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汇会员登录平台官网

News & Information

中國外貿總體實現平穩開局

來源:國際商報 時間:2023-03-09 分享:
海關總署3月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2個月中國進出口總值6.18萬億元,同比微降0.8%。其中,出口3.5萬億元,增長0.9%,出口規模創曆史同期新高;進口2.68萬億元,下降2.9%。總體而言,外貿實現平穩開局。
更大的底氣和信心來自於3月5日提請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明確提出“進出口促穩提質”“繼續發揮穩外貿對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釋放出進一步做好外貿工作的積極信號。
麵對外貿發展所麵臨的諸多壓力和挑戰,在今年全國兩會召開前夕,商務部部長王文濤表示,要從穩規模、優結構入手,保住基本盤。
全國兩會召開期間,不少代表委員紛紛聚焦穩住外貿基本盤議題,在各自關注的領域履職盡責、建言獻策,從中能深刻感受到他們對中國外貿穩步向上趨勢的信心與決心。
以政策支持稀釋不利因素 增強外貿發展韌性和活力
當前,全球經濟衰退風險上升、外需增長持續放緩已成為外貿穩增長麵臨的最大壓力,部分行業需求疲弱、訂單不足。著眼未來,代表委員普遍認為,開年以來,從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係列穩外貿政策舉措,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釋放了明確信號,中國外貿麵臨的許多不利因素正逐漸稀釋。
全國人大代表、海關總署廣東分署主任李魁文表示,在對外開放一係列重大舉措帶動下,區域經貿合作持續深化、國際“朋友圈”擴圍升級、跨境電商蓬勃發展等都為推動中國外貿穩步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
“我對中國今年的外貿判斷是相對比較樂觀的。”全國人大代表、遼寧大學校長、著名經濟學家餘淼傑說,今年外貿依然是拉動經濟增長強勁的“火車頭”,進出口總額保守預計能夠達到48萬億元,甚至可能跨過50萬億元門檻。增長亮點源於“一帶一路”合作,中國對沿線國家貨物進出口額將在相當長的時間裏穩定在1/3左右。
“防疫政策優化調整後,'中國供給'的發動機已開始全部啟動。在未來的改革中,我們如果能夠通過高質量的供給創造有效的需求,相信外貿前景依舊向好。”餘淼傑說。
這與今年前2個月的外貿數據互為印證--前2個月東盟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與東盟貿易總值為9519.3億元,同比增長9.6%,占外貿總值的15.4%;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2.12萬億元,同比增長10.1%;對其他RCEP成員國合計進出口1.91萬億元,同比增長3.1%。
推動進出口穩中提質,在便利化機製方麵仍有很多文章可做。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信保黨委書記、董事長宋曙光說,今年,中國信保將進一步推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助力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具體舉措包括積極推進數字化轉型,更好地服務支持內外貿企業發展;圍繞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積極做好產業鏈穩鏈拓鏈工作,著力提升產業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加大承保支持力度,推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等。
李魁文說,下一步,要根據政府工作報告作出的部署要求,持續推進穩外貿促外資工作的落地落實落細,幫助企業抓訂單、拓市場、解難題,進一步壓縮貨物口岸通關時間,充分釋放原產地、減免稅、“經認證的經營者”(AEO)等政策紅利,推動與各國貿易取得新的更大進展。
以鞏固出口新增長點 推動外貿穩中提質
2022年,以“新三樣”--電動汽車、光伏產品、鋰電池的出口為代表,中國高技術、高附加值、引領綠色轉型的產品成為出口新增長點。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前2個月外貿“新三樣”之一的汽車延續去年的良好勢頭--據海關統計,汽車出口968.3億元,同比增長78.9%。
全國人大代表,奇瑞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尹同躍表示,2022年中國成為僅次於日本的世界第二大汽車出口國,汽車出口遠大於進口。目前,日韓政府在中國汽車主要海外市場所在國家均簽訂了自由貿易協定,日韓汽車企業因此享受更多的優惠政策,競爭優勢非常明顯,中國汽車品牌在國際市場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而在海外市場,在進口國對所有國家汽車關稅一致的情況下,中國汽車品牌則占有一定優勢。
在此背景下,尹同躍提出兩點建議:一是目前中國進口的整車基本是高端小眾車型,建議相關部門研究進一步降低整車進口關稅,以便爭取更加互惠的貿易政策,降低關稅壁壘。二是相關部門加速與中國汽車出口主要市場所在國家和地區簽訂貿易協定等,製定與汽車有關的關稅政策,特別是拉丁美洲南方共同市場(南共體)、墨西哥、南非、歐洲國家。同時推進與已簽訂自貿協定國家的第二階段談判,將汽車納入協定目錄,加快汽車產品關稅互減的進程。外貿“新三樣”之一的光伏的出口同樣是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智能終端、半導體顯示、新能源光伏是TCL布局的三大核心產業。在全國人大代表,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看來,在光伏產業領域,從現狀可以看到中國企業未來在產業引領全球化中的必要性和必然趨勢。
“當前,中國的光伏產品占全球產出超過90%,在全球節能減碳、綠色發展的大環境、大背景下,全球對光伏產業市場的需求增長非常快。中國企業加強全球化布局來支撐企業自身的發展,這是一個大趨勢。TCL在做積極的嚐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李東生說。
李東生還強調,近年來經濟全球化受到很大的幹擾,中國單純將產品賣到海外市場越來越困難。同時,大部分國家希望製造業回歸,能夠在本國生產更多的產品,對國外進口的產品設置的關稅壁壘很難再降低。“因此,中國製造業要想在全球取得更高的市場份額,必須實現自身的產業鏈供應鏈全球化。這樣才能夠真正參與全球經濟循環,才能夠在新的經濟全球化格局當中抓住更多的機會。”
以培育新模式新業態  激發外貿新動能
作為中國外貿新業態之一,跨境電商近年來為外貿增長提供了強勁動力。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2.11萬億元,同比增長9.8%。去年年底,國務院批複同意在廊坊等33個城市和地區設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至此,中國跨境電商綜試區擴至165個。
盡管近年來跨境電商發展迅速,“但中國在外貿新業態的發展上仍麵臨一些挑戰”。全國政協委員、恒銀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江浩然直言,跨境貿易數字基礎設施投入相對不足、海外倉等缺少公共服務網絡、倉貨互相“看不見”影響跨境物流成本,進而影響供應鏈安全與穩定。
為此,江浩然表示,在戰略層麵,建議相關部門統籌建立海外倉政企混合基金,構建“通道+樞紐+網絡”的現代物流網絡運行體係,進一步降低跨境電商物流成本。在規則層麵,建議相關部門支持國際貿易規則與數字化接軌,在國內外市場推廣建設“商業+政務”服務一體化的政企合作數字係統,並及時提供政企合作數字係統相關培訓。在產業層麵,建議在出台各種補貼、稅收和便利措施時,優先扶持中國跨境電商平台企業,支持將中國的數字貿易監管經驗複製到海外拓展業務之中,同時保護中國企業正當權益。
對於全力支持跨境電商等新業態健康快速有序發展,李魁文建議,持續深化改革,以企業通關需求和產業特色為導向,優化監管模式,支持和培育本土特色優勢產品通過新興業態出口推動貿易新業態高質量發展。在跨境電商方麵,做好各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方案的有效實施,形成“跨部門協同配合、跨關區分區協作”的合力,優化跨境電商營商環境;在市場采購方麵,加強市場主體準入和分類管理,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聯合懲戒力度,促進市場采購貿易健康發展。(記者 白舒婕 李子晨 劉旭穎)
聲明:本文所用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涉版權問題,請及時聯係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