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預測稱,到2030年,純電汽車(EV)在全球汽車銷量中的份額將達到40%,基於(yu) 此,確保充足的電池材料供應成為(wei) 日趨緊迫的問題。對電池製造商和汽車原始設備製造商來說,一旦出現供應鏈中斷和價(jia) 格波動,其可能陷入材料供應不足或成本過高的窘境,這些會(hui) 阻礙電動汽車電池生產(chan) 的快速擴大。此外,注重環保的潛在買(mai) 家也開始關(guan) 注電動汽車電池的碳足跡,同樣會(hui) 對電動汽車的普及產(chan) 生一定影響。
麵對這些不確定因素,車企和電池製造企業(ye) 越來越希望新興(xing) 的EV電池回收產(chan) 業(ye) 能夠成為(wei) 解決(jue) 方案。目前,隻有中國的回收業(ye) 規模能夠實現成本優(you) 勢,歐美回收業(ye) 仍處於(yu) 建設階段。波士頓谘詢(BCG)的相關(guan) 研究表明,各國政策製定者都在不同程度上向電動汽車行業(ye) 施壓,推動企業(ye) 在設計電池時考慮循環利用問題,並在生產(chan) 新電池時使用回收材料,同時敦促回收商提升材料回收率。
各國政策製定者都在製定相關(guan) 法規,為(wei) EV電池回收業(ye) 務的發展提供支持。而這些新規出台背後的動力,則是對電池製造過程碳排放過多、材料短缺以及可能抑製電動汽車銷售增長的供應鏈中斷問題的擔憂。
從(cong) 全球範圍來看,EV電池的回收能力正在不斷提升。各大電池製造商紛紛在廠區或廠區附近建造電池回收設施。獨立回收商也在投資建設自己的鋰離子電池回收廠。有估計稱,中國目前擁有超過50萬(wan) 公噸的年回收能力。美國和歐洲稍遜,年回收能力均約為(wei) 20萬(wan) 公噸,歐盟希望到2025年將這個(ge) 數字翻一番。
當前電動汽車還未占據主導,因此現階段EV電池回收的緊迫性還不算太高,但十年後的情況會(hui) 大不相同。報廢EV電池回收的價(jia) 值鏈可分為(wei) 四個(ge) 環節,即廢舊電池收集、物流與(yu) 分類,電池放電與(yu) 拆解,預處理(電池粉碎、黑色粉末生產(chan) ),借助化學工藝回收利用電池材料。
總體(ti) 而言,電池材料回收再利用環節的利潤潛力最大,因為(wei) 這些回收材料在出售給電池製造商時,價(jia) 格可能會(hui) 有所提高,而且由於(yu) 規模較大,利潤率也較高。但由於(yu) 這部分工作需要大量資本投入,還需要具備相應的專(zhuan) 業(ye) 知識,其進入門檻也最高。相比之下,價(jia) 值鏈上遊的利潤空間較小,但商品價(jia) 格風險較低,所需具備的技能也較少。
受可回收廢料不足等問題影響,價(jia) 值鏈上門檻較低的工作(比如電池粉碎)已經出現產(chan) 能過剩,利潤率降低,對那些關(guan) 注價(jia) 值鏈尾端、想要大幹一場的企業(ye) 來說吸引力不大。因此,我們(men) 建議傳(chuan) 統回收企業(ye) 將目光放在全鏈條的利潤池上,而不僅(jin) 僅(jin) 是價(jia) 值鏈上遊。
BCG建議,企業(ye) 可以在電池回收的四個(ge) 環節中選擇不同的階段切入市場。每個(ge) 階段都有不同的利潤池,配套的技能要求也不一樣。在確定業(ye) 務類型以及自身在價(jia) 值鏈上的定位時,企業(ye) 主要應考慮兩(liang) 方麵問題,一是企業(ye) 當前的業(ye) 務模式與(yu) 技術優(you) 勢,二是企業(ye) 未來的發展目標以及想從(cong) 回收業(ye) 務中獲得的戰略收益。
不同企業(ye) 根據自身特點選擇最為(wei) 擅長的主攻領域,在爭(zheng) 取電池回收市場的過程中,形成了形色各異的角色分工。由於(yu) 價(jia) 值鏈上的業(ye) 務類型極為(wei) 多樣,能否使生態係統實現閉環將成為(wei) 企業(ye) 成功的決(jue) 定性因素。企業(ye) 在確定自身在EV電池回收領域的位置時,需注意那些必須應對、克服的挑戰和不確定性。BCG提示了幾大風險,即電池技術的發展、監管風險、電池回收技術和工藝的進步和商品價(jia) 格波動。
盡管麵臨(lin) 重重挑戰,但對許多企業(ye) 而言,回收市場仍然蘊藏著巨大機遇。通過選擇合適的合作夥(huo) 伴來獲取電池原料和回收技術,並結合當前的戰略目標形成明智決(jue) 策,爭(zheng) 取未來獲得最佳的投資回報。
對OEM廠商而言,可通過建立回收夥(huo) 伴關(guan) 係來打造可持續的循環供應鏈。通過與(yu) 經驗豐(feng) 富的回收商建立合作關(guan) 係,OEM廠商可以從(cong) 報廢電池中回收有價(jia) 值的部件,確保能夠獲得關(guan) 鍵原材料的穩定供應,降低與(yu) 原材料價(jia) 格波動和供應中斷有關(guan) 的風險。在傳(chuan) 統回收商看來,通過與(yu) 車企和電池製造商合作,電動汽車電池的循環利用為(wei) 其打開了拓展業(ye) 務、推動創新的新途徑。借助相關(guan) 合作,傳(chuan) 統回收商將會(hui) 成為(wei) 促進可持續發展的排頭兵,還能獲得進入新市場、建立全新合作夥(huo) 伴關(guan) 係、獲得新收入來源的機會(hui) 。
對於(yu) 上述企業(ye) 以及售後市場參與(yu) 者、電池供應商和上下遊企業(ye) 等來說,擁抱回收浪潮並非一個(ge) 可有可無的選項,而是在行業(ye) 變革中保持領先所必須做出的戰略選擇。要想在未來電氣化的汽車行業(ye) 打造可持續、盈利且具有彈性業(ye) 務模式,就必須采取積極的應對舉(ju) 措。(本報記者 秦誌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