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至北美運價持續上漲,上海到美西、美東的每40尺櫃運價分別上漲13.44%和3.73%。而上海到歐洲、地中海的每20尺櫃運價連續下跌4.82%和3.84%。日前最新一期上海集裝箱出口運價指數(SCFI)再次上漲,增加了38.64點至2217.73點,周漲幅為1.8%。目前,歐美航線運價的走勢各異,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隨著亞洲農曆新年年底的臨近,工廠陸續休假、出貨量減少,按照往年經驗,運價將隨之調整。然而,今年美國線卻呈現出異常的“特例”走勢,在歐洲和地中海航線運價連續兩周下滑的情況下,美國線的漲幅並未消退。據了解,達飛、長榮、陽明等航運公司於2月1日再次宣布漲價,漲幅約為500美元以上。歐洲和地中海航線的運價因貨量未增、需求減少而開始下滑。尤其在農曆年後至3月的這段時間內,運價缺乏支撐,呈現下滑趨勢。物流業內人士指出,有人過度解讀歐洲線運價下跌的影響,導致一些不了解市場狀況的人出現恐慌。紅海危機的影響是全麵性的,而且這次兩大運河同時出現通行困難,其影響比疫情更為嚴重。長期問題無法解決,對物流供應鏈的衝擊將愈加嚴重。大家拭目以待。全球集運市場仍然麵臨船隻和集裝箱短缺的現狀。除了農曆新年後的貨量減少以及繞行船舶返回亞洲導致的供給相對寬鬆外,歐線的運價小幅下跌是正常的。預計從3月開始,中國開始出貨後,市場將麵臨更嚴重的船隻和集裝箱短缺問題。根據貨代業內人士觀察,自紅海危機爆發以來,一些航運公司已從美線抽調船隻以支援歐洲和地中海航線,或通過加班船形式運營波斯灣航線,這導致了美線艙位供給的減少。此外,年前美線的貨量比歐線更多,這給了航運公司漲價的底氣。不僅美西價格上漲,由於巴拿馬運河限航和蘇伊士運河通行的影響,美東的運價也得到了支撐。接下來歐美長線運價的走勢仍有待觀察。貨代從業者表示,本周的SCFI報價顯示的是本周訂艙、下周裝船出貨的價格。目前航運公司和貨代公司正在市場上積極收貨,為過年期間和年後2~3周的船舶裝載率提升做準備,運價有可能出現調整。對於航運公司和貨代業者來說,運價走勢取決於市場需求和供應狀況。年後亞洲的複工和歐美下單的時間以及貨量將是更重要的因素。如果貨量能夠盡快回升,高運價得以持續將需要足夠多的貨量支撐。最快在3月中下旬就能見分曉。紅海危機的演變、通脹和降息的時間點將是重要的觀察指標。據外媒報道,自2023年底胡塞武裝開始襲擊紅海附近的商船以來,已有超過2000艘船隻被迫改道繞行非洲好望角。這導致了航程延長、成本上漲、運價飆升和交貨延遲等問題,嚴重擾亂了全球供應鏈。依賴亞洲製造的汽車業、零售業等產業受到的影響尤為嚴重。年後下單和補庫情況備受關注。根據最新一期出爐的運價數據,遠東至北美運價持續大幅上漲。亞洲至美西的每40尺櫃運價突破5000美元大關,周漲幅高達593美元,達到5005美元,漲幅超過13.4%。而遠東至美東的每40尺櫃運價為6652美元,較前一周上漲239美元,漲幅為3.7%。上海到歐洲每20尺櫃運價2723美元,下跌138美元、周跌4.82%;上海到地中海每20尺櫃運價3753美元,下跌150美元、周跌3.84%。雖然遠東至歐洲運價在連續翻番後有所回落,但預計在2月下旬船舶返回後供給增加的情況下,運價將僅會出現小幅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