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汇会员登录平台官网
News & Information
中歐電動汽車反補貼案價格承諾方案磋商取得一定進展,專家:為避免貿易摩擦升級提供緩衝空間
據商務部網站消息,商務部新聞發言人8日就歐盟電動汽車反補貼案價(jia) 格承諾磋商情況答記者問時透露,11月2-7日,中歐技術團隊在北京進行了5輪磋商,就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案價(jia) 格承諾方案的具體(ti) 內(nei) 容進行了深入交流,取得了一定進展。雙方約定將繼續以視頻或其他方式進行磋商。
發言人稱,中方認為(wei) ,雙方在华体汇体育登陆代表行業(ye) 提交的價(jia) 格承諾方案基礎上整體(ti) 推進磋商,有利於(yu) 維護互信,有利於(yu) 加快達成共識,也有利於(yu) 通過磋商解決(jue) 分歧避免貿易摩擦升級。
安永國際及並購重組稅務谘詢合夥(huo) 人郝進軍(jun) 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價(jia) 格承諾談判為(wei) 中歐雙方提供了一個(ge) 避免貿易摩擦升級的緩衝(chong) 區間。
郝進軍(jun) 稱,這意味著雙方通過協商確定相關(guan) 產(chan) 品進入歐盟市場的合理價(jia) 格,滿足歐盟對於(yu) 本土產(chan) 業(ye) 的保護需求,同時避免對源於(yu) 中國的產(chan) 品征收高額的反補貼稅。長期來看,價(jia) 格承諾最終將還原為(wei) 市場定價(jia) 原則。這將促使中國車企重新審視產(chan) 品定位、成本結構和價(jia) 值鏈的各個(ge) 環節。某種程度上說,也是相關(guan) 企業(ye) 優(you) 化海外市場戰略、架構以及運營管理的一個(ge) 契機和窗口,為(wei) 長期發展蓄力。
關(guan) 稅壁壘從(cong) 來都不是長效機製
郝進軍(jun) 稱,中國製造電動汽車競爭(zheng) 力的提升,源於(yu) 機遇也源於(yu) 挑戰,這是中國電動汽車產(chan) 業(ye) 大幅度發展和提升的主要原因,也是中國電動汽車消費持續占有全球較大市場份額的主要原因。
“機遇在於(yu) ,中國電動車產(chan) 業(ye) 的先發優(you) 勢和大規模的完整工業(ye) 體(ti) 係和供應鏈支撐,以及龐大的國內(nei) 市場,從(cong) 而更快速地實現商業(ye) 化和規模化發展,實現降本增效。”她解釋說,“挑戰在於(yu) ,激烈的市場競爭(zheng) 促使企業(ye) 加大研發投入、全價(jia) 值鏈增值服務以增強核心競爭(zheng) 力。”
郝進軍(jun) 認為(wei) :“我們(men) 不能忽視電動汽車在中國相對完整的發展曲線,而僅(jin) 僅(jin) 盯在現階段的市場價(jia) 差,在華歐資汽車企業(ye) 也借助中國市場發展曲線獲益。”
郝進軍(jun) 表示,歐盟希望通過關(guan) 稅壁壘縮短追趕進程。但關(guan) 稅壁壘從(cong) 來都不是長效機製,歐洲電動汽車行業(ye) 的發展也要經過自己必要的曲線,單純依靠短期貿易救濟手段不能解決(jue) 行業(ye) 發展的根本問題,而且這些手段的最終效果要通過對消費者實際需求的影響程度以及消費者是否擁護來判斷。因此,單純抑製供給並不是最終解決(jue) 方案,而是要兼顧供需兩(liang) 側(ce) ,看到根本性提升競爭(zheng) 力的主要問題和解決(jue) 問題的抓手。
郝進軍(jun) 表示,價(jia) 格承諾對於(yu) 歐洲企業(ye) 來說是短暫緩衝(chong) ,但本土價(jia) 值鏈的建立非一日之功,歐洲企業(ye) 也將更加冷靜地評估與(yu) 中國企業(ye) 的競爭(zheng) 與(yu) 合作。總之,消費者是最終的裁判員,也是雙方短期紛爭(zheng) 的粘合劑。
海外市場適時布局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hui) 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分會(hui) 10月底發布的數據,今年1至9月,中國汽車出口469萬(wan) 輛,同比增長26%。同期,新能源汽車出口152萬(wan) 輛,同比增長18%,占汽車出口總量的32.4%。
10月31日,商務部發言人何亞(ya) 東(dong) 在例行新聞發布會(hui) 上稱,對於(yu) 中歐汽車產(chan) 業(ye) 互利共贏的正常經貿投資合作,中方一直是支持和鼓勵的。中方始終秉持開放合作的態度,堅持市場主導,立足充分競爭(zheng) ,與(yu) 相關(guan) 國家通過貿易、投資、技術等多種方式開展電動汽車產(chan) 業(ye) 合作,共同維護全球汽車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並致力於(yu) 綠色低碳轉型和共同應對氣候變化。
郝進軍(jun) 表示,從(cong) 當前背景來看,中國電動汽車廠商需要全麵思考海外市場戰略並適時布局。
她認為(wei) ,基於(yu) 歐盟市場的重要性,我們(men) 需要調整市場進入和競爭(zheng) 策略,比如深刻認識到電動汽車全業(ye) 態的發展與(yu) 傳(chuan) 統燃油車的區別。她說:“電動汽車除了滿足出行基本需求之外,還在於(yu) 作為(wei) 移動儲(chu) 能單元和多元電氣化生活載體(ti) 的特征,促進交通領域降碳的同時,為(wei) 電力係統穩定運行(V2G)提供價(jia) 值。因此,整車成本和供應鏈並不是中國廠商的唯一競爭(zheng) 優(you) 勢,需要以更廣的視角著力電動汽車生態圈的打造,改變單純依賴傳(chuan) 統貿易和營銷模式,降低關(guan) 稅壁壘的直接衝(chong) 擊。”
其次,需要考慮加大合資合作模式的投入力度,更加主動地融入到產(chan) 品全生命周期,與(yu) 本土合作夥(huo) 伴一起開發後服務、融合場景應用等增值機會(hui) ,與(yu) 當地合作夥(huo) 伴形成利益共同體(ti) 而非簡單商業(ye) 合同關(guan) 係,共同應對歐盟綠色新政一係列法律法規的要求,從(cong) 而降低海外運營風險,保護自身競爭(zheng) 優(you) 勢。
郝進軍(jun) 稱:“還需考慮地緣政治和供應鏈等多維度因素,尋找合適的地點部署海外零部件整車製造、服務以及回收循環產(chan) 能。一方麵,降低關(guan) 稅壁壘的影響,另一方麵,也為(wei) 長期市場發展爭(zheng) 取資源。當然,中國廠商還是需要繼續提高研發投入,加快技術升級,繼續在快車道上行駛。”
郝進軍(jun) 認為(wei) ,與(yu) 歐洲車企進入中國的發展曆程相似,今後合資合作方式或將成為(wei) 中國企業(ye) 進入歐洲市場的主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