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汇会员登录平台官网

News & Information

管濤:穩定幣能否解決跨境支付痛點

來源:經濟日報 時間:2025-07-24 分享:

  最近,穩定幣熱度居高不下,其在跨境支付結算等場景中的優(you) 勢也被廣泛關(guan) 注。穩定幣能否解決(jue) 傳(chuan) 統跨境支付痛點?還麵臨(lin) 哪些問題?

  穩定幣是一種與(yu) 法定貨幣或資產(chan) 掛鉤的加密貨幣,通過錨定機製保持價(jia) 格相對穩定,同時基於(yu) 區塊鏈、分布式賬本技術實現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和可追溯特性,支持點對點、支付即結算的交易。此前,中國人民銀行主要負責人表示,區塊鏈和分布式賬本等新興(xing) 技術推動央行數字貨幣、穩定幣蓬勃發展,實現了“支付即結算”,從(cong) 底層重塑傳(chuan) 統支付體(ti) 係,大幅縮短跨境支付鏈條。

  然而,穩定幣並非拿來即可用的新興(xing) 支付技術或工具,有些問題仍需正本清源。

  穩定幣由代幣化和代幣兩(liang) 部分構成。目前,市場主要聚焦穩定幣的代幣特征。代幣化是指將底層資產(chan) 的價(jia) 值與(yu) 加密代幣的價(jia) 值聯係起來的過程。在沒被監管前,穩定幣有掛鉤法定貨幣、商品(如黃金、石油)、加密資產(chan) (如比特幣、以太坊)和基於(yu) 算法4種方式。由於(yu) 每種穩定幣背後掛鉤的儲(chu) 備資產(chan) 種類及支持程度不同,稱作不同的代幣名稱以區分是必要的。但納入監管之後,尤其是統一按1∶1掛鉤法定貨幣、通過代幣化實現“占有即所有”的確權後,是否要以代幣名義(yi) 編程才能進行“支付即結算”的操作值得探討。

  比如在香港地區,港幣由3家發鈔行統一按照1美元比7.8港元的聯匯製規則發行,是一種典型的穩定幣。但3家發鈔行發行的港幣並沒有被分別叫作中銀幣、匯豐(feng) 幣、渣打幣,且3家發鈔行發行的港幣在日常使用中也是互通、無差異的。顯然,穩定幣的“代幣化”技術比“代幣”屬性更重要。

  市場對於(yu) 穩定幣可匿名特性也是情有獨鍾的,但給傳(chuan) 統金融賦能時是否必需,值得商榷。

  區塊鏈是由去中心化的比特幣帶動發展起來的,而比特幣是在共識算法(“挖礦”)的基礎上獲得,因此其分布式賬本是“基於(yu) 價(jia) 值”而非“基於(yu) 賬戶”,以實現可匿名的“占有即所有”。

  然而,“鏈上不是法外之地”。美國新通過的穩定幣監管立法已明確要求將穩定幣納入反洗錢體(ti) 係,接受審計、配合監管行動。

  穩定幣天然具有跨境特性,對金融外匯管理的挑戰不容小覷。同時,穩定幣的跨境支付主要服務於(yu) 加密資產(chan) 交易,與(yu) 現實世界的真實交易相關(guan) 性很低。如何在技術上做好鏈上與(yu) 鏈下交易規則的對接,是難以回避的問題。

  作為(wei) 新興(xing) 支付技術或工具,穩定幣受到非金融企業(ye) 的青睞,這或許是激勵金融創新的動力所在。此前,第三方支付、小額跨境匯款、小額外幣兌(dui) 換大多由非金融企業(ye) 發起,最後納入金融監管,變成了非傳(chuan) 統金融機構在特定場景下的金融業(ye) 務。同時,我們(men) 對傳(chuan) 統金融機構擁抱新技術也要滿懷信心。現在,越來越多的銀行或支付機構對嚐試穩定幣在跨境支付場景中的使用表達了興(xing) 趣。

  當然,也不必神話和迷信穩定幣。改善跨境支付體(ti) 驗的路徑並非唯一。不久前,中國內(nei) 地與(yu) 香港之間推出“跨境支付通”業(ye) 務,通過兩(liang) 地快速支付係統的連接,實現了即時到賬、零手續費的跨境小額匯款。內(nei) 地的快速支付係統沒用到區塊鏈和分布式賬本,兩(liang) 地匯款也沒用到穩定幣,而是自家銀行賬戶裏的錢。匯款人使用銀行APP和手機銀行等離櫃服務,不受銀行營業(ye) 時間和網點限製,同樣使民眾(zhong) 體(ti) 會(hui) 到實惠和便利。(本文作者: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 管濤)

聲明:本文所用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涉版權問題,請及時聯係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