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汇会员登录平台官网
News & Information
看清美芯片出口管製背後的路數
10月17日,美國政府再次出台係列對華芯片新規。眾(zhong) 所周知,隨著中美戰略競爭(zheng) ,尤其是科技競爭(zheng) 日趨激烈,美國政府動用各種政策工具不斷升級科技遏華手段。2022年8月推出《芯片與(yu) 科學法案》以來,更是頻繁出手,圍繞芯片出口管製大做文章。對於(yu) 美國發起的這場芯片戰,除了要跟進與(yu) 把握其“招數”,即定位分析各項出口管製措施的技術要點與(yu) 產(chan) 業(ye) 影響之外,更要把握其“路數”,即對各項措施背後的整體(ti) 考慮與(yu) 行為(wei) 邏輯,做到心中有數。目前,技術界與(yu) 產(chan) 業(ye) 界已對前者做了大量解讀,本文則著重後者進行一些跳出管製本身之外的觀察與(yu) 思考。
回溯美國政府開打對華科技戰的進程,不難發現,但凡有重要政策推進,都會(hui) 通過敘事,即釋放各種信息,通過與(yu) 媒體(ti) 、智庫充分聯動的方式,引導國內(nei) 外輿論與(yu) 塑造社會(hui) 認知,從(cong) 而達到營造所謂有利於(yu) 政策出台與(yu) 落地的內(nei) 外環境。
比如為(wei) 發動科技戰,美政府與(yu) 智庫不斷發表所謂中國正借新興(xing) 技術與(yu) 後發優(you) 勢超越美國,並在世界上擴展其影響力、“中美超級大國競賽核心製勝要素是技術和創新”等言論。近兩(liang) 年,更是充分利用新一輪人工智能發展熱潮,聲稱中國試圖通過發展人工智能實現軍(jun) 事能力的“跨越式”發展。“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資可能會(hui) ‘削弱’美國的軍(jun) 事優(you) 勢,‘破壞’自由開放的國際秩序,並在人權和個(ge) 人自由方麵‘挑戰’美國價(jia) 值觀和傳(chuan) 統”,最終將全麵挑戰美國在人工智能領域及全球範圍內(nei) 的相對優(you) 勢和領導地位,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嚴(yan) 重威脅等。此次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對新規的解讀再次沿用了這種話術,她聲稱采取新的對華芯片出口限製措施是為(wei) 了防止中國將其用於(yu) 軍(jun) 事目的,“應對其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的威脅”。這是將美破壞技術與(yu) 產(chan) 業(ye) 發展的行為(wei) “美化”成維護國家安全的“合理關(guan) 切”。
美正是通過這種方式,為(wei) 其戰略措施的出台尋找“合理借口”甚至占據所謂“道義(yi) 高地”。這給我們(men) 帶來的反向啟示是,敘事較量也是構成這場科技戰的重要維度。事實上,按照美這套話術體(ti) 係,對於(yu) 其他國家而言,作為(wei) 科技實力最強的美國,是不是才應該是最大的安全威脅,它無節製無製約開發與(yu) 應用包括人工智能在內(nei) 的新興(xing) 技術的行為(wei) 是不是最應該受到規製?
近年來,美國政府新興(xing) 技術領域的戰略與(yu) 政策推進整體(ti) 呈現彈性空間較大的特點。一方麵,這是新興(xing) 技術與(yu) 應用本身的特點所決(jue) 定的,對於(yu) 多數處於(yu) 發展初期的新興(xing) 技術而言,其應用場景及後續影響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因此,無論是戰略規劃還是政策製定往往需要不斷調整;另一方麵,但凡涉及博弈與(yu) 競爭(zheng) ,戰略政策的推進就不會(hui) 完全遵循一方意圖,對方的回應與(yu) 反製,即雙方互動也會(hui) 使得相關(guan) 政策的落地效果存在極大不確定性。
對華芯片出口管製實體(ti) 清單的不斷擴充,所謂“安全護欄”的出台、管製技術標準的不斷調整等,種種跡象表明美政府根據前期政策推進效果,不斷在校準政策措施,試圖織密管製網的做法可謂一以貫之。實際效果如何呢?直到目前為(wei) 止,無論是政策界、產(chan) 業(ye) 界還是學界對於(yu) 美科技戰與(yu) 芯片戰的實際效果尚沒有準確評估,事實上,也難有準確評估。一是需要時間;二是難度太大,包括芯片在內(nei) 的任何技術產(chan) 業(ye) 都是一個(ge) 生態,它十分複雜且不斷演進,可以管中窺豹但難得全貌。這也是為(wei) 什麽(me) 美內(nei) 部也存在戰略疑慮。
無論是打科技戰還是芯片戰,美國政府主要依靠的是兩(liang) 大助力。一是科技巨頭,因為(wei) 對於(yu) 整個(ge) 技術生態而言,他們(men) 是技術、是標準,更是產(chan) 品市場;二是所謂盟伴體(ti) 係,因為(wei) 技術生態具有相當靈活性,對於(yu) 各種限製都可以尋找替代供應源,美國政府早就深刻認識到這一點,因此,一直致力於(yu) 推動管製措施向更廣泛的多邊模式轉變,試圖聯合更多的盟伴,達到所謂共建“芯片供應鏈彈性網絡”的目的。
但事實表明,這兩(liang) 大助力並非完全“同心”。包括英偉(wei) 達、英特爾、高通在內(nei) 的科技巨頭對美相關(guan) 政策“怨念”頗重,一方麵的確有利益受損的考慮,另一方麵作為(wei) 真正的“專(zhuan) 業(ye) 一線”,他們(men) 普遍擔心美政府的做法最後會(hui) 事與(yu) 願違,結果隻能是“刺激了一個(ge) 競爭(zheng) 生態的快速形成”,而美不一定能夠跑贏該生態。同樣,對於(yu) 美盟友而言,無論是本國利益的維護還是對華關(guan) 係的綜合考量,他們(men) 並不願完全成為(wei) 美的棋子。更何況,中國本身是決(jue) 定棋麵走勢的“持子方”,隻要我們(men) 繼續保持戰略定力,秉持科技自立自強,堅持開放合作,就能夠化“變數”為(wei) 機遇,贏得棋麵主動權。(作者是中國現代國際關(guan) 係研究院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