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汇会员登录平台官网

News & Information

中國手機在印度進退兩難!韓國三星拿走更大蛋糕

來源: 第一財經 時間:2023-09-18 分享:

中資手機品牌在印度市場“高歌猛進”的勢頭已按下“暫停鍵”,韓國三星手機則重新在印度拿走更多市場份額。

自印度2014年提出“Make in India”以來,中國手機企業(ye) 是最積極的響應者之一。小米印度2014年10月注冊(ce) 成立,到2023年,中資手機品牌進入印度市場已步入第十個(ge) 年頭。當下中國手機企業(ye) 在印度有些進退兩(liang) 難,一係列問題困擾著小米、OPPO、vivo等印度中資手機品牌及供應鏈企業(ye) 。

“它們(men) 的策略是維持現狀、確保健康經營,對再投入持審慎態度。”8月10日,华体汇体育登陆電子信息分會(hui) 秘書(shu) 長高士旺向第一財經記者說。


份額此消彼長

在印度市場,中國手機品牌的份額正在消退。

Canalys的數據顯示,經曆20個(ge) 季度的輝煌後,小米2022年第四季度在印度智能手機市場痛失領先地位,以550萬(wan) 部的出貨量跌到第三,次於(yu) 三星、vivo。2023年第二季度,小米在印度智能手機的出貨量540萬(wan) 部、同比減少22%,市場份額15%、同比減少4個(ge) 百分點。

在印度手機市場前五名中,除了三星,vivo、OPPO、小米、realme四個(ge) 中資品牌合共的份額分別為(wei) 61%、55%,呈下降趨勢,而2021年三季度、2022年三季度這四個(ge) 中資品牌合共的份額分別為(wei) 70%、67%。

中印越電子(手機)企業(ye) 協會(hui) 秘書(shu) 長楊述成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小米、OPPO、vivo 2018年和2019年高峰期在印度智能手機的出貨量均曾達400萬(wan) 台/月,現在已分別降至約150萬(wan) 台/月。這背後有全球手機市場萎縮、政策影響使中資收縮產(chan) 能等原因。

Canalys印度分析師Sanyam Chaurasia在給第一財經的回複中說,小米在印度手機市場份額的下滑,一是因為(wei) 宏觀形勢影響了其主要的投資組合;二是線上渠道沒有顯示出一致的需求;三是在成為(wei) 一個(ge) 激進的5G品牌方麵,它遲到了。

一位在印度的中方相關(guan) 人士認為(wei) ,過去幾年,中資手機品牌在印度智能手機市場曾占據三分之二的份額。目前蘋果、三星及本土Jio等品牌獲得支持與(yu) 補貼,使中資手機品牌的競爭(zheng) 力下降,市場份額將可能逐步下降。

“中資手機企業(ye) 在印度的策略一定會(hui) 調整。”一位長期關(guan) 注南亞(ya) 消費電子市場的觀察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分析說,一是小米、OPPO從(cong) 去年到今年,在印度流動資金減少影響整體(ti) 擴張策略;二是印度手機出貨量從(cong) 2014年到2022年累計突破20億(yi) 部、年複合增長率約23%,但今年表現低於(yu) 預期,在智能手機滲透率達到約80%後向高端化發展,中資手機企業(ye) 的產(chan) 品也需做調整;三是線上渠道占比下滑,它們(men) 將側(ce) 重拓展線下;此外,印度還要求中資企業(ye) 的高管是印度人。“綜合以上各方麵因素,中資企業(ye) 調整是必然的。”

印度一直要求中資企業(ye) 在當地建立供應鏈,尤其是具有技術含量的部件,要求在當地生產(chan) 。但上述人士認為(wei) ,中資企業(ye) 將會(hui) 越來越謹慎,即使蘋果公司出麵為(wei) 10多家中資“果鏈”企業(ye) 取得了印方投資批準,但仍可以預測,它們(men) 投資印度也會(hui) 非常謹慎,外來企業(ye) 在印度本地供應鏈的發展速度會(hui) 低於(yu) 預期。


高峰期雇工20萬(wan)

2014年是中資手機品牌全麵進擊印度市場的關(guan) 鍵年。OPPO、vivo選擇用其擅長的方式砸開地包商大門,與(yu) 三星正麵交鋒;小米、一加搶奪電商紅利,樹立線上品牌行業(ye) 標杆。

中國的人口紅利在消退,而印度人口規模與(yu) 中國相當、有大量年輕人口,且智能手機普及率低於(yu) 中國。這吸引了中資手機供應鏈龍頭企業(ye) 在印度設廠,年產(chan) 量曾超2億(yi) 台。

2019年9月,小米宣布自5年前開始在印度運營以來,已在這個(ge) 最重要的海外市場銷售超1億(yi) 部智能手機。那時,小米手機已在印度連續8個(ge) 季度銷量奪冠。小米手機在印度年出貨量曾達4000萬(wan) 台,一度超過其在中國的出貨量。這也帶動了TCL華星等上遊企業(ye) 投資。

TCL華星總裁趙軍(jun) 今年7月曾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TCL華星印度模組工廠的手機和電視模組產(chan) 能都已開出來,目前產(chan) 能利用率70%-80%。印度本土客戶、中國客戶在印度開的工廠,合作已全麵展開。TCL華星印度模組廠從(cong) 建廠到運營雖用了較長時間,但目前運營良好。

據《2021年中資企業(ye) 在印度發展報告》,至2021年,中資手機企業(ye) 在印度的工廠已超200家,總用工人數曾超20萬(wan) 人;貿易公司500多家;投資額達30多億(yi) 美元,中資企業(ye) 在印度提供就業(ye) 崗位曾超過50萬(wan) 個(ge) 。OPPO、vivo高峰時期每家用工超過1.5 萬(wan) 人。

“OPPO、vivo兩(liang) 家企業(ye) 在印度已購買(mai) 了工業(ye) 用地,難以抽身,隻能堅守,目前已麵臨(lin) 需求下降、產(chan) 能利用不足的情況,即使印方催促它們(men) 在購買(mai) 的工業(ye) 用地上繼續建立工廠,隻能推遲。”這位印度中方相關(guan) 人士說,中資手機品牌企業(ye) 在印度已縮減產(chan) 能,裁減印度員工,縮小產(chan) 品種類,但努力維持一定份額;一些中資的中小供應鏈企業(ye) ,隻能選擇離開印度。

“目前沒有新的統計,隨著一些企業(ye) 離開、業(ye) 務縮小,加上人員簽證受限,上述數字肯定會(hui) 一定程度減少。”上述人士稱,如印方政策不變,上述數字將呈現逐步減少趨勢。

高士旺認為(wei) ,這幾家中資主流手機廠,在印度市場已投入這麽(me) 多,也將確保持續經營。“它們(men) 現在的策略是維持現狀、不願意再投入太多,以健康經營為(wei) 目標,適當提高盈利水平,不會(hui) 虧(kui) 本來擴大市場份額。”


印度,還是越南

中國、印度、越南占據全球手機產(chan) 業(ye) 大部分產(chan) 能。

智能手機進入存量競爭(zheng) 期,對成本更加敏感。經貿摩擦和疫情也加快全球產(chan) 業(ye) 鏈重構,這使部分手機產(chan) 能從(cong) 中國轉至印度、越南。

受部分手機產(chan) 能及訂單轉移至印度、越南等國的影響,中國手機產(chan) 能比重總體(ti) 下降。

據美國商務部統計,2022年美國自中國進口手機同比下降2.2%至1.51億(yi) 部,占其進口來源79.9%,較疫情前2019年的71.2%有所提升,但較2014年頂峰的84.9%已下降5個(ge) 百分點。2022年美國自越南和印度的進口量占比分別為(wei) 15.3%和2.2%,比重較2014年已擴大超10倍。

印度希望進一步擴大本土手機產(chan) 業(ye) 鏈,手機進口稅率已提高至28%,並提出2026年製造3000億(yi) 美元電子產(chan) 品的目標。美國銀行預計,在印度2020年推出的生產(chan) 掛鉤激勵(PLI)計劃的推動下,蘋果可能會(hui) 在2025財年之前將至少18%的iphoness產(chan) 能轉移到印度。

Chaurasia表示,目前印度的智能手機出口增長主要來自蘋果和三星的推動,助力印度在2023年第一季度實現近40億(yi) 美元的破紀錄出口額。在印度手機產(chan) 業(ye) 鏈本土化方麵,頂級供應商正在優(you) 先考慮當地供應商和零部件采購,充電器、電纜、主板和電池組件等部件目前都在印度當地采購;然而,主要部件,例如顯示器和芯片,仍然主要是進口。

“中國仍占全球手機產(chan) 能70%-80%,蘋果手機在印度生產(chan) 所需零部件很多還需從(cong) 中國進口”,高士旺認為(wei) ,中國在手機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人才、研發上有優(you) 勢,所以中印手機產(chan) 業(ye) 鏈仍有深化合作的空間。

當然,隨著中國國內(nei) 人工成本的增加,以及海外客戶對供應鏈多元化的要求提高,中國手機產(chan) 業(ye) 鏈的產(chan) 能仍有向外轉移的壓力。在印度市場不確定性增加的時候,許多中國企業(ye) 將目光投向了越南。

楊述成今年已組織三次越南商務考察團,最新一次的越南商務考察團將於(yu) 9月下旬出發。他認為(wei) ,中資企業(ye) 海外發展不會(hui) 把雞蛋放在一個(ge) 籃子裏,未來5-10年,首選地為(wei) 越南、印度、印尼、匈牙利、墨西哥。

談及中國、印度、越南未來在全球智能手機產(chan) 業(ye) 鏈中扮演的角色,Chaurasia說,“它(們(men) )將在(手機)品牌實現供應鏈多元化以支持全球運營的過程中發揮關(guan) 鍵作用”。

“印度一年銷售1.2億(yi) -1.3億(yi) 台智能手機,基本都在印度組裝。同時,印度生產(chan) 的手機90%本地消化。與(yu) 此不同的是,越南生產(chan) 的手機90%用於(yu) 出口。”楊述成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他現在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協助會(hui) 員企業(ye) 到越南投資。

上述印度中方相關(guan) 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印度政府希望印度成為(wei) 手機生產(chan) 大國及出口大國。印度未來能否成為(wei) 智能手機的出口大國,短期來看,目標難以實現。

這位人士說,從(cong) 長期看,由於(yu) 蘋果、三星等繼續在印度擴大產(chan) 能,印度有望成為(wei) 手機生產(chan) 和出口大國。而越南在手機生產(chan) 、出口方麵已優(you) 於(yu) 印度,外來投資者製造的產(chan) 品會(hui) 在國際市場中占據一定的份額。


聲明:本文所用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涉版權問題,請及時聯係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