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汇会员登录平台官网

News & Information

人民幣中間價收複7.15關口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時間:2025-07-25 分享:

     近期人民幣匯率持續反彈,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均已收複7.2關(guan) 口,年初至今已錄得升值。

  7月23日,中國人民銀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當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匯率中間價(jia) 為(wei) 1美元兌(dui) 人民幣7.1414元,相較前一交易日中間價(jia) 7.1460元,調升46基點,創2024年11月5日以來最高。

  同一天,截至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稿時,在岸人民幣報7.1605,較上一交易日上漲151個(ge) 基點;離岸人民幣徘徊在7.15890附近,較上一交易日上漲超過1100個(ge) 基點。

  就在7月22日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hui) 上,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李斌表示,今年上半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升值1.9%,上半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在7.15~7.35之間雙向浮動,既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了基本穩定,也發揮了調節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自動穩定器的作用。

  李斌還稱,今年上半年外匯市場預期保持平穩。從(cong) 遠期、期權等外匯市場指標來看,當前市場對人民幣沒有明顯升值或者貶值的單邊預期。市場交易理性有序,人民幣走弱時,企業(ye) 主體(ti) 逢高結匯增多;人民幣走強時,企業(ye) 逢低購匯增多,總體(ti) 上看,沒有追漲殺跌這些非理性交易行為(wei) 。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上半年,受美國關(guan) 稅政策和經濟前景不確定性等因素的拖累,全球投資者正逐步降低美元資產(chan) 配置,美元指數大幅走弱,上半年累計下跌10.8%,創1973年以來最差同期表現。IMF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美元在全球外匯儲(chu) 備中的占比進一步降至57.7%,而黃金、歐元、人民幣成為(wei) 受歡迎的替代性“避險資產(chan) ”。

  再談人民幣匯率“合理均衡”

  在不久前的7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鄒瀾曾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hui) 上就下半年人民幣匯率走勢回應媒體(ti) 關(guan) 切時表示,影響匯率的因素是多元的,比如經濟增長、貨幣政策、金融市場、地緣政治、風險事件等。當前,美元走勢仍然有不確定性,但中國國內(nei) 基本麵持續向好,人民幣匯率保持雙向浮動、基本穩定具有堅實的基礎。

  對此鄒瀾給出了四點理由,一是國內(nei) 經濟進一步回穩向好,一季度GDP同比增長5.4%,開局良好;二是市場普遍預期美聯儲(chu) 下半年重啟降息,中美利差趨於(yu) 收窄;三是國際收支基本平衡,人民幣資產(chan) 保持吸引力,跨境資本雙向有序流動;四是外匯市場建設取得長足進步,市場韌性顯著增強。

  鄒瀾還強調,中國不尋求通過匯率貶值獲取國際競爭(zheng) 優(you) 勢。人民銀行的匯率政策立場是清晰和一貫的,將繼續堅持市場在匯率形成中的決(jue) 定性作用,保持匯率彈性,同時強化預期引導,防範匯率超調風險,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

  從(cong) 近期機構觀點來看,市場對下半年人民幣匯率表現看法也較為(wei) 積極。例如,7月1日,中國銀行研究院在北京發布的《2025年三季度經濟金融展望報告》指出,上半年,雖然受美國所謂“對等關(guan) 稅”政策等因素衝(chong) 擊人民幣匯率一度貶值壓力較大,但隨著中美經貿高層會(hui) 談達成重要共識,人民幣匯率先貶後升,下半年人民幣匯率有望基本穩定在合理均衡水平。

  一方麵,全球關(guan) 稅風險階段性趨緩。此外,在特朗普政府係列激進政策擾動下,全球資金對美元資產(chan) 作為(wei) 安全資產(chan) 的擔憂升高,美債(zhai) 、美元等傳(chuan) 統避險資產(chan) 都一定程度遭到拋售,美元指數高位回落,將緩解人民幣貶值動力。

  另一方麵,中國積累了豐(feng) 富而有效的穩匯率政策工具。除前期已采用的發行離岸市場央票、上調跨境融資宏觀審慎參數外,未來還可通過適時調整外匯存款準備金率、遠期售匯風險準備金率、境內(nei) 企業(ye) 境外放款宏觀審慎係數、明確宣布重啟逆周期因子等措施維護匯率穩定。

  同時,資本市場回暖加速境外資本流入。去年10月以來,陸股通成交金額明顯超出此前水平。今年二季度,A股在貿易摩擦衝(chong) 擊下仍保持韌性,價(jia) 值重估下外資看多中國市場,今年1~5月陸股通成交金額明顯高於(yu) 去年同期約4萬(wan) 億(yi) 元人民幣。目前這一趨勢仍在延續,預計外資流入將為(wei) 維護國際收支平衡和匯率穩定提供支撐。

  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司長賈寧7月22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hui) 上也表示,未來外資配置人民幣資產(chan) 仍具有較穩定和可持續增長空間。目前境外投資者持有境內(nei) 債(zhai) 券、股票的市值占比約為(wei) 3%~4%左右,受我國經濟基本麵、金融市場高質量發展、全球資產(chan) 多元化配置需求等多重積極因素支撐,預計外資仍會(hui) 逐步增配人民幣資產(chan) 。

  人民幣成儲(chu) 備資產(chan) “香餑餑”

  國際貨幣金融機構官方論壇(OMFIF)最新發布的《2025年全球公共投資者報告》顯示,美元是去年調查中最受歡迎的貨幣,但今年排名跌至第七位。70%的受訪者表示,美國的政治環境令他們(men) 對投資美元卻步,這一比例是一年前的兩(liang) 倍多。OMFIF還指出,2035年美元在全球外匯儲(chu) 備的占比平均為(wei) 52%,仍為(wei) 第一大儲(chu) 備貨幣,但比目前的58%有所下降,美國國內(nei) 政治的不確定性是美元失寵的重要原因。

  歐元和人民幣則是貨幣多元化趨勢下各國央行的首選。OMFIF的調查結果顯示,16%的央行計劃在未來12至24個(ge) 月內(nei) 增持歐元。人民幣緊隨其後,30%的央行預計未來十年將增加人民幣儲(chu) 備,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儲(chu) 備中的占比有望從(cong) 當前水平增長兩(liang) 倍至6%。

  上述報告還指出,在央行儲(chu) 備資產(chan) 多元化的選擇上,最明顯的轉向出現在人民幣上。連續三年,調查中都有超過30%的央行預計未來十年增持人民幣,這一比例在新興(xing) 市場受訪者中尤為(wei) 集中,其中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77%的央行計劃增加人民幣配置。

  6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在2025論壇上表示,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人民幣國際地位穩步上升,已成為(wei) 全球第二大貿易融資貨幣。按全口徑計算,人民幣已成為(wei) 全球第三大支付貨幣;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中的權重位列全球第三。

  一位大行研究部門人士曾告訴記者,以美元為(wei) 核心的國際貨幣體(ti) 係存在諸多缺陷,未來美元作為(wei) 國際結算和儲(chu) 備貨幣的份額預計將逐漸下降,歐元、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ti) 係中的份額有望提升。不過,短期內(nei) 美元的主導地位暫時難以大幅撼動,歐元和人民幣作為(wei) 國際貨幣也存在各自的風險與(yu) 挑戰。歐元方麵,由於(yu) 歐洲缺乏統一的財政,主權信用較為(wei) 分散,貨幣體(ti) 係的穩健性存在一定風險。人民幣方麵,由於(yu) 中國是貿易順差國,對外輸出貨幣的能力也較為(wei) 有限。

  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近期也公開表示,國際貨幣體(ti) 係的多極化趨勢顯現,美元份額下降與(yu) 黃金地位上升同步發生,但前者尚未動搖美元主導地位,後者亦未重構國際貨幣錨定機製。這種此消彼長的動態平衡,本質是市場對地緣政治風險與(yu) 經濟不確定性的避險反應,未來美元走向仍取決(jue) 於(yu) 特朗普政策調整幅度,若關(guan) 稅工具持續加碼且美聯儲(chu) 獨立性進一步受損,美元信用侵蝕或演變為(wei) 長期趨勢。(唐婧 

聲明:本文所用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涉版權問題,請及時聯係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