,今年上半年,我國船舶進口額僅(jin) 為(wei) 5.3億(yi) 美元,同比下降43%。主要進口船型為(wei) 1台浮動或潛水式鑽探或生產(chan) 平台,占比50%。進口額較大幅度下降的其中一個(ge) 原因是,去年同期進口了3台浮動或潛水式鑽探或生產(chan) 平台,金額為(wei) 3.33億(yi) 美元,今年僅(jin) 進口1台,進口額為(wei) 2.68億(yi) 美元,同比下降19%。
2
當前我國船舶
進出口貿易麵臨(lin) 的困難挑戰
(一)多重變局給世界經濟複蘇帶來諸多不確定性
當前,在多重變局衝(chong) 擊下,地緣衝(chong) 突、氣候變化、能源轉型、供應鏈重組等全局性、緊迫性挑戰並存。在這危機四伏、空前分化的世界裏,全球通脹高企,利率上升,投資減少,全球經濟增速正在急劇放緩。觀察人士分析認為(wei) ,95%的發達經濟體(ti) 、近70%的新興(xing) 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ti) 的2023年經濟增長預測都較此前預測數據有所下調。近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分析認為(wei) ,世界經濟麵臨(lin) 多重下行風險,增長依然疲弱。其中,發達經濟體(ti) 增速明顯放緩,預計增速將從(cong) 2022年的2.7%降至2023年的1.5%。受全球經濟疲軟、國際金融環境以及地緣政治影響,世界經濟複蘇的各種不確定性依然嚴(yan) 峻複雜。
(二)受世界經濟放緩影響,世界航運市場或麵臨(lin) 調整風險
在世界經濟增長放緩和地緣政治影響下,國際航運市場運力占比較大的集裝箱運輸市場供需基本麵轉弱,市場運力過剩,市場運價(jia) 麵臨(lin) 下行壓力。2023年二季度以來,國際航運市場繼續階段性調整,綜合運費指數較一季度環比下降22.9%。全球航運船隊保有量增速平穩,環比提高0.1個(ge) 百分點。預計今年三季度,國際航運市場將延續調整,歐洲等地區市場需求仍疲軟。高度國際化的船舶工業(ye) ,與(yu) 世界經濟發展走向密切相關(guan) 。全球經濟增速放緩,主要市場消費需求收縮勢必傳(chuan) 導至國際航運和造船市場,對海運貿易發展不利,我國船舶行業(ye) 的持續增長將麵臨(lin) 較大挑戰。
(三)勞動力供給不足給造船業(ye) 可持續發展帶來挑戰
船舶工業(ye) 兼具技術密集型及勞動密集型的產(chan) 業(ye) 特征。當前,我國船企生產(chan) 快速增長與(yu) 勞動力供給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為(wei) 製約行業(ye) 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歐洲、日本、韓國都已經曆或者正在經曆勞動力不足帶來的“切膚之痛”,勞動力供給不足成為(wei) 各國造船業(ye) 從(cong) 輝煌走向蕭條的重要原因之一。勞動力保持穩定已成為(wei) 決(jue) 定全球造船業(ye) 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政府有關(guan) 部門應擴大對產(chan) 業(ye) 工人招聘、專(zhuan) 業(ye) 崗位培訓等方麵的政策扶持,造船企業(ye) 應通過提高工人待遇、改善工作環境等措施,保持員工隊伍穩定,並通過提高技術水平來緩解勞動力不足問題,確保造船業(ye) 人才隊伍可持續發展。
3
2023年我國船舶
進出口貿易研判
當前,我國骨幹船舶企業(ye) 生產(chan) 總體(ti) 保持平穩運行態勢,船舶企業(ye) 訂單飽滿。雖然下半年世界經濟複蘇仍麵臨(lin) 諸多挑戰,國際航運市場或將處於(yu) 下行調整區間,但國際海事組織(IMO)溫室氣體(ti) 減排目標將加快全球航運減排的進程,對新造船市場產(chan) 生積極推動作用。預測2023年全年船舶出口額為(wei) 320億(yi) 美元,增長20%;進口船舶40億(yi) 美元。
4
促進我國船舶
進出口貿易的對策建議
(一)匯聚政策合力,提升大型成套設備企業(ye) 的國際合作水平
今年以來,黨(dang) 中央、國務院及相關(guan) 部門出台了一係列穩外貿政策措施,積極穩定暢通外貿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不斷提升大型成套設備企業(ye) 國際合作水平。2023年國辦發10號文《國務院辦公廳關(guan) 於(yu) 推動外貿穩規模優(you) 結構的意見》提出:“提升大型成套設備企業(ye) 的國際合作水平。加大出口信用保險支持力度,更好服務大型成套設備項目。金融機構在加強風險防控基礎上,統籌考慮項目具體(ti) 情況,保障大型成套設備項目合理資金需求。鼓勵各地方通過開展招聘服務等方式,保障企業(ye) 用工需求,加強崗位技能培訓,確保履約交付,推動行業(ye) 長期健康發展”。2023年2月, 中國進出口銀行積極踐行政策性金融使命擔當,為(wei) 中國船舶集團江蘇自動化研究所在智能製造開發、LNG開發和深海養(yang) 殖開發等三個(ge) 領域開展技術創新提供資金支持,有效提高我國船舶工業(ye) 製造水平,推動製造業(ye) 自立自強,助力我國造船強國建設,為(wei) 推動我國船舶外貿作出積極貢獻。
(二)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推動高質量發展
當前,我國船舶工業(ye) 正在走內(nei) 涵式高質量發展之路,未來10到20年,是提升船舶製造業(ye) 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的關(guan) 鍵時期。因企施策推動智能製造,是提升船舶建造質量和效率、降低成本和資源能源消耗,以及增強我國造船企業(ye) 核心競爭(zheng) 力的有效途徑,也是加速產(chan) 品創新的重要手段。未來我國船舶出口,既要保持量的穩步增長,更要確保質的有效提升。因此,要持續深化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深化改革和創新發展,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推動我船舶行業(ye) 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建議政府加大對船舶行業(ye) 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麵的政策和財稅支持力度。
(三)穩定傳(chuan) 統出口市場,積極開拓新興(xing) 市場
在世界經濟增速放緩、全球航運市場麵臨(lin) 階段性調整的不確定性,以及貿易保護主義(yi) 、地緣政治的影響下,建議我國船企在積極穩定傳(chuan) 統出口市場前提下, 加大開拓新興(xing) 市場工作力度,特別是RCEP、拉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等發展潛力較大的地區,不斷拓展我國船舶出口市場新空間,培育壯大我國船舶出口新動能,推動實現我國船舶出口合理增長。
(執筆:华体汇体育登陆 船舶分會(hui) 李雅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