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造船業綜合競爭力躍居世界首位

來源:新華網 時間:2024-06-03 分享:

      不久前,隨著中國首艘國產(chan) 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首航,中國集齊了世界造船業(ye) 3顆“皇冠上的明珠”:航空母艦、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和大型郵輪,引發外媒關(guan) 注。近來,中國造船業(ye) 又頻傳(chuan) 喜訊:拿下全球最大單筆訂單、第一季度三大指標保持同步增長、三大指標連續14年位居世界第一……根據韓國產(chan) 業(ye) 研究院最新報告,中國在造船業(ye) 價(jia) 值鏈綜合競爭(zheng) 力方麵超越韓國,“位居第一”。

  “全球第一大造船國”

  “造船業(ye) 綜合競爭(zheng) 力中國超越韓國居世界首位。”《韓民族日報》近日以此為(wei) 題援引韓國產(chan) 業(ye) 研究院最新發布的報告稱,2023年,中國在造船業(ye) 價(jia) 值鏈綜合競爭(zheng) 力方麵超越韓國,“位居第一”。據該報告介紹,造船業(ye) 的價(jia) 值鏈競爭(zheng) 力是通過對研發與(yu) 設計、采購、生產(chan) 、維護與(yu) 服務、需求這五個(ge) 領域進行評估,並計算出綜合得分進行排名。韓國去年的綜合得分為(wei) 88.9,僅(jin) 次於(yu) 中國的90.6,位列第二。日本以83.1分排名第三,歐盟以71.4分排名第四。報道稱,韓國產(chan) 業(ye) 研究院自2020年開始評估造船業(ye) 價(jia) 值鏈的綜合競爭(zheng) 力,此前韓國一直排名第一。

  報道稱,從(cong) 各領域來看,韓國僅(jin) 在研發與(yu) 設計和采購方麵具有競爭(zheng) 優(you) 勢,而在生產(chan) 、維護和服務以及需求方麵,中國競爭(zheng) 力非常強。另外,從(cong) 船型來看,韓國在天然氣運輸船和集裝箱船方麵領先於(yu) 中國,而在油輪領域,中國的競爭(zheng) 力自2022年起便已超過韓國。

  近來,中國造船業(ye) 好消息不斷。

  4月29日,中國船舶集團發布消息稱,該公司與(yu) 卡塔爾能源公司當天在北京舉(ju) 行18艘全球最大27.1萬(wan) 立方米超大型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項目簽約儀(yi) 式,這標誌著中國LNG船研發設計建造從(cong) 大型一舉(ju) 跨入超大型領域,高端船舶研發設計能力向世界領先目標邁進。此次簽約項目中的27.1萬(wan) 立方米LNG運輸船將由中國船舶集團旗下滬東(dong) 中華自主設計、建造,總長344米,型寬53.6米,型深27.2米,設計吃水12米,是全球最大的LNG運輸船。據卡塔爾《半島報》報道,該項目總價(jia) 值近60億(yi) 美元。18艘LNG運輸船中的8艘將於(yu) 2028年和2029年交付,另外10艘將於(yu) 2030年和2031年交付。卡塔爾能源事務國務大臣、卡塔爾能源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薩阿德·謝裏達·阿爾卡比表示,這份合同創造了單筆新船訂單金額最高紀錄,是一次曆史性的突破。“這一新的裏程碑進一步凸顯了中國和卡塔爾之間不斷發展的合作,特別是在能源領域。”《半島報》稱。

  5月20日,中國工業(ye) 和信息化部發布2024年第一季度造船最新數據,造船三大指標保持同步增長,國際市場份額穩固。1至3月,中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和手持訂單量以載重噸計分別占全球總量的53.8%、69.6%和56.7%。

  英國《金融時報》援引雷達爾谘詢公司數據報道稱,中國目前是全球第一大造船國,截至2023年,以集裝箱船、散貨船、油輪、液化石油氣船和液化天然氣船的總訂單賬麵價(jia) 值計算,中國占全球市場份額的46%;韓國排名第二,市場占比41%。

  數量優(you) 勢終將促成質量優(you) 勢

  好消息的背後是中國造船業(ye) 的整體(ti) 快速發展。

  日本《產(chan) 經新聞》近日刊登報道指出,美國海軍(jun) 部情報局的數據顯示,中國造船能力是美國的232倍。不難想象,數量優(you) 勢終將促成質量優(you) 勢。

  截至2023年,中國造船業(ye) 三大指標已連續14年位居世界第一。外媒分析普遍指出,如今中國造船業(ye) 在全球的領先地位非常穩固,這源自國家政策支持,也得益於(yu) 國內(nei) 造船業(ye) 已經形成了集群效應,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鏈發達,技術也在不斷創新升級。

  日本《產(chan) 經新聞》報道指出,中國造船業(ye) 的發展與(yu) 中國政府的“海洋強國”戰略密不可分。美國戰略之頁網站報道稱,在中國政府的幫助和鼓勵下,中國造船企業(ye) 的產(chan) 能和競爭(zheng) 力不斷提升。2019年是一個(ge) 重要的裏程碑,在這一年,中國兩(liang) 大造船企業(ye) 中船集團和中船重工進行了重組,創造了世界上最大的造船集團。報道還說,中國在新訂單方麵繼續在全球造船業(ye) 中領先,這主要是因為(wei) 中國造船的價(jia) 格經濟而且質量逐步提升。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報道認為(wei) ,中國造船業(ye) 的快速發展“受益於(yu) 大規模商用造船業(ye) ”。報道指出,在未來數年擁有充足訂單的情況下,中國的造船廠擴大了規模,培訓了大量工人,建立起龐大的供應鏈。美國彭博社和英國路透社等外媒則注意到,2023年,中國發布了《船舶製造業(ye) 綠色發展行動綱要(2024—2030年)》,在發展目標中提出到2025年,液化天然氣(LNG)、甲醇等綠色動力船舶國際市場份額超過50%。

  中國造船業(ye) 得以快速發展的大背景是全球造船行業(ye) 正迎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的“超級周期”。隨著老船淘汰更新、環保新規落地,國際市場新船需求旺盛。

  根據英國造船和海運動態分析機構克拉克森數據統計,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累計成交新船訂單353艘/2730.9萬(wan) 載重噸,新船成交同比增加10.9%。知名航運雜誌《勞埃德名單》編輯羅布·威爾明頓就指出,全球對新船的需求正在增長,加上脫碳需求日益提升,對綠色船舶的需求還將繼續增長。韓聯社報道也指出,近日,韓國產(chan) 業(ye) 通商資源部援引克拉克森研究的數據稱,今年第一季度韓國船企承接的訂單總額同比增加41.4%,為(wei) 136億(yi) 美元,已達到去年全年接單總額的45.5%,位居全球第一。同期,中國訂單總額為(wei) 126億(yi) 美元,同比增長8.6%。韓國一位造船業(ye) 高管稱,對液化天然氣運輸船的需求如此強勁,以至於(yu) 韓國造船業(ye) 無法消化所有訂單,因為(wei) 韓國造船廠的產(chan) 能和人力都有限。

  乘風破浪,行穩致遠

  整個(ge) 造船行業(ye) 正處在高景氣度區間。根據中國船舶工業(ye) 協會(hui) 最新預計,2024年中國造船完工量將在4500萬(wan) 載重噸左右,新接訂單量在5500萬(wan) 載重噸左右。克拉克森預計,今年新造船市場的簽單景氣趨勢仍將持續。對於(yu) 造船業(ye) 而言,今年依然是個(ge) 好年份。

  克拉克森最新報告指出,2023年中國造船業(ye) 完工量超日韓總和,高居全球榜首:中國完工量同比增長16%,占比首次達到了50%。今年1—3月,中國新接訂單量占據全球總量的近七成,達到69.6%。

  彭博社提到,目前,造船業(ye) 正麵臨(lin) 一場大規模轉型,航運企業(ye) 開始用綠色動力船舶來替代化石燃料船舶。2023年,國際海事組織在最新的減排戰略中提出,要盡快使國際航運的溫室氣體(ti) 排放量達到峰值,並在考慮到不同國情的情況下,在2050年之前或該年前後實現溫室氣體(ti) 淨零排放。中國相關(guan) 部門印發了《船舶製造業(ye) 綠色發展行動綱要(2024—2030年)》,提出到2025年,船舶製造業(ye) 綠色發展體(ti) 係初步構建。到2030年,船舶製造業(ye) 綠色發展體(ti) 係基本建成。

  根據研究機構彭博新能源財經統計的數據,以液化天然氣為(wei) 動力的船舶的訂單占全球訂單的比重從(cong) 2019年的約15%躍升至2022年的近40%。該機構2023年8月發布的報告指出,2023年以甲醇為(wei) 動力的船舶的訂單增加了一倍多。中國船舶工業(ye) 行業(ye) 協會(hui) 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新接綠色動力船舶訂單在國際份額中的占比首次超過一半,達到57%,並實現了對主流船型的全覆蓋。由中國自主研製的全球最大5400馬力純電拖輪、國內(nei) 首艘500千瓦氫燃料電池動力船等綠色船舶也陸續投用。同時,一批新能源船用裝備也取得新的突破。

  彭博社還注意到,除了計劃建造更多以液化天然氣、甲醇等清潔能源為(wei) 動力的船舶外,中國還計劃加快液氨、液氫、液態二氧化碳等新型運輸船研發。

  “中國正在成為(wei) 世界‘造船廠’。”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報道指出,“中國已成為(wei) 遙遙領先的全球第一大造船國。”




聲明:本文所用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涉版權問題,請及時聯係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