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汇会员登录平台官网
News & Information
集裝箱運價調整至成本線 市場熱盼航運類衍生品推出
全球運力供需失衡,海運價(jia) 格持續調整。上海航運交易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上海港至美西航線運價(jia) 跌破1500美元/FEU(40英尺集裝箱)成本線大關(guan) ,近期集運公司紛紛加大調控艙位力度,以最合適的運力規模應對市場需求變化。
在國際集裝箱運價(jia) 反複波動之下,企業(ye) 熱盼相關(guan) 衍生品工具的推出。值得一提的是,大商所集裝箱運力期貨已完成上市準備工作,一旦上市將為(wei) 企業(ye) 提供有效的風險管理手段,同時對我國海運行業(ye) 發展也有著積極的意義(yi) 。
出口集裝箱運價(jia) 跌至成本線
地緣緊張局勢的持續、全球能源和食品價(jia) 格的上漲以及不斷上升的通貨膨脹率,都對集裝箱航運業(ye) 產(chan) 生負麵影響。今年以來,出口集裝箱運價(jia) 大幅下挫。
據上海航運交易所數據,截至11月25日當周,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jia) 指數(下稱“SCFI運價(jia) 指數”)已由年初的5109.60點下行至1229.90點,年內(nei) 下挫幅度超75%。上海港出口至美西和美東(dong) 基本港市場運價(jia) (海運及海運附加費)分別為(wei) 1496美元/FEU(40英尺高箱貨櫃)和3687美元/FEU。業(ye) 內(nei) 人士指出,萬(wan) 箱級大船美西線的成本價(jia) 約在1500美元/FEU左右,萬(wan) 箱級以下的船成本價(jia) 在1700美元/FEU上下,目前的運價(jia) 已經跌至多數船公司的成本價(jia) 。在美西線跌破許多公司的成本價(jia) 之後,歐洲線運價(jia) 也在成本線邊緣徘徊。
“美國經濟環境惡化引起需求下滑。此外受通脹和加息製約,居民消費受到擠壓,進一步對補庫需求形成負反饋,疊加前期美國商品庫存麵臨(lin) 的結構性過剩和資金壓力過大等問題仍未解決(jue) ,美國進口自三季度以來呈現收縮態勢。”東(dong) 證衍生品研究院黑色產(chan) 業(ye) 高級分析師蘭(lan) 淅分析稱。
此外,隨著供應鏈擁堵的緩解,過去兩(liang) 年在船隊中大量投放的運力設備,正在被釋放出來。“供應端的改善也助推了運價(jia) 下行。美國進口需求的結構性轉移加速了美西港口擁堵的改善,港口周轉加快帶動供應回升,供需偏緊的格局出現逆轉,加速運價(jia) 下行。”蘭(lan) 淅表示。
集運公司調整運力
由於(yu) 運價(jia) 調整速度超過預期,近期集運公司紛紛加大調控艙位力度,包括馬士基、赫伯羅特、中遠海控、陽明海運在內(nei) 的多家集運巨頭表態,將在未來數月甚至數個(ge) 季度調整運力,以最合適的運力規模應對市場需求變化。11月23日,中遠海控副總經理陳帥表示,公司會(hui) 及時調整策略,以應對市場供需關(guan) 係的變化。
華泰期貨FICC組研究員高聰表示,綜合當前集裝箱船舶訂單,交付以及拆解等情況考慮,2023年集裝箱船舶運力同比增速約為(wei) 3.81%,2024年集裝箱船舶運力同比增速約為(wei) 7.1%,而需求端衰退擔憂仍然存在,持續的流動性收緊仍在打壓全球需求。“考慮到集裝箱運力供給端不斷增加以及需求端持續疲軟,未來集裝箱運價(jia) 將延續偏弱走勢。”高聰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說。
根據航運谘詢公司德路裏(Drewry)最近發布的《集裝箱設備預測》,2023年在役的集裝箱設備數量將下降3%,與(yu) 此同時,航運公司的閑置噸位、船舶報廢率也在上升。德路裏預計,2023年集運市場平均運價(jia) 將比2022年下降37%,班輪業(ye) 整體(ti) 盈利將從(cong) 2022年的2750億(yi) 美元大幅下降至1000億(yi) 美元。
衍生品上市漸行漸近
航運行業(ye) 屬於(yu) 周期性行業(ye) ,價(jia) 格波動非常大。據統計,在過去十年間,SCFI運價(jia) 指數年平均波動率超過40%,尤其是近兩(liang) 年來,SCFI從(cong) 2020年4月24日當周的818.86點一路上行至在2022年1月7日當周的曆史高點5109.60點。隨後,該指數連續下滑至11月25日當周的1229.90點,大跌超75%。航運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國際航運的鏈條複雜,航運量下降,整個(ge) 鏈條都受到了衝(chong) 擊。其中,航運企業(ye) 首當其衝(chong) 。運價(jia) 暴跌甚至低於(yu) 成本,這會(hui) 侵蝕航運企業(ye) 的利潤。而外貿企業(ye) 訂單減少,也會(hui) 影響企業(ye) 經營狀況。”
從(cong) 我國進出口現狀來看,作為(wei) 進出口貿易大國,近十年來我國貨物貿易規模不斷提高,進出口量接連創下新高,而其中約有90%的出口貿易由集裝箱海運來完成。據了解,當前企業(ye) 主要通過長協合約來鎖定航運價(jia) 格,管理運價(jia) 頻繁波動的風險。銀河期貨大宗商品研究所農(nong) 產(chan) 品負責人蔣洪豔表示:“盡管長協價(jia) 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鎖定發運成本,但其簽訂時間跨度較長,靈活性較差,且在運價(jia) 極端波動時,合同簽訂方依舊麵臨(lin) 違約風險,因此長協價(jia) 作為(wei) 企業(ye) 控製經營風險的工具依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市場一直對相關(guan) 航運衍生品翹首以盼。對此,國內(nei) 交易所近年來一直在加快推進航運相關(guan) 衍生品研發與(yu) 上市工作。目前上期所集裝箱運價(jia) 指數期貨和大商所集裝箱運力期貨已完成上市準備工作,距離正式推出漸行漸近。從(cong) 公開信息來看,大商所集裝箱運力期貨於(yu) 2019年立項,合約以特定航線集裝箱運力為(wei) 交易標的,將采用實物交割的方式。目前該合約設計工作已基本完成,未來上市後,將成為(wei) 全球首個(ge) 采用實物交割的航運期貨品種。
高聰表示,集裝箱運力期貨的推出對於(yu) 集裝箱海運上下遊產(chan) 業(ye) 鏈具有較為(wei) 積極的意義(yi) 。下遊的進出口貿易商、出口加工商,可利用期貨進行套期保值進而規避運輸價(jia) 格上漲所帶來的風險;運力提供方的班輪公司,也能夠利用期貨鎖定未來利潤。
除了正在推進的集裝箱運力期貨外,大商所幹散貨運價(jia) 指數及指數期貨的研發工作也提上了日程。據悉,2021年,我國幹散貨海運進口量達22.09億(yi) 噸,占海運總進口量的70.3%,其中以鐵礦石、煤炭和大豆為(wei) 主,運價(jia) 在相關(guan) 商品到岸價(jia) 格中的占比最高達45%,顯著影響上述商品進口價(jia) 格。在此背景下,我國幹散貨運輸及相關(guan) 進出口企業(ye) 亟需對衝(chong) 運價(jia) 劇烈波動風險、穩定經營利潤的避險工具。為(wei) 破解這一難題,目前大商所正在探索推動幹散貨運價(jia) 指數的編製,並計劃研發以指數為(wei) 標的的期貨產(chan) 品,為(wei) 航運及外貿等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鏈企業(ye) 提供有效的運價(jia) 風險管理工具和公開透明的價(jia) 格信號,促進行業(ye) 平穩健康發展。(王超 李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