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汇会员登录平台官网

News & Information

持續承壓,全球經濟負重前行

來源:國際商報 時間:2024-04-09 分享:

中國銀行研究院日前發布的2024年第二季度《全球經濟金融展望報告 》認為(wei) ,全球經濟增長動能承壓,下行風險不斷集聚,貨幣政策周期正迎來拐點;預計美歐央行二季度前後相繼步入降息周期,日元匯率亦將步入上行通道。

今年一季度,世界經濟持續承壓,需求疲軟是最主要的拖累因素。發達經濟體(ti) 消費增長降溫,投資活動持續低迷,政府支出趨緊,貿易活動複蘇腳步緩慢。全球製造業(ye) 逐步擺脫疲弱狀態,服務業(ye) 延續良好表現。供給改善、需求下滑推動全球通脹回落。主要發達經濟體(ti) 中,美國維持溫和增長,歐元區整體(ti) 低迷,日本呈弱複蘇態勢,英國經濟築底回升;新興(xing) 經濟體(ti) 中,韓國、墨西哥和東(dong) 南亞(ya) 等製造業(ye) 出口型經濟體(ti) 增長勢頭整體(ti) 好轉,沙特、巴西、俄羅斯等大宗商品出口國部分商品出口增長受阻,印度經濟延續高增長態勢,埃及等部分國家陷入困境。

主要經濟體(ti) 貨幣政策麵臨(lin) 拐點,日本央行退出負利率。外商直接投資呈區域化特征,證券組合投資表現分化。全球匯率市場波動性增大,國際市場融資利率維持高位,全球股市持續攀升,黃金價(jia) 格再創新高。

展望二季度,全球經濟增速或將小幅回落。主要發達經濟體(ti) 消費降溫、財政支出收緊勢頭更加明顯,全球貿易增速繼續恢複,向曆史均值靠攏。全球生產(chan) 有望延續企穩複蘇態勢,供應鏈擾動對通脹影響趨弱,全球通脹壓力進一步緩解。美歐央行預計將步入降息周期。全球流動性供給總體(ti) 平穩,跨境資本流動節奏放緩。外匯市場將呈現美強歐弱格局,日元匯率將步入上行通道。全球股票投資組合逐步轉向,亞(ya) 歐股市吸引力提升。大宗商品價(jia) 格相對平穩,黃金價(jia) 格仍將呈現偏強走勢。

全球經濟增長動能減弱

2022年以來,全球地緣政治風險加劇、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深刻重塑、主要發達經濟體(ti) 收緊貨幣政策,加大了疫後全球經濟複蘇難度,全球經濟增長麵臨(lin) 的不穩定和不確定因素增多。2023年,全球經濟增速為(wei) 2.7%(市場匯率法),比2022年低0.3個(ge) 百分點。今年一季度,全球經濟增長動能承壓,供給、需求兩(liang) 端表現分化。

從(cong) 供給端看,全球製造業(ye) 逐漸從(cong) 疫情後疲弱狀態恢複,全球服務業(ye) 延續較好表現。2月份,全球製造業(ye) PMI在時隔1年半後再次回升至50%以上,實現連續兩(liang) 個(ge) 月的增長;全球服務業(ye) PMI連續4個(ge) 月增長。截至3月15日,在Wind統計的71項全球主要經濟體(ti) PMI指標中,2月份處於(yu) 擴張狀態的指標占比60.6%,高於(yu) 1月份的53.2%,為(wei) 2023年2月以來最高。在全球產(chan) 業(ye) 鏈重構背景下,歐美各國紛紛加大產(chan) 業(ye) 政策使用,提升對製造業(ye) 的補貼和支持力度。同樣在2月份,歐盟理事會(hui) 和歐洲議會(hui) 就《淨零工業(ye) 法案》達成臨(lin) 時協議,旨在加強歐盟在工業(ye) 綠色技術方麵的優(you) 勢;而美國早在2022年就推出《通脹削減法案》《芯片與(yu) 科學法案》等產(chan) 業(ye) 政策,通過向企業(ye) 提供資金補貼和稅收減免等優(you) 惠措施,刺激半導體(ti) 、清潔能源、新能源汽車等相關(guan) 企業(ye) 投資。上述政策提振了歐美國家工業(ye) 生產(chan) 能力,美國、英國、意大利等主要發達經濟體(ti) 工業(ye) 生產(chan) 指數逐漸上行。此外,中國和印度工業(ye) 生產(chan) 延續較好表現,帶動新興(xing) 經濟體(ti) 工業(ye) 生產(chan) 指數整體(ti) 回升。荷蘭(lan) 經濟分析局測算顯示,2023年12月份全球工業(ye) 生產(chan) 指數為(wei) 129.3,較2022年同期增長1.5%。

從(cong) 需求端看,主要經濟體(ti) 居民消費有所降溫,私人投資延續低迷態勢,政府財政支出趨於(yu) 收緊。一是發達經濟體(ti) 居民消費逐漸降溫。在製造業(ye) 和服務業(ye) 複蘇帶動下,主要經濟體(ti) 就業(ye) 和薪資維持較好表現,一定程度上穩定了家庭消費支出。不過,隨著企業(ye) 破產(chan) 增加以及歐美國家疫情後積累的超額儲(chu) 蓄逐漸消耗,發達經濟體(ti) 私人消費支出增長乏力。今年1月份,美國私人消費環比下降0.1%,為(wei) 2023年4月以來最低;日本商業(ye) 銷售額環比下降17.3%。預計一季度居民消費對全球GDP增長的貢獻率將依然為(wei) 正,但貢獻幅度將收窄。二是主要經濟體(ti) 緊縮貨幣政策對私人投資持續帶來抑製作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計2024年全球固定資產(chan) 投資占GDP比重為(wei) 26.2%,較2023年下降0.2個(ge) 百分點,將為(wei) 連續第二年下降,但降幅較2023年收窄0.8個(ge) 百分點。主要經濟體(ti) 實施的積極產(chan) 業(ye) 政策刺激了企業(ye) 建築投資和設備投資,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緊縮性貨幣政策對私人投資的負麵影響,這是本輪加息周期與(yu) 過往周期明顯不同的地方,有利於(yu) 平緩私人投資波動。三是主要經濟體(ti) 財政支出減少。在政府債(zhai) 務壓力下,主要經濟體(ti) 財政政策逐漸回歸正常化,財政支出對經濟貢獻度下降。1月份,美國聯邦政府財政支出環比下降10.6%。2023年歐盟平均政府赤字率為(wei) 3.3%,有12個(ge) 歐盟國家赤字率超過規定的3%。為(wei) 降低赤字率,多國調整財政支出計劃,德國2024年大規模削減財政預算,法國2024年財政預算規模較2023年下降1%。

展望二季度,全球經濟增速將小幅回落。從(cong) 供給端看,製造業(ye) 呈現企穩跡象,在全球製造業(ye) PMI多個(ge) 分項指標中,產(chan) 出、新訂單和就業(ye) 指數明顯回升,投入價(jia) 格指數小幅下行,各項重要指標的改善,預示著二季度全球製造業(ye) 有望繼續維持複蘇態勢。產(chan) 出指數增長,表明全球製造業(ye) 生產(chan) 能力逐步恢複,產(chan) 品供應能力增強;新訂單指數上升,表明市場對製成品需求回暖,對製造業(ye) 提升產(chan) 能利用率、增加產(chan) 出具有積極推動作用;就業(ye) 指數增長,反映製造業(ye) 就業(ye) 環境改善,有利於(yu) 提高居民就業(ye) 信心;投入價(jia) 格指數下行,表明製造業(ye) 生產(chan) 成本下降,有利於(yu) 提高企業(ye) 盈利水平。此外,全球服務業(ye) 將延續疫情後較好的複蘇態勢,全球商務活動將持續增加,交通、旅遊、餐飲、娛樂(le) 等接觸型服務業(ye) 產(chan) 出將穩步增長。

從(cong) 需求端看,二季度,主要經濟體(ti) 居民消費降溫勢頭將更加明顯,對經濟支撐作用進一步減弱。受持續高利率影響,2023年下半年以來,歐美發達經濟體(ti) 企業(ye) 破產(chan) 數量大幅增加,勞動力市場逐漸降溫,薪資增速放緩,疊加超額儲(chu) 蓄消耗,消費者支出將受到負麵影響。同時,全球固定資產(chan) 投資將繼續受到緊縮性貨幣政策影響,短期表現難有明顯改觀。全球主要經濟體(ti) 財政支出將繼續維持緊平衡狀態,財政開支將受到更多約束。

綜合判斷,二季度全球實際GDP同比增速或為(wei) 2.4%,較一季度下降0.1個(ge) 百分點。預計全年實際GDP增速在2.5%左右,較2023年下降0.2個(ge) 百分點。

全球通脹延續回落態勢

今年一季度,全球通脹整體(ti) 回落,但能源和貿易品價(jia) 格反彈導致部分經濟體(ti) 通脹再度走高。從(cong) 商品供需形勢看,全球生產(chan) 穩定複蘇,特別是製造業(ye) 生產(chan) 逐漸從(cong) 低迷狀態中恢複,需求有所降溫,供不應求狀況持續改善。從(cong) 流動性環境看,全球利率中樞維持高位,貨幣環境整體(ti) 偏緊,推動全球CPI增速回落。從(cong) 大宗商品和進口消費品價(jia) 格走勢看,一季度受地緣政治衝(chong) 突影響,蘇伊士運河、紅海等連接亞(ya) 非歐大陸的國際貿易主要航道運輸效率下降,導致國際能源價(jia) 格以及相關(guan) 地區進口消費品價(jia) 格上漲,驅動中東(dong) 和非洲部分新興(xing) 經濟體(ti) CPI增速回升。

1月份,在公布CPI數據的73個(ge) 經濟體(ti) 中,CPI同比增速下降的有46個(ge) ,占比為(wei) 63.0%。G20經濟體(ti) GDP加權平均通脹率為(wei) 5.0%,較2023年年末下降0.1個(ge) 百分點。進入2月後,形勢有所變化,在公布CPI數據的37個(ge) 經濟體(ti) 中,通脹反彈的經濟體(ti) 占比為(wei) 45.9%,較1月份提高8.9個(ge) 百分點,通脹頑固性凸顯。其中,阿根廷、土耳其、埃及等國通脹絕對水平高且漲幅較大,國內(nei) 均麵臨(lin) “惡性通貨膨脹、匯率大幅貶值、外債(zhai) 償(chang) 付壓力加大”等問題;中國、越南、菲律賓、泰國、韓國、印尼等亞(ya) 太新興(xing) 經濟體(ti) 通脹絕對水平低(均低於(yu) 4%),但短期有所反彈,可能與(yu) 能源、工業(ye) 金屬等大宗商品價(jia) 格回升導致生產(chan) 成本和消費品價(jia) 格提高有關(guan) ;美國通脹再度走高(提高0.1個(ge) 百分點),下行趨勢暫時扭轉,不過歐元區和歐洲主要發達經濟體(ti) 通脹仍延續下行趨勢。

展望二季度,全球通脹壓力將進一步緩解。全球供需狀況將持續改善,製造業(ye) 產(chan) 出將繼續穩步增長,亞(ya) 太新興(xing) 經濟體(ti) 出口形勢持續好轉,將增加全球商品供給,發達經濟體(ti) 企業(ye) 破產(chan) 增加和工資增速放緩將導致需求繼續回落。從(cong) 流動性環境看,偏緊的金融環境將繼續對消費和投資形成抑製,歐美國家通脹有望繼續回落。值得注意的是,二季度紅海危機和巴拿馬運河幹旱問題將持續擾動全球供應鏈,主要國際航道的集裝箱運貨量、油輪及天然氣運輸船通行量持續遭受影響,能源等大宗商品價(jia) 格可能維持在高位,將影響全球通脹回落速度。全球氣候變化可能影響糧食產(chan) 量,2023年為(wei) 有溫度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2024年地球氣溫可能繼續上升,高溫幹旱等極端氣候事件將對全球糧食產(chan) 量帶來負麵影響,二季度國際糧價(jia) 可能再度走高。由於(yu) 食品在低收入經濟體(ti) 消費籃子中占據最大份額,食品價(jia) 格回升將加大低收入經濟體(ti) 通脹壓力。對於(yu) 阿根廷、土耳其、埃及等正遭受惡性通貨膨脹困擾的經濟體(ti) 來說,經營主體(ti) 對本幣的信心不斷下降,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將進一步陷入通脹走高和匯率貶值的惡性螺旋。

服務貿易成為(wei) 重要推動力量

2023年全球貿易表現低迷。聯合國貿發會(hui) 議數據顯示,全球出口額為(wei) 30.6萬(wan) 億(yi) 美元,較2022年曆史高點下降4.7%;出口/GDP為(wei) 32.9%,較2022年下降2.7個(ge) 百分點;商品出口22.9萬(wan) 億(yi) 美元,較2022年下降8.0%;服務出口7.6萬(wan) 億(yi) 美元,較2022年增長7.0%。發展中國家商品出口增速下滑(下降7%以上),全球通脹回落導致貿易品價(jia) 格走低成為(wei) 貿易額增長乏力的主要原因。在地緣環境日趨複雜背景下,政治關(guan) 聯成為(wei) 影響全球貿易流向的重要變量。2023年,中美雙邊貿易規模下降,墨西哥成為(wei) 美國第一大進口來源國,俄羅斯對外貿易區域結構發生深刻變化。

2024年以來,全球貿易呈回暖跡象。世界貿易組織發布的貨物貿易晴雨表指數回升至100.6,出口訂單增多、航空貨物貿易和原材料貿易增長成為(wei) 推動貿易複蘇的主要力量,主要經濟體(ti) 貿易數據普遍出現改善。然而,受自然災害、地緣衝(chong) 突升級等因素影響,蘇伊士運河和巴拿馬運河運力大幅下滑,全球供應鏈緊張指數由2023年12月末的-0.16大幅升至2024年2月末的0.10。航道阻塞帶來的運量下降和成本上升,延緩了全球貨物貿易恢複速度。今年以來,以交通、旅遊為(wei) 代表的全球服務貿易複蘇態勢良好。2024年1月,國際航空運輸協會(hui) (IATA)發布的全球航空客運收益公裏數(RPK)同比增長16.6%,已基本恢複至2019年疫情前水平。其中,亞(ya) 太、非洲和中東(dong) 地區的RPK恢複速度較為(wei) 明顯,成為(wei) 服務貿易較快增長的重要支撐。

展望二季度,全球貿易增速將延續恢複態勢,並向曆史均值靠攏。全球通脹降幅趨緩有利於(yu) 形成對貿易品價(jia) 格支撐;美元、歐元等全球主要貿易計價(jia) 貨幣成本趨降、流動性條件改善,有利於(yu) 促進貿易融資;在疫情影響逐步消退背景下,交通、旅遊業(ye) 的複蘇以及數字經濟發展,將支撐全球服務貿易以較快速度增長。

當然,全球貿易恢複也麵臨(lin) 一些不確定因素,包括區域衝(chong) 突可能擴大升級,衝(chong) 擊供應鏈韌性;航道阻塞對貨物貿易產(chan) 生拖累效應;多國麵臨(lin) 大選,對外政策可能發生較大改變,加征關(guan) 稅、強化出口管製等限製措施可能加碼。

聲明:本文所用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涉版權問題,請及時聯係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