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汇会员登录平台官网
News & Information
限製中國企業,阻礙行業轉型,美電動車補貼新規引發一片質疑
美國政府於(yu) 當地時間12月1日發布了關(guan) 於(yu) 電動車補貼的新規定,新規依據《通脹削減法》,詳細說明了電動車如何有資格獲得最高7500美元的聯邦稅收抵免。新規中提到“受關(guan) 注的外國實體(ti) ”(FEOC),這被多方視為(wei) 針對中國。法新社稱,華盛頓正在努力減少其電動車行業(ye) 對中國的依賴。多數分析認為(wei) ,美國打壓中國新能源產(chan) 業(ye) 鏈,最終會(hui) 拖累自身的能源轉型步伐。
為(wei) 美企與(yu) 中國供應鏈合作保留了一些空間?
根據美國財政部公布的信息,從(cong) 2024年開始,符合減免條件的新能源車不能含有“受關(guan) 注外國實體(ti) ”製造或組裝的電池組件。從(cong) 2025年起,車輛不能含有“由這些實體(ti) 提取、加工或回收的關(guan) 鍵礦產(chan) ”。擬議的新規在最終確定之前將有一個(ge) 公眾(zhong) 評議期。
美聯社2日稱,美國將FEOC定義(yi) 為(wei) 由朝鮮、中國、俄羅斯或伊朗擁有、控製或管轄的任何公司,但明顯主要目標是中國。長期以來,中國主導著全球電動車電池中使用的鋰和石墨等關(guan) 鍵礦物的生產(chan) 與(yu) 加工。美國國家礦業(ye) 協會(hui) 發言人伯恩斯坦對新規表示“歡迎”,聲稱這是“解決(jue) 中國在電動車供應鏈中占主導地位的重要一步”。
法新社稱,在新規定宣布前,身為(wei) 參議院能源和自然資源委員會(hui) 主席的曼欽鼓動財政部采取最嚴(yan) 格的標準,而他正是反對電池組件由中國生產(chan) 或組裝條款的主要起草人。經常發表反華言論的共和黨(dang) 參議員盧比奧近日聲稱,他反對中國生產(chan) 的電池越來越多地出現在美國各領域的基礎設施中。
相比從(cong) 政界傳(chuan) 來的一些聲音,美國汽車行業(ye) 並不願過多透露其與(yu) 中國供應鏈之間的關(guan) 係。《華爾街日報》認為(wei) ,拜登政府正在努力推動美國電動車行業(ye) 擺脫對中國的依賴,但似乎也為(wei) 美企與(yu) 中國夥(huo) 伴的合作保留一些空間。盡管電池原材料的來源被盡可能排除中國,但新規或允許其他涉及中國公司的合作,譬如技術許可。這一決(jue) 定可能會(hui) 讓一些已經與(yu) 頂尖中國電池公司建立關(guan) 係的汽車製造商鬆一口氣。
美國哥倫(lun) 比亞(ya) 廣播公司稱,福特汽車計劃在密歇根州建廠為(wei) 新電動車生產(chan) 電池。福特表示,其合作夥(huo) 伴——來自中國的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將提供技術、部分設備和工人。美國政府官員拒絕透露福特工廠生產(chan) 的電池是否有資格享受稅收抵免。《華爾街日報》稱,近幾個(ge) 月來,福特一直在遊說白宮對其同中企在鋰電池生產(chan) 方麵的技術合作開綠燈,稱這一決(jue) 定對福特影響重大。美國財政部也表示,有關(guan) 電池原料限製的政策將分階段實施。
“拜登政府正在走鋼絲(si) ”
美國能源谘詢公司Guidehouse Insights的分析師薩姆·阿布薩米德告訴美聯社,明年新規生效後,許多目前有享受稅收抵免的電動車將失去資格。對汽車製造商來說,按照《通脹削減法》的要求從(cong) 美國或與(yu) 美國有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獲得大量關(guan) 鍵礦產(chan) 將會(hui) 是一項十分困難的任務。
“拜登政府正在走鋼絲(si) 。”美國“政治”新聞網2日報道稱,新規或使有資格獲得稅收減免的電動車數量減少,這反而會(hui) 阻礙美國汽車行業(ye) 從(cong) 化石燃料向新能源轉變的初衷。美國市場符合補貼條件的新能源車型不到全部車型的20%。
在這樣的政策下,拜登政府的綠色能源夢令汽車經銷商們(men) 叫苦連連。美國福克斯新聞網2日稱,美國超過3000家汽車經銷商簽署聯名信,呼籲拜登叫停其激進的電動車發展計劃。他們(men) 在信中寫(xie) 道:“現在大量滯銷電動車停在我們(men) 的停車場,市場已經給出了最好的答案。”公開信中還列舉(ju) 了美國電動車行業(ye) 麵臨(lin) 的許多問題,例如缺乏充電基礎設施、電網不穩定以及缺乏對電動車電池至關(guan) 重要的可靠礦物供應。
多家經銷商表示,因為(wei) 缺少配套的基礎設施,且購買(mai) 電動車的價(jia) 格要比油車貴出20%到30%,美國消費者現在不會(hui) 進入電動車市場。
英國《金融時報》2日援引國際能源律師事務所貝克博茨合夥(huo) 人伊萊·欣克利的話稱,“如果想在排除中國的情況下采購生產(chan) 一輛電動車所需的全部零部件,不僅(jin) 從(cong) 邏輯上看極具挑戰性,而且可能會(hui) 讓產(chan) 品變得更昂貴。這是供應鏈的多年搭建所形成的結果。”美國國會(hui) 去年通過《通脹削減法案》以來,美國的電動車供應鏈投資掀起熱潮。但投產(chan) 遲緩再加上需求放緩,致使包括福特、通用汽車和特斯拉等在內(nei) 的美國車企都推遲了在美建廠計劃。
代表美國大型汽車製造商的行業(ye) 貿易組織汽車創新聯盟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約翰·博澤拉認為(wei) ,向電動車領域轉型需要美國工業(ye) 基礎的徹底轉型,“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不可能一蹴而就。”
專(zhuan) 家:開放競爭(zheng) 才能促進發展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hui) 名譽理事長付於(yu) 武3日表示,美國在新能源汽車上對中國的打壓,目的就是在產(chan) 業(ye) 鏈條中排除中國,並提升美國本土的製造能力。但中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無論是產(chan) 業(ye) 鏈條、產(chan) 業(ye) 政策還是市場規模上都走在全球前列。美國想憑借一紙政策就實現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遏製,不會(hui) 得逞。“美國政府試圖僵硬地把中國產(chan) 業(ye) 鏈條排斥在外,它會(hui) 對美國以及其他國家新能源汽車企業(ye) 造成傷(shang) 害。這一政策在後續修訂或者日後執行中,有很大可能會(hui) 麵臨(lin) 來自企業(ye) 的反對。”
江西新能源科技職業(ye) 學院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究院院長張翔3日表示,隻有引進全球最先進的車參與(yu) 市場競爭(zheng) ,才能促進企業(ye) 發展。美國采用了一個(ge) 關(guan) 門的政策,甚至不允許一些日本和歐盟的車領取補貼,先進的新能源車技術不能得到普及,最終會(hui) 影響到美國能源轉型速度。
德國《明星》周刊2日稱,美國為(wei) 購買(mai) 美國製造的電動車提供獎金,不利於(yu) 歐洲汽車製造商,在歐盟遭到批評。歐盟也對電池生產(chan) 商進行補助,以回應美國。據德國Electrive新聞網報道,歐盟委員會(hui) 已批準一項 8.37億(yi) 歐元的西班牙政府計劃,以支持根據歐盟國家援助規則生產(chan) 電動車電池。【環球時報駐美國、德國特約記者 馮(feng) 亞(ya) 仁 昭東(dong) 環球時報記者 倪浩 宋琳 任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