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汇会员登录平台官网

News & Information

德國:中小企業希望繼續在華投資

來源:參考消息網 時間:2023-07-10 分享:

7月5日報道據德國《商報》網站7月3日報道,德國中小企業(ye) 仍希望繼續在中國投資。

報道援引了漢斯-托尼·尤尼烏(wu) 斯的例子,稱他希望繼續在中國投資,並沒有因為(wei) 對該國日益增長的批評而卻步。

尤尼烏(wu) 斯是總部位於(yu) 德國哈根的金屬加工企業(ye) 威爾斯公司的管理合夥(huo) 人。他說,中國是個(ge) “有吸引力的地方”,也將是未來10年最重要的增長地區之一。

報道稱,自2014年以來,威爾斯公司一直在上海附近進行生產(chan) ,並於(yu) 2020年對現有工廠進行了擴建。目前,威爾斯公司約13%的營業(ye) 額來自亞(ya) 洲。

報道還說,許多企業(ye) 家都有和尤尼烏(wu) 斯相同的看法。盡管對地緣政治緊張的擔憂等日益增加,但增長機會(hui) 仍然很大。事實上,人們(men) 對德國也存在一些擔憂,例如能源價(jia) 格高企。凱度公司近期一項研究表明,約26%的德國中小製造企業(ye) 正在考慮將其生產(chan) 能力從(cong) 德國遷出,其中40%的企業(ye) 將轉向亞(ya) 洲、15%的企業(ye) 明確表示將轉向中國。

此外,在擁有超過1000名員工的規模較大的企業(ye) 中,有36%希望將生產(chan) 轉移到其他地方,其中60%打算轉移到亞(ya) 洲、23%打算轉移到中國。

這項研究采訪了約150家中小製造企業(ye) 。委托凱度公司進行該研究的FTI-安德施谘詢公司董事會(hui) 發言人克裏斯蒂安·佐伊伯利希說:“企業(ye) 正在對生產(chan) 基地和交付網絡進行重大重組。”

報道接著說,許多企業(ye) 抱怨德國國內(nei) 的條件,這加劇了其外遷意願:隻有38%的受訪企業(ye) 認為(wei) 德國是一個(ge) 非常有吸引力或有吸引力的基地。但對中國持類似看法的比例約為(wei) 50%。

重新選擇基地意味著投入資金並承擔風險。雖然企業(ye) 過去主要遵循創業(ye) 標準,但現在,政治因素正變得日益重要。企業(ye) 家們(men) 表示,情況很少如此複雜、如此具有不確定性。

但在曼弗雷德·普爾曼看來,盡管如此,中國仍是無可替代的生產(chan) 基地,尤其是對於(yu) 汽車零部件供應商而言。他在多家中小機械製造商或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的監事會(hui) 任職。

普爾曼表示,如果企業(ye) 選擇了生產(chan) 基地,就要在那裏經營數十年時間,因此企業(ye) 家“無法應對每一次地緣政治變化”。中國德國商會(hui) 最近的一項調查也證實,盡管緊張加劇,德國企業(ye) 仍希望增加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ti) 的投資。

FTI-安德施谘詢公司的佐伊伯利希表示,由於(yu) 企業(ye) 麵臨(lin) 巨大的競爭(zheng) 壓力,對許多企業(ye) 來說,在成本較低的中國進行投資是“簡單的必要商業(ye) 舉(ju) 措”。

但機械製造商均普智能公司的高管托馬斯·恩斯特認為(wei) ,成本並不是在中國擴大生產(chan) 的唯一理由。他指出,隨著來自中國的客戶日益增加,這些客戶會(hui) 要求本地交貨,以避免供應鏈出現問題。

均普智能公司的銷售額主要來自汽車行業(ye) ,而該行業(ye) 的增長主要源自中國。5年前,該公司在中國的員工人數為(wei) 50人,現在已增至約500人,預計這一數字還將繼續增加。

恩斯特還指出,在中國可以更快地推進項目,因為(wei) 那裏的工作時間更加靈活。此外,在中國也能更快地找到訓練有素的工程師。

聲明:本文所用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涉版權問題,請及時聯係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