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汇会员登录平台官网

News & Information

鄭超:《產教融合 服務對外投資合作 助力國際職教建設》

來源:华体汇体育登陆 時間:2024-03-14 分享:


由华体汇体育登陆、新加坡中華總商會(hui) 共同主辦的。國際產(chan) 教融合已經列為(wei) 此次大會(hui) 的主題之一。近日,商會(hui) 常務副會(hui) 長兼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主任委員鄭超在《教育國際交流》雜誌2024年第二期上發表文章:《產(chan) 教融合 服務對外投資合作 助力國際職教建設》,現全文轉載。




產(chan) 教融合 服務對外投資合作 助力國際職教建設


產(chan) 教融合、校企合作是現代職業(ye) 教育的基本特征和主要模式,也是現代職業(ye) 教育發展的最大優(you) 勢。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要“統籌職業(ye) 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推進職普融通、產(chan) 教融合、科教融匯,優(you) 化職業(ye) 教育類型定位”。2023年10月,習(xi) 近平主席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主旨演講中,宣布了中國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八項行動,其中包括開展務實合作,中方將實施1000個(ge) 小型民生項目,通過魯班工坊等推進中外職業(ye) 教育合作。

中國對外投資合作事業(ye) 隨國家改革開放而起步和發展。對外投資合作既對國際化職業(ye) 教育提出實際需求,也為(wei) 國際化職業(ye) 教育產(chan) 教融合教學模式創造條件,還為(wei) 國際化職業(ye) 教育所培養(yang) 的屬地化人才提供就業(ye) 機會(hui) ,兩(liang) 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對外投資合作發展曆程和行業(ye) 特征


我國對外投資合作業(ye) 務涵蓋對外直接投資、對外承包工程、對外勞務合作以及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自改革開放初期的起步階段,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引進來”和“走出去”緊密結合的穩步發展階段,再到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的跨越式發展階段,我國對外投資合作事業(ye) 規模從(cong) 小到大,實力由弱到強,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2023 年1-10 月,我國對外投資持續增長,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1047.4億(yi) 美元,同比增長11%。同期,我國企業(ye) 共向境外派出各類勞務人員28.1萬(wan) 人,較上年同期增加7.3 萬(wan) 人,其中承包工程項下派出8.8萬(wan) 人,勞務合作項下派出19.3萬(wan) 人,10月末在外各類勞務人員57.1萬(wan) 人。

企業(ye) 發展離不開海外職業(ye) 教育的支持和幫助,我國對外投資合作從(cong) 一開始就和屬地化員工職業(ye) 培訓密切相關(guan) 。上世紀中國企業(ye) 初到海外時,實施項目所需要的技術工人主要依賴從(cong) 國內(nei) 招募外派,項目所在地的當地員工隻做低技術含量的工作。近些年,中資企業(ye) 已經越來越多使用當地的技術工人和管理人員。隨著一批企業(ye) 在海外紮根落地,眾(zhong) 多對外投資合作項目和境外產(chan) 業(ye) 園區逐步投產(chan) ,適應當地國情的海外產(chan) 教融合、校企合作教學模式也逐步形成, 為(wei) 企業(ye) 培養(yang) 了大批合格的屬地化人才。以產(chan) 教融合、校企合作方式開展國際化職業(ye) 教育,已經成為(wei) 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新動能。

中資企業(ye) 走屬地化發展之路勢在必行


隨著中國對外投資合作業(ye) 務規模不斷擴大,地域越來越廣,項目類型越來越多,境外中資企業(ye) 對屬地化高技能員工的需求數量不斷增長,對其所掌握技能的水平要求也越來越高。中資企業(ye) 在當地開展屬地化經營,需要培養(yang) 並雇傭(yong) 更多高學曆、高水平、高技能的當地員工和管理人員,並持續開展職業(ye) 教育培訓,以確保在當地的穩定運營,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

01
“走出去”企業對屬地化員工的需求數量在增加

截至2022 年底,我國境外中資企業(ye) 數量已經達到4.6 萬(wan) 家,分布在全球190個(ge) 國家和地區,對外直接投資存量達到2.75萬(wan) 億(yi) 美元,境外企業(ye) 員工總數超過410萬(wan) 人,其中雇用外方員工近250萬(wan) 名。

隨著中資企業(ye) 國際化經營管理水平不斷提高,雇用屬地化員工的比例也逐年提升。一是由於(yu) 中國經濟發展速度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得快,中國工人用工成本快速提高,很多中資企業(ye) 在海外已經不再大規模采用國內(nei) 派出用工,而是更多考慮雇用當地員工。二是項目所在地政府為(wei) 保障當地就業(ye) ,對外資公司使用當地員工比例都有明確規定,其要求也越來越高,管理越來越嚴(yan) ,這也推動中資企業(ye) 更多雇用當地員工。三是企業(ye) 所在國人力資源充沛,可較好地滿足人員需求。我國企業(ye) 對外投資合作仍以發展中國家為(wei) 主。以非洲為(wei) 例,據聯合國發布的報告顯示,非洲總人口已經超過12 億(yi) ,其中15-20 歲的青年人占比約為(wei) 20%,總數達到2億(yi) 人以上,屬地化員工儲(chu) 備充沛,在當地培訓性價(jia) 比更高。例如,中國北方國際、廣州地鐵集團和巴基斯坦DW公司組成聯營體(ti) ,中標簽約了巴基斯坦拉哈爾橙線地鐵項目8年運營維護合同。該項目的大部分員工都在當地招聘,員工屬地化率超過98%。這不僅(jin) 降低了用工成本,還為(wei) 當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ye) 機會(hui) 。

02
“走出去”企業對屬地化員工的技能要求在提升

隨著產(chan) 業(ye) 科技水平的提升,中資公司在境外所實施的工業(ye) 性項目逐步增加,電力建設、電信設施、產(chan) 業(ye) 園區、智能建築、智慧交通等項目占比不斷提升,已經成為(wei) 中資企業(ye) 在海外建設運營的主要類型,這類工業(ye) 性項目在建設過程中使用的成套設備及配套產(chan) 品技術含量較高,對員工的技能要求也相應較高,需要技能培訓合格後才能上崗。

此外,隨著海外項目模式不斷升級,中資企業(ye) 的業(ye) 務範圍不再局限於(yu) 完成工程建設,而是更多地參與(yu) 到項目建成後的維護保養(yang) 和運營管理,對用工技能要求更高,勞動合同周期也更長。同時,這些工作崗位門檻較高,崗位更加穩定,收入也更高,日益受到當地政府和民眾(zhong) 青睞。合作開展屬地化員工的技能培訓,得到了企業(ye) 、當地政府、職教機構等各方的支持和歡迎。

03
“走出去”企業對高水平屬地化管理人才的需求在增長

中資企業(ye) 最初走出國門時,企業(ye) 管理人員以中國人為(wei) 主。現在,境外中資企業(ye) 越來越多地雇用屬地化員工擔任合同經理、采購經理、公關(guan) 經理、後勤經理、人事經理,甚至項目經理、子公司負責人、子公司董事等中高層管理崗位負責人。進入管理團隊的屬地化員工,不僅(jin) 要求具備技術技能,而且要有比較完整全麵的知識體(ti) 係和較為(wei) 豐(feng) 富的管理經驗。為(wei) 了實現屬地化管理人員和企業(ye) 派出管理人員的高效溝通,屬地化員工還應具備跨文化溝通能力,了解中國文化,熟悉企業(ye) 文化,懷有“企業(ye) 即家”的歸屬感。

推進產(chan) 教融合、助力國際職教建設


01
“走出去”企業(ye) 在屬地化職業(ye) 教育方麵已經取得成果

最早一批“走出去”從(cong) 事對外投資合作的外向型中資企業(ye) ,在項目建設過程中,為(wei) 解決(jue) 對屬地化一線技術人才的巨大需求問題,開始聯合國內(nei) 職業(ye) 院校,與(yu) 項目所在國家分享職教經驗,幫助他們(men) 提升職業(ye) 教育水平,邊做項目邊培養(yang) 屬地化人才。具體(ti) 做法包括:一是以在建項目為(wei) 依托,開展屬地化專(zhuan) 業(ye) 培訓,缺什麽(me) 補什麽(me) ,確保項目建設順利完成,並實現項目的規範化、專(zhuan) 業(ye) 化、可持續運營;二是結合當地發展特點和實際需要,和當地分享企業(ye) 在職業(ye) 技術培訓領域的資源,在當地建設、裝備職業(ye) 技術學校,同時聯合國內(nei) 實力較強的職業(ye) 技術院校,為(wei) 當地提供課程方案、教材和教師培訓,持續關(guan) 注建成學校的實際運營效果。三是爭(zheng) 取獲得當地政府的支持,由當地政府指定當地學校和中資企業(ye) 、中國職業(ye) 院校(或大學)合作,聯合培養(yang) 人才。學員學成畢業(ye) 後,既有當地政府認可的學位學曆證書(shu) ,又有中方職業(ye) 院校(或大學)的學位學曆證書(shu) ,取得“雙證”的學員在就業(ye) 方麵就很有優(you) 勢。

目前,中航國際成套設備有限公司已在肯尼亞(ya) 、加納、加蓬、科特迪瓦、烏(wu) 幹達等國家策劃並執行了多個(ge) 職業(ye) 教育項目,為(wei) 當地提供職教頂層規劃、課程設計、實驗實訓樓的設計建造、設備供貨、售後質保、教師培訓、院校輔助運營等職教整體(ti) 解決(jue) 方案,涉及工業(ye) 、農(nong) 業(ye) 、建築業(ye) 、服務業(ye) 等領域的20餘(yu) 個(ge) 專(zhuan) 業(ye) ,涵蓋189 所職業(ye) 院校。據統計,建成項目每年累計可培訓20,000 餘(yu) 名師生,技能人才就業(ye) 率達80% 以上。柬埔寨西港特區由中國紅豆集團聯合中柬企業(ye) 在柬埔寨共同開發建設。為(wei) 了培養(yang) 屬地化高技能人才,特區內(nei) 設立了西哈努克省中柬友誼理工學院和西哈努克港工商學院。中柬友誼理工學院由柬埔寨勞工與(yu) 職業(ye) 培訓部、西港特區公司、無錫商業(ye) 職業(ye) 技術學院共同運營,於(yu) 2018年正式開班,設有會(hui) 計、銀行、旅遊、汽修、計算機等專(zhuan) 業(ye) ,已經培訓學員2000 多人。西哈努克港工商學院由西港特區公司聯合無錫商業(ye) 職業(ye) 技術學院共同申辦,致力於(yu) 打造成集學曆教育、職業(ye) 培訓、科技服務、人文交流“四位一體(ti) ”的校企合作應用型本科大學。該校已於(yu) 2019 年12 月正式開學。

02

產(chan) 業(ye) 領域與(yu) 教育領域的商(協)會(hui) 合作開展屬地化職教培訓


推進產(chan) 教融合、加強屬地化員工教育培訓、建設高水平國際化職業(ye) 學校是一項複雜且長期的任務。商(協)會(hui) 可以提供專(zhuan) 業(ye) 的知識和資源支持,為(wei) 職業(ye) 學校與(yu) 企業(ye) 建立合作關(guan) 係牽線搭橋。华体汇体育登陆是中國外經貿領域規模最大的全產(chan) 業(ye) 鏈商會(hui) 之一,擁有1萬(wan) 多家會(hui) 員,涵蓋生產(chan) 、貿易、對外投資合作及相關(guan) 服務類企業(ye) 。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hui) 是中國教育界開展民間對外教育合作與(yu) 交流的全國性組織,會(hui) 員單位覆蓋全國,已經與(yu) 50 個(ge) 國家和地區的170 多個(ge) 教育組織和團體(ti) 建立了交流合作關(guan) 係。

雙方發揮各自資源優(you) 勢,積極推動海外產(chan) 教融合,服務對外投資合作,助力國際職教建設,目前已經圍繞海外職業(ye) 教育培訓開展了大量市場調研、項目設計、布局規劃以及院校、企業(ye) 等方麵的協調溝通工作。根據雙方的戰略合作協議,未來將積極助力更多職業(ye) 技術學校走向海外,與(yu) “走出去” 企業(ye) 以及當地政府和機構組建聯合體(ti) 開展務實合作,共同促進職業(ye) 教育國際化走深走實。

產(chan) 教融合具有政府、學校、企業(ye) “三主體(ti) ” 特征:對政府來說,是尋找經濟增長點的起跑器;對職業(ye) 學校而言,是培養(yang) 經濟實用人才的途徑;對企業(ye) 而言,是獲取應用性、技能性、複合型人才的捷徑。產(chan) 教融合由教育部門與(yu) 產(chan) 業(ye) 部門聯合,充分依托各自的資源和優(you) 勢,以互信和合約為(wei) 基礎,以服務經濟轉型和滿足需求為(wei) 出發點,以協同育人為(wei) 核心,以合作共贏為(wei) 動力,以校企合作為(wei) 主線,以項目合作、技術轉移、共同開發為(wei) 載體(ti) ,以文化共融為(wei) 支撐, 務實開展技能教育培訓活動。以產(chan) 教融合模式助力職教建設,前景廣闊。

思考與(yu) 建議


加強高水平國際化職業(ye) 學校建設,大力推進產(chan) 教融合,是“授人以漁”的具體(ti) 體(ti) 現。中國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已經實施援外項目累計超過1600個(ge) ,既有大型成套項目,又有農(nong) 業(ye) 、教育、減貧等領域“小而美”項目,通過這些項目的實施,已經培訓各類屬地化人才約35萬(wan) 名,增進了民生福祉,深受當地民眾(zhong) 歡迎。

01
政府主管部門可在頂層設計中加大對海外產教融合的支持

政府主管部門今後在對外經援的計劃款項中,可適量安排資金對海外職業(ye) 學校建設提供經費支持:規劃對外經援新項目時多包含一些建設海外職業(ye) 學校的項目;在規劃批準援外成套項目時,可安排其中有一定比例的資金用於(yu) 項目建成以後維護管理人員職業(ye) 培訓。政府可選拔一些實力較強、具有國際化發展潛力的職業(ye) 院校,適當給予資助和指導,鼓勵他們(men) 走向海外、紮根海外,聯合當地中資企業(ye) ,合作開展屬地化職業(ye) 教育。政府鼓勵進一步加強對外交流:支持中資企業(ye) 聯合第三方機構,共同立項,爭(zheng) 取當地政府的支持,開展職業(ye) 教育培訓活動;國資主管部門可把支持產(chan) 教融合納入所屬企業(ye) 國際化業(ye) 務考核內(nei) 容,作為(wei) 企業(ye) 履行社會(hui) 責任的考核指標之一。

02
職業院校應加快“走出去”的建設步伐

國際化是我國職業(ye) 院校發展的必由之路,建議有實力的職業(ye) 院校搶抓“走出去”先機,積極開展海外職業(ye) 教育培訓。

開展海外職業(ye) 培訓應以培養(yang) 適用人才為(wei) 目標。應以服務企業(ye) 為(wei) 宗旨,緊盯企業(ye) 需求,設計出高效適用的課程;應創新教學模式,提升學員就業(ye) 機會(hui) ;應建立靈活的體(ti) 製機製,更好地應對國際市場變化;應不斷調整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和評價(jia) 體(ti) 係,以滿足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教學環境。

開展海外職業(ye) 培訓應建立國際化管理體(ti) 係,遵從(cong) 國際慣例,遵守所在國法律法規,尊重所在國風俗文化和宗教信仰,與(yu) 所在社區居民建立良好關(guan) 係。應采用先進的管理手段,包括信息技術、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不斷提高管理效率和教學質量。

開展海外國際化職業(ye) 培訓應匯集國際化師資資源,提高教師的外語水平和溝通能力,引進優(you) 秀的外籍教師,打造適應屬地社會(hui) 環境、熟悉當地民俗、融入當地文化、紮根當地社會(hui) 的管理團隊。

03
中資企業應更深度參與支持產教融合

企業(ye) 應認識到,支持產(chan) 教融合與(yu) 企業(ye) 發展是正相關(guan) 的關(guan) 係。通過參與(yu) 支持產(chan) 教融合教學活動,減少中方外派員工比例,優(you) 化屬地化人員配比,不僅(jin) 能夠降本增效,而且有利於(yu) 履行企業(ye) 社會(hui) 責任,加強和當地政府及社會(hui) 的溝通, 有效提升企業(ye) 在當地市場的品牌形象,有利於(yu) 企業(ye) 在當地進一步開拓市場、擴大經營。建議中資企業(ye) 重視支持產(chan) 教融合,為(wei) 屬地化員工教育培訓提供最大支持,包括財力支持、師資支持、就業(ye) 支持等。支持職業(ye) 教育國際化發展和海外職業(ye) 學校建設,就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具體(ti) 舉(ju) 措。

注:本文圖片由中航國際成套設備有限公司、华体汇体育登陆提供。

(作者鄭超,华体汇体育登陆常務副會(hui) 長兼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主任委員)

(責任編輯:卜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