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汇会员登录平台官网

News & Information

一個暢通無阻,一個受限前行 中印GPU采購境遇迥然

來源: 經濟製裁和出口管製 時間:2024-01-16 分享:

      在全球化的科技供應鏈中,高性能GPU的供應動態因美國出口管製政策而變得錯綜複雜。近期,印度和中國在進口GPU方麵呈現出截然不同的境遇,這一對比凸顯了國際政治經濟格局對高科技領域發展的深遠影響。

      印度:暢通無阻

      據外媒報道,印度數據中心公司和服務器公司Yotta的首席執行官Sunil Gupta透露,公司計劃在2025年3月前訂購16,000台H100和GH200 GPU,預計總價(jia) 值約5億(yi) 美元。此前,Yotta已成功采購了價(jia) 值相當的16,000台H100 GPU,預計今年7月交付。Gupta表示,這將使Yotta在AI GPU采購上的總投資達到10億(yi) 美元。

      中國:受限前行

      美國對中國實施的出口限製,特別是針對高端GPU的禁令,導致中國隻能進口針對中國市場的“低配版”GPU。盡管中國的一些實體(ti) 前期仍能采購到英偉(wei) 達芯片,如近期外媒通過查閱國內(nei) 公開招標文件報道,哈爾濱工業(ye) 大學於(yu) 去年5月購買(mai) 了六塊用於(yu) 訓練深度學習(xi) 模型的A100芯片,電子科技大學在2022年12月購買(mai) 了一塊A100芯片,以及清華大學購買(mai) 了兩(liang) 塊H100芯片等,但大多數招標顯示,采購的數量都非常小,遠達不到從(cong) 頭開始構建複雜的人工智能大語言模型所需的數量。

      中印兩(liang) 國在高性能GPU進口上的不同境遇,映射出國際政治經濟格局對科技行業(ye) 的影響。印度作為(wei) 美國在亞(ya) 洲的重要合作夥(huo) 伴,其在科技領域的合作得到了優(you) 先考慮。而中國麵臨(lin) 的挑戰更為(wei) 複雜,出口限製直接影響了在人工智能和高性能計算等領域的發展。

      麵對挑戰,中國正加大自主研發和技術創新的投入,以減少對外部技術的依賴。中國政府和企業(ye) 正積極推動國內(nei) 半導體(ti) 產(chan) 業(ye) 的發展,力求在關(guan) 鍵技術領域實現自給自足。這種努力有望緩解供應鏈壓力,促進國內(nei) 技術的進步。

      全球供應鏈的複雜性和國家間技術和貿易政策的緊張關(guan) 係,為(wei) 高科技領域的發展帶來了不確定性。國際合作與(yu) 競爭(zheng) 更加複雜,這將對全球供應鏈和技術進步產(chan) 生深遠影響。同時,這也為(wei) 國際社會(hui) 提供了一個(ge) 重新審視和調整全球技術合作框架的機會(hui) ,以促進更加公平和可持續的科技發展。



聲明:本文所用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涉版權問題,請及時聯係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