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汇会员登录平台官网
News & Information
訂單大量流失東南亞?出口斷崖式下跌?這組最新外貿數據出乎許多人意料
近期,對於(yu) 外貿形勢悲觀的聲音甚囂塵上。真相如何?官方數據到底是什麽(me) 樣子的呢?
據海關(guan) 統計,今年前2個(ge) 月,我國進出口總值6.18萬(wan) 億(yi) 元人民幣,同比(下同)微降0.8%。其中,出口3.5萬(wan) 億(yi) 元,增長0.9%;進口2.68萬(wan) 億(yi) 元,下降2.9%;貿易順差8103.2億(yi) 元,擴大16.2%。
按美元計價(jia) ,今年前2個(ge) 月我國進出口總值8957.2億(yi) 美元,下降8.3%。其中,出口5063億(yi) 美元,下降6.8%;進口3894.2億(yi) 美元,下降10.2%;貿易順差1168.8億(yi) 美元,擴大6.8%。
受今年春節不少工廠“放假早、開工晚”等周期性影響,我國前2個(ge) 月進出口數據的確有略微下降,但並未出現網傳(chuan) 的斷崖式下滑,而是相對平穩。在全球市場需求萎縮的背景下,以人民幣計微增的出口規模還創下了曆史同期新高。
不過,經曆了疫情下外貿普漲的企業(ye) 個(ge) 體(ti) ,感受到今年的壓力陡升是不爭(zheng) 的事實。和過去兩(liang) 年的同期數據相比,今年開年的挑戰之大由此可見一斑。
海關(guan) 的曆史數據顯示,2022年前2個(ge) 月,我國進出口總值(按人民幣計,下同)同比增長13.3%,其中出口增長13.6%;
2021年前2個(ge) 月,我國進出口總值同比去年增長32.2%,其中出口增長50.1%。
拋開2021和2022年因疫情因素帶來外貿普漲以及2020年初的異常情況,2019年前2個(ge) 月,我國進出口同比增長0.7%,其中出口增長0.1%,進口增長1.5%。看起來,今年的開局更像是疫情前一年的狀態。
一般而言,一季度往往是全年外貿增長最慢的時期,不僅(jin) 包含了我國的春節,也包含了不少國家寒冷的冬季。
聯想到此前備受關(guan) 注的碼頭空箱堆積問題,從(cong) 最新的外貿數據來看,空箱堆積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外需持續收縮的影響。
不過,根本的因素還在於(yu) 海運行業(ye) 本身的供需變化——一方麵此前運價(jia) 暴漲期間大量新的集裝箱流入市場,供應倍增。根據公開數據,2021年,在集裝箱海運市場高漲的行情下,全球生產(chan) 了超過700萬(wan) 標準箱集裝箱,是常規年份的近3倍。
另一方麵,疫情期間港口擁堵的問題不再,順暢之下供應大幅增加。再疊加春節這一周期性原因,供大於(yu) 求愈加明顯。
商務部研究院對外貿易研究所所長梁明提出,從(cong) 曆史經驗來看,集裝箱企業(ye) 更願意將空的集裝箱調配至中國大的外貿出口港口,以應對淡季過後出口規模的大幅增長。空箱多一定程度上反而說明這些企業(ye) 仍然看好中國外貿未來的複蘇前景。
部分訂單流到東(dong) 南亞(ya) 或回流美國的趨勢的確存在,結合多項外貿數據來看,這是已持續多年的緩慢的全球區域產(chan) 業(ye) 分工演變,而非今年或近兩(liang) 年突然出現或急劇發生的趨勢。這種演變背後,也有中國製造業(ye) 轉型升級以及全球化布局的需求。
海關(guan) 數據顯示,前2個(ge) 月,我國我國出口機電產(chan) 品2.03萬(wan) 億(yi) 元,增長0.4%,占出口總值的58%。其中,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1837.2億(yi) 元,下降26.7%;手機1633.5億(yi) 元,增長10.5%;汽車968.3億(yi) 元,增長78.9%。同期,出口勞密產(chan) 品5733.2億(yi) 元,下降7.4%,占16.4%。其中,服裝及衣著附件1498.9億(yi) 元,下降7.5%;紡織品1324.1億(yi) 元,下降15.9%;塑料製品992.5億(yi) 元,下降2.1%。
這意味著,外貿結構性分化還在增強:在我國機電產(chan) 品出口繼續增長,下降的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產(chan) 品,還有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
近期,不同行業(ye) 以及處於(yu) 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ye) ,對於(yu) 外貿行情的冷暖感受也大相徑庭。
需要結合來看的數據是一般貿易占比和民營企業(ye) 占比。前2個(ge) 月,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4.01萬(wan) 億(yi) 元,增長1.2%,占我外貿總值的64.9%,比去年同期提升1.3個(ge) 百分點。其中,出口增長3.1%。
同期,加工貿易進出口1.16萬(wan) 億(yi) 元,下降10.6%,占18.8%。其中,出口下降6%,進口下降18.3%。同時,民營企業(ye) 進出口增長5.3%,占我國外貿總值的51.2%,比去年同期提升3個(ge) 百分點。
一般貿易占比提高是我國外貿結構升級的重要指標。繼2022年民營企業(ye) 進出口規模年度占比首次超過一半後,今年這一占比繼續提高,也可見整體(ti) 外貿的活力和韌性並不差。
此外,即使外需整體(ti) 收縮,我國對於(yu) 第一大貿易夥(huo) 伴東(dong) 盟的出口還在以兩(liang) 位數的速度持續增加。
前2個(ge) 月,我國與(yu) 東(dong) 盟貿易總值為(wei) 9519.3億(yi) 元,增長9.6%,占我外貿總值的15.4%。其中,對東(dong) 盟出口5700億(yi) 元,增長17.9%。
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計進出口2.12萬(wan) 億(yi) 元,增長10.1%。其中,出口1.25萬(wan) 億(yi) 元,增長15.2%。另外,前2個(ge) 月我國對日本和韓國分別出口1835.6億(yi) 元和1652.2億(yi) 元,同比分別增長6.7%和10.2%。
關(guan) 於(yu) 中國供應鏈向東(dong) 南亞(ya) 轉移,外交學院世界政治研究中心主任施展近期撰文分析稱,以越南為(wei) 例,綜合數據可以判斷,越南的製造業(ye) 發展仍是中國供應鏈的溢出。
“貿易戰這幾年來,人們(men) 注意到越南對美出口的上漲與(yu) 中國對美出口的下降,但如果不看到同期中國對越出口的上漲,則理解便是不完整的”。
網傳(chuan) 有外貿企業(ye) 稱今年我國B2B跨境電商平台阿裏巴巴國際站上的歐美客戶減少了三分之二,每天詢盤隻有一兩(liang) 個(ge) 。
從(cong) 前2個(ge) 月的海關(guan) 數據來看,我國對歐美的出口的確呈現下降趨勢,對歐盟和美國出口的跌幅分別為(wei) 5%和15.2%,對歐盟和美國的進口則在增加。
縱向對比海關(guan) 近年來的曆史數據,2022年前2個(ge) 月對歐盟和美國的出口分別增長21.4%和11.1%,2021年前2個(ge) 月對歐盟和美國的出口更是雙雙增長超過50%。
今年有企業(ye) 個(ge) 體(ti) 感受到歐美訂單下滑嚴(yan) 重不難理解。今年的開局即使對比疫情前的2019年也還要更嚴(yan) 峻一些——2019年前2個(ge) 月數據,我國對歐盟的出口增長7.5%,對美國出口下降9.9%。
不過,從(cong) 平台上的詢盤數據來看接下來的需求並不悲觀。根據阿裏國際站的數據,2月份以來,海外訂單需求量持續快速增長,尤其是進入3月每年的外貿旺季,趨勢正在回暖。3月新貿節首日,國際站的海外訂單需求量同比增長30%。
事實上,在歐美高通脹、俄烏(wu) 衝(chong) 突以及貿易摩擦等因素疊加下,近年來大量外貿企業(ye) 紛紛把市場開拓重心從(cong) 原來的以歐美為(wei) 主轉向東(dong) 南亞(ya) 、中東(dong) 等更多元的市場,部分中國製造企業(ye) 也在主動進行全球化產(chan) 業(ye) 布局,使得我國與(yu) 這些區域分工合作加強,也推動了我國對東(dong) 盟以及“一帶一路”的出口持續提高。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鄭後成提出,我國今年前2個(ge) 月的出口增速基本符合預期。除了去年同期基數較高之外,從(cong) 價(jia) 格角度看,2023年1月與(yu) 2月的CRB指數(反映的是美國商品價(jia) 格的總體(ti) 波動)同比分別為(wei) 11.90%、2.64%,遠低於(yu) 2022年同期;
從(cong) 數量角度看,近期美國ISM製造業(ye) PMI與(yu) Markit製造業(ye) PMI雖有反彈,但是均連續4個(ge) 月位於(yu) 榮枯線之下,預示美國宏觀經濟需求較為(wei) 疲弱。短期來說,3月我國出口增速依舊麵臨(lin) 來自量與(yu) 價(jia) 兩(liang) 個(ge) 方麵的壓力,大概率會(hui) 在前2個(ge) 月的基礎上持續下探。
外貿真正複蘇還要多久
看完數據,再來看看外貿人怎麽(me) 說?
據第一財經采訪,專(zhuan) 注中美航線服務的國際貨代企業(ye) 負責人蔣青表示,和疫情前相比,客戶數量在增多,出口訂單在變小。“以前一個(ge) 訂單就是10~20個(ge) 櫃子,現在隻有4~5個(ge) 。不過客人數量變得更多了,有些小的訂單也都接了”。
除了大環境,反彈的程度和企業(ye) 本身的市場策略不無關(guan) 係,不同企業(ye) 對於(yu) 市場冷暖的感受也存在差異。
浙江一家貨代公司的負責人李林表示,他們(men) 目前感受到的反彈並不明顯。碼頭空箱依然不少,不過部分航線的運價(jia) 略有增長,比如中國對美西的運價(jia) 微漲了100~200美元。
在整體(ti) 仍然相對低迷的背景下,跨境電商的貨運多了起來,“今年跨境電商的櫃子數量應該會(hui) 有較大增長”。
一站式國際物流服務平台“運去哪”CEO周詩豪表示,今年的形勢不能說好,但也並不糟糕,對他們(men) 而言集裝箱數量一直在創新高。今年1~2月,中國區的集裝箱運輸規模一直在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長,“疫情期間的規模增長隻有5%,那時是價(jia) 格和利潤暴漲,但規模難漲”。
在周詩豪看來,空箱堆積嚴(yan) 重的主要原因還是“一年把幾年的箱子都造了”,導致供大於(yu) 求,和外貿形勢以及市場需求本身並不完全掛鉤。公開數據顯示,2021年,在集裝箱海運市場高漲的行情下,全球生產(chan) 了超過700萬(wan) 標準箱集裝箱,是常規年份的近3倍。
“的確聽到部分企業(ye) 反映最近集裝箱貨量有反彈,不過整體(ti) 運價(jia) 還沒有明顯的反彈。”專(zhuan) 業(ye) 航運信息谘詢平台信德海事網主編陳洋表示,按照市場的周期,3月之後貨量應該要慢慢回升了,但運費受新增運力以及閑置運力回歸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短期內(nei) 走勢仍然不明確。
蔣青認為(wei) ,3月的這波反彈是暫時的,集運市場的真正複蘇,可能還要等到今年四季度。
就外貿而言,自去年下半年結束了普漲後,下行挑戰加大的同時,結構性調整與(yu) 分化趨勢還在繼續。
“有些工廠已經拿到了下半年的新訂單了,開始回暖了。”蔣青認為(wei) ,整體(ti) 外貿能恢複到什麽(me) 程度還不得而知,但新能源汽車、戶外電池以及高端機電產(chan) 品,仍然具有較高的增長性,也成為(wei) 他們(men) 重點關(guan) 注的市場。
周詩豪也表示,除了新能源汽車、儲(chu) 能,光伏以及一些機械設備也都在增長。就連傳(chuan) 統的服裝紡織行業(ye) ,也有企業(ye) 保持較快增長。隨著海外消費庫存不斷下降,補貨需求將會(hui) 增加,從(cong) 而帶動中國供給上升,“五一前就會(hui) 出現市場小反彈,是已經可以看得見了”,更明顯的反彈則要等到三季度。
根據國盛證券熊園團隊於(yu) 3月11日發布的報告,當前美國已處在主動去庫的早期階段,本輪主動去庫大概率將貫穿整個(ge) 2023年,並且去庫速度可能較快、去庫幅度可能較大。
分產(chan) 品看,後續去庫空間較大的產(chan) 品包括機械設備、服裝及紡織原料、電氣設備、家具、食品等;去庫空間較小的產(chan) 品包括電腦及配件、基本金屬及製品、農(nong) 產(chan) 品、塑料橡膠製品等。
阿裏巴巴國際站相關(guan) 行業(ye) 負責人表示,外貿整體(ti) 趨勢是企穩回升,核心依據是通脹正在回落,庫存拐點即將來臨(lin) ,海外采購需求預計在3~4月恢複,目前的情況符合這一判斷。從(cong) 國際站的數據來看,2月海外需求量快速增長,國際站3月新貿節海外需求量增長30%。
商務部研究院電子商務研究所副研究員洪勇認為(wei) ,2023年各季度的外貿應該會(hui) 呈現穩步向上的趨勢,雖然全球需求量減少,但在多重不利因素逐漸減弱的影響下,我國進出口還是會(hui) 保持正增長。
在施展看來,網絡上關(guan) 於(yu) 供應鏈轉移的很多說法,是將數據剝離於(yu) 參照係之後的有誤判斷。還原到參照係後會(hui) 看到,最近幾年中國出口的增長和萎縮,實際上與(yu) 其他生產(chan) 國(主要是東(dong) 亞(ya) 國家)是同步變化的,生產(chan) 國的出口增減首先是因為(wei) 消費國(主要是西方國家)需求的增減,數據顯示兩(liang) 者也是同步變化的;
而消費國需求的增減又是與(yu) 其自身的貨幣政策直接相關(guan) ,貨幣政策的變動會(hui) 傳(chuan) 導到通脹率上麵,通脹率的溢出效應會(hui) 傳(chuan) 導到其財政成本(國債(zhai) 收益率)上,而美、歐的國債(zhai) 與(yu) GDP的比例關(guan) 係皆已接近甚至達到政策規定的上限,財政成本的壓力會(hui) 迫使其保持高利率以打壓通脹率,從(cong) 而導致全球需求在未來幾年裏大概率萎縮,生產(chan) 國也大概率將普遍承壓。不過,體(ti) 量大的生產(chan) 國會(hui) 因為(wei) “脂肪厚”而更容易在嚴(yan) 冬中存活下來。
對於(yu) 微觀的個(ge) 體(ti) 而言,在主動“走出去”參展、開拓多元化市場的同時,通過線上平台獲客、借助大數據尋找商機、提升貿易數字化水平,並在供應鏈端持續修煉內(nei) 功以提高全球競爭(zheng) 力,也成為(wei) 越來越多外貿企業(ye) 的常態和升級方向。
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在3月2日國新辦舉(ju) 行的新聞發布會(hui) 上所言,“歸根到底,今年的形勢是比較嚴(yan) 峻的,但我們(men) 信心更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