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汇会员登录平台官网

News & Information

我國出口同比增速六個月來首次轉正

來源:中國貿易報 時間:2023-12-14 分享:

海關(guan) 總署日前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1月,我國進出口額為(wei) 5154.7億(yi) 美元,與(yu) 去年同期數據持平。其中,出口額為(wei) 2919.3億(yi) 美元,增長0.5%;進口額為(wei) 2235.4億(yi) 美元,下降0.6%;貿易順差達到683.9億(yi) 美元,擴大4%。對此,中國銀行研究院博士後王靜在接受《中國貿易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是我國出口同比增速6個(ge) 月來的首次轉正。

王靜告訴記者,從(cong) 產(chan) 品結構看,手機、集成電路類產(chan) 品出口的大幅增長,帶動機電類產(chan) 品出口增速回正。今年11月,手機、汽車和集成電路類產(chan) 品的出口額分別同比增長54.6%、27.9%和12%,帶動機電產(chan) 品出口增速由上個(ge) 月的-6.7%回升至1.3%。與(yu) 此同時,勞動密集型產(chan) 品出口雖延續負增長,但跌幅由上月的11.1%收窄至5%。其中的塑料製品、箱包和家具三大品類成為(wei) 主要拉動項,跌幅分別較上個(ge) 月收窄7.9%、8.6%和12.7%。從(cong) 目的地結構看,我國對美國出口規模超過預期增長。11月,我國對美國、東(dong) 盟和日本市場的出口額分別同比增長7.4%、-7.1%和-8.26%,增速分別較上月回升15.5%、8%和4.7%;同期,我國對歐盟出口則延續了下降趨勢,單月降幅由上月的12.6%擴大至14.5%。

王靜認為(wei) ,去年同期我國外貿出口基數較低、全球消費類電子市場行情周期性築底回升以及美國部分行業(ye) 步入補庫存周期是此次我國外貿出口增速數據“回暖”的主要原因。

“今年三季度以來,在AI賦能等因素影響下,全球消費類電子市場逐漸回暖。科納仕谘詢報告顯示,2023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為(wei) 2.95億(yi) 部,同比下降1%,但跌幅已大大減少。IDC谘詢機構預測,今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可穿戴設備或將回暖,這將帶動中國相關(guan) 產(chan) 品出口增速回升。”王靜介紹。

在她看來,美國市場的去庫存周期已經進入尾聲,部分行業(ye) 開始進入補庫存周期。這將帶動我國對美國商品出口的增速回升。但同時也應注意到,當前國際需求仍然偏弱。中國物流與(yu) 采購聯合會(hui) 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1月,全球製造業(ye) 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為(wei) 48%。雖然環比上升0.2個(ge) 百分點,但連續14個(ge) 月在50%以下運行。“這也意味著全球經濟弱勢下行趨勢沒有改變。同期,越南和韓國出口金額均呈回落態勢,這也表明海外需求仍有待回暖。”王靜說。

對此,英大證券公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鄭後成認為(wei) ,展望12月,我國出口金額同比上漲的壓力依然不小。“在美國聯邦基金目標利率位於(yu) 高位的背景下,美國ISM製造業(ye) PMI大概率將會(hui) 繼續承壓;雖然‘OPEC+’減產(chan) 預期強烈,但是在美國聯邦儲(chu) 備委員會(hui) 加息的末端與(yu) ‘平台期’,國際油價(jia) 大概率還將繼續承壓,並對我國工業(ye) 生產(chan) 者出廠價(jia) 格指數(PPI)形成壓製。此外,去年12月我國出口金額的上漲也促使外貿基數發生變化。這些因素都對我國外貿出口金額的同比增長帶來不利影響。”

而從(cong) 進口側(ce) 來看,鄭後成表示,今年11月我國製造業(ye) 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為(wei) 49.4,連續2個(ge) 月位於(yu) 榮枯線之下。其中,進口指數為(wei) 47.3,較前值下行0.2個(ge) 百分點,創近4個(ge) 月以來新低。同期,CRB指數同比錄得-1.44%,較前值下行3.07個(ge) 百分點。2022年11月,我國進口金額較同年10月上漲129.25億(yi) 美元。這些因素共同促使今年同期我國外貿進口金額同比增長繼續承壓。

在王靜看來,當前我國進口增速有所走弱,穩增長政策仍需發力。她向記者表示,去年同期,我國進口同比增速僅(jin) 為(wei) -11.1%,在基數較低情況下今年11月進口同比增速相較10月轉正為(wei) 負至-0.6%,環比增速僅(jin) 為(wei) 2.4%,低於(yu) 過去10年來4.1%的平均水平。11月,國際大宗商品價(jia) 格震蕩下行,帶動原油、農(nong) 產(chan) 品、鋼材、銅材等進口金額增速下滑,但數量因素拖累作用大於(yu) 價(jia) 格因素。“這或許也顯示出中國經濟修複的動能仍然有待加強。”

為(wei) 此,王靜建議,未來各項穩增長政策應持續發力,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鞏固居民消費基礎。同時,著力釋放有效投資需求,營造更加透明可預期的市場環境,穩定企業(ye) 展業(ye) 經營的預期和信心。

聲明:本文所用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涉版權問題,請及時聯係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