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汇会员登录平台官网
News & Information
詳解機電外貿半年“成績單”之集成電路 進出口規模穩定增長 逆差擴至1315億美元

2021年上半年我國集成電路進出口保持穩定增長。據中國海關(guan) 統計,今年1-6月,我國集成電路出口同比增長32%至663.6億(yi) 美元,較2019年同期增長45%,連續30個(ge) 月同比增長;進口同比增長28.3%至1978.8億(yi) 美元,,較2019年增長43.8%,集成電路仍為(wei) 我進口額最大的單一商品,占機電產(chan) 品半年進口額的36.5%、全商品進口的15.6%。集成電路貿易逆差同比增長26.4%至1315.2億(yi) 美元,較2020年同期擴大了274.9億(yi) 美元。
全球半導體(ti) 行業(ye) 穩定增長及信息化帶動需求增加,企業(ye) 主動提升庫存以避免疫情造成的生產(chan) 中斷和供應短缺,以及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國際化布局加速,是我國集成電路產(chan) 量及貿易保持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



美國半導體(ti) 協會(hui) (SIA)數據顯示,2021年一季度全球半導體(ti) 產(chan) 品的銷售額達到了1231億(yi) 美元並創季度新高,同比增長17.8%。數字經濟、智能應用、終端需求(手機、PC、服務器、汽車行業(ye) )持續驅動半導體(ti) 市場的成長,全球半導體(ti) 行業(ye) 景氣度自2019年下半年起至2022年將出現一個(ge) 顯著回升周期和穩健的態勢,同時反映了正常的季節性趨勢和需求的增加。
但數字化轉型加速、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生產(chan) 鏈的銜接不順、中美貿易爭(zheng) 端造成供應鏈的變化,共同疊加造成了當前全球半導體(ti) 產(chan) 能短缺、芯片漲價(jia) 的現象,使市場仍然存在不確定性。各國代工廠開始擴張晶圓產(chan) 能,但整體(ti) 增幅有限,目前已影響到半導體(ti) 產(chan) 品的全球供給。
2020年美國占全球芯片生產(chan) 能力的12.6%,遠低於(yu) 1990年的37%,當前全球四分之三的芯片生產(chan) 能力集中在東(dong) 亞(ya) ,大多數美國公司自亞(ya) 洲工廠采購芯片,當前台積電和韓國三星,以及部分日本和中國大陸的製造商,共同主導了全球產(chan) 能。
中國作為(wei) 電子信息技術產(chan) 品最大的生產(chan) 、出口和消費國,擁有全球智能手機、計算機、電子消費品等細分行業(ye) 70%以上的產(chan) 能。根據半導體(ti) 研究機構IC insight最新統計顯示,中國市場的半導體(ti) 銷售額占全球的1/3,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ti) 消費市場,相當於(yu) 美國、歐盟和日本的總和。2020年中國大陸晶圓產(chan) 能的全球份額為(wei) 5.3%,位於(yu) 全球第四,預計今年將超越日本,並有望成為(wei) 唯一在2025年之前產(chan) 能占有率持續增加的地區。但相比我國半導體(ti) 市場需求體(ti) 量及芯片工藝要求,整體(ti) 產(chan) 能缺口問題仍然存在,預計供需矛盾將至少持續至2022年。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6月中國集成電路產(chan) 量達到308億(yi) 片,同比增長43.9%,超過5月份299億(yi) 片的紀錄,日均可生產(chan) 10億(yi) 個(ge) 半導體(ti) 單元。中國海關(guan) 統計,高產(chan) 量下,上半年我國集成電路出口同比增長32%至663.6億(yi) 美元,除去今年2月,出口額已連續11個(ge) 月保持在100億(yi) 美元以上。

存儲(chu) 器和處理器是我國集成電路出口的重要構成產(chan) 品,2021年以來,我存儲(chu) 器出口量、額連續提升,月均出口額保持在53.3億(yi) 美元,較往年提升明顯。我國處理器供應改善,處理器出口均價(jia) 已連續6個(ge) 月負增長,芯片漲價(jia) 現象在進口方麵則為(wei) 較明顯。

2021年1至6月,香港、台灣省、韓國、越南、馬來西亞(ya) 是我國集成電路出口的主要市場,至台灣省的出口繼續同比增長30.5%至98.2億(yi) 美元。此外,我國對印度集成電路出口增幅最為(wei) 明顯,上半年對印度出口同比增長100.6%至10.4億(yi) 美元,出口額已經從(cong) 2016年的月均2204萬(wan) 美元,增長至今年月均1.73億(yi) 美元水平。
我國對越南集成電路出口增速出現放緩,上半年出口同比僅(jin) 增長0.1%至64億(yi) 美元,其中有4個(ge) 月出現負增長,一改連續48個(ge) 月同比增長的趨勢。近年越南政府鼓勵大規模邁向技術密集的半導體(ti) 相關(guan) 技術產(chan) 業(ye) ,已吸引以三星、英特爾為(wei) 首的全球諸多大型集成電路製造企業(ye) 入駐。



上半年我國集成電路進口同比增長28.3%至1978.8億(yi) 美元。6月份我集成電路進口379.6億(yi) 美元,同比增長32.2%,繼2020年9月後再次創出單月進口額最高紀錄。但在進口保持高增長的同時,我集成電路行業(ye) 中上遊對外依賴度高的問題仍然存在,當前半導體(ti) 材料與(yu) 設備國產(chan) 化率平均不足20%,半導體(ti) 供應鏈安全性問題凸顯。
盡管我國集成電路產(chan) 量創下紀錄,但國產(chan) 芯片仍不足以完全滿足本地半導體(ti) 需求。中國海關(guan) 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進口集成電路超過3100億(yi) 塊,同比增長29%。僅(jin) 在6月份,中國集成電路進口519.8億(yi) 塊,約兩(liang) 倍於(yu) 中國國內(nei) 產(chan) 量。

處理器是上半年我國集成電路最重要的進口產(chan) 品,2021年以來,我處理器出口量、額連續提升,月均出口額保持在139億(yi) 美元,較往年提升明顯。同時,我國處理器出口均價(jia) 僅(jin) 為(wei) 進口均價(jia) 的40%,高製程芯片仍依賴於(yu) 進口。

2021年1-6月,我國集成電路的進口額在幾乎所有進口來源地均有增長,台灣省、韓國、馬來西亞(ya) 、日本、越南是我國重要的集成電路進口來源地區。自台灣省和韓國的進口依然保持穩定增長,進口額共占集成電路總進口額的54.9%,自美國的進口同比增長18.8%至83.3億(yi) 美元。
以片式多層陶瓷電容器(MLCC)為(wei) 代表的半導體(ti) 被動元件目前產(chan) 能主要在東(dong) 南亞(ya) 地區,我國MLCC需求占全球70%並嚴(yan) 重依賴進口。近期由於(yu) 菲律賓火山爆發、馬來西亞(ya) 疫情擴散,當地部分工廠被迫停工,原材料及芯片產(chan) 品的物流環節受阻,恐將對我國集成電路供應鏈與(yu) 貿易產(chan) 生不利影響。上半年我國MLCC進口增長36.2%至47.23億(yi) 美元,其中自菲律賓和馬來西亞(ya) 進口額同比增長均超過50%,合計占比為(wei) 17.8%。



美國在半導體(ti) 領域的領導地位是美國成為(wei) 全球最大經濟體(ti) 和技術領先的重要原因,美國半導體(ti) 行業(ye) 占據全球近一半的市場份額,並呈現穩定的年度增長。
美國企業(ye) 主要供應核心半導體(ti) 器件及精密通訊器件,以iphoness供應鏈為(wei) 例,半導體(ti) 器件占整機成本比例近40%。集成電路是我國自美進口的重點商品之一,今年1至6月,我國自美進口集成電路83.3億(yi) 美元,同比增長18.8%,占同期自美機電產(chan) 品總體(ti) 進口(367.98億(yi) 美元)的22.6%。中國在半導體(ti) 設備、芯片、操作係統、EDA軟件等領域,對美依存度較高,此前我國企業(ye) 被列入實體(ti) 清單采取的器件禁售普遍為(wei) 信息技術的短板領域。
2021年6月8日,美國白宮網站發布《構建彈性供應鏈、振興(xing) 美國製造及促進廣泛增長》報告,公布對半導體(ti) 、大容量電池、關(guan) 鍵礦物與(yu) 材料、醫藥等四種關(guan) 鍵產(chan) 品供應鏈的評估結果和擬采取的措施。報告涉及的半導體(ti) 產(chan) 品均與(yu) 中國密切相關(guan) ,尤其報告提及的擬采取措施將對我國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和貿易產(chan) 生直接影響。根據美國供應鏈行政令安排,預計後續各部門將快速推進白宮相關(guan) 行動計劃。
此前,美國政府提出促進對國內(nei) 半導體(ti) 製造設施的投資以及半導體(ti) 關(guan) 鍵製造的投入,台積電、三星、英特爾和格芯都已宣布在美國投資半導體(ti) 製造業(ye) 務。目前美國正在推動立法,以及《2020美國晶圓代工法案(AFA)》及《為(wei) 芯片生產(chan) 創造有益的激勵措施法案(CHIPS)》,以上法案提出一係列投資和激勵措施,以部署其國內(nei) 芯片技術研發和生產(chan) ,支持其半導體(ti) 製造,確保研發和供應鏈安全,確保美國半導體(ti) 製造技術的全球領先地位。


台灣省、韓國是我國集成電路進口的最主要來源地區。2021年1至6月,我國自兩(liang) 個(ge) 地區分別進口692.4億(yi) 美元和393.3億(yi) 美元,同比增幅分別為(wei) 37.1%和26.7%,合計占比為(wei) 54.9%。這一比重過去十年間以年均超過1個(ge) 百分點的速度持續提升,半導體(ti) 行業(ye) 強者恒強的馬太效應是背後原因。進口產(chan) 品結構上,台灣省以處理器為(wei) 主,韓國則側(ce) 重於(yu) 存儲(chu) 器。
台灣省在集成電路產(chan) 業(ye) 鏈中的晶圓代工、封測等環節中均為(wei) 全球領先地位,2020年集成電路出口占台灣總出口的35.5%,創曆年新高。總部位於(yu) 台灣的全球晶圓代工龍頭企業(ye) 台積電,第二季度營收132.89億(yi) 美元,超過市場預期的131.67億(yi) 美元,較去年同期的103.85億(yi) 美元增長28%,拉動我國自台灣省的半導體(ti) 進口規模擴大。
伴隨疫情影響逐漸收縮,韓國貿易工業(ye) 和能源部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6月,韓國半導體(ti) 出口增長34.3%至112億(yi) 美元,連續兩(liang) 個(ge) 月突破100億(yi) 美元大關(guan) ,並連續12個(ge) 月取得增長,主要歸因於(yu) 韓國非接觸經濟增長、晶圓代工訂單增加和5G芯片需求的擴大。6月份韓內(nei) 存芯片出口增長30.7%至75億(yi) 美元,同時係統芯片增長46.5%至31億(yi) 美元,為(wei) 曆史最高月度出口值。韓國的三星、海力士合計占全球存儲(chu) 芯片市場的70%,2021年上半年,我國自韓國進口存儲(chu) 芯片242.3億(yi) 美元,占我國存儲(chu) 芯片進口總額(528.7億(yi) 美元)的45.8%、自韓進口全商品(996.1億(yi) 美元)的24.3%。
2021年5月12日,韓國總統文在寅公布了一項新的國家半導體(ti) 產(chan) 業(ye) 政策“K-Belt半導體(ti) 戰略”,旨在到2030年確保該國在芯片領域的領先地位。SIA估計,針對韓國芯片公司的新激勵措施(稅收減免在未來三年內(nei) 可能達成近55-650億(yi) 美元)。文在寅總統參考美國、中國在半導體(ti) 產(chan) 業(ye) 上發展的先例,強調韓國需要先發製人的投資來引領全球供應鏈。


日本是我國高科技產(chan) 品進口的重要來源地區之一,1至6月我自日本進口集成電路102.5億(yi) 美元,同比增長21.3%,是我國集成電路進口第4大來源地,占比約5.2%。具體(ti) 到產(chan) 業(ye) 鏈方麵,在作為(wei) 半導體(ti) 基板的矽晶圓領域,信越化學工業(ye) 和SUMCO兩(liang) 家日本企業(ye) 占有全球五成以上的份額;光刻膠領域,日本企業(ye) 所占份額達九成;半導體(ti) 表麵研磨用CMP研磨液,僅(jin) 日本企業(ye) 所占份額就超四成;半導體(ti) 設備中,東(dong) 京電子在塗布顯影設備上的份額占近九成。
中國海關(guan) 統計,2020年我國自日本進口的集成電路關(guan) 鍵產(chan) 品,以存儲(chu) 器、處理器、半導體(ti) 設備及半導體(ti) 材料為(wei) 主,日本均為(wei) 我國的前5大進口來源市場,部分關(guan) 鍵產(chan) 品(半導體(ti) 設備、材料)為(wei) 我第一大進口來源,產(chan) 品進口依賴性強,在我國產(chan) 業(ye) 鏈中占據較大比重。

在上世紀80年代後期,日本在全球半導體(ti) 市場所占份額一度超過50%,但在激烈競爭(zheng) 中不斷萎縮,近幾年來已降至10%左右,在2021年4月16日的日美首腦會(hui) 談前,日本、美國兩(liang) 國政府就已經在半導體(ti) 等重要零部件的供應鏈方麵開展合作。在共同聲明中,日、美提及為(wei) 對抗中國威脅,基於(yu) 經濟安全保障,圍繞高速大容量5G和新一代6G尖端通信技術的研發,計劃合計投資45億(yi) 美元。日美加強在廣泛科技領域尤其尖端半導體(ti) 的聯合研發,將模糊技術研發成果的國別屬性,使美國出口管製的外延明顯擴大,使中國企業(ye) 對外采購設備、技術、部件的合規風險加大,采購難度加大。
5月,日本的政治領導人成立工作組來製定自己的產(chan) 業(ye) 政策,以振興(xing) 日本的芯片製造行業(ye) ,包括計劃重點放在製造、設備和材料上。日本經濟產(chan) 業(ye) 省6月4日宣布,日本已完成對半導體(ti) 、數字基礎設施及數字產(chan) 業(ye) 戰略的研究匯總工作,確立了以擴大國內(nei) 生產(chan) 能力為(wei) 目標的半導體(ti) 數字產(chan) 業(ye) 戰略。日本將加強與(yu) 海外合作,加快數字投資,聯合開發尖端半導體(ti) 製造技術並確保生產(chan) 能力。


國際數據公司IDC預測,全球經濟複蘇仍將持續帶動半導體(ti) 龐大市場需求的正增長,作為(wei) 產(chan) 業(ye) 鏈全球化分工程度極高的半導體(ti) 產(chan) 業(ye) ,2021年全球市場規模將達到5220億(yi) 美元,同比增長12.5%。
受信息化、數字化帶動,全球集成電路市場維持繁榮,中國出口重心向上遊延伸,供不應求的價(jia) 格上漲,疊加“十四五”規劃中對集成電路產(chan) 業(ye) 發展的提升作用,我國集成電路進出口貿易將繼續穩定增長,預計全年行業(ye) 出口額將增長約18%,進口額增長約17%,但總體(ti) 依賴進口的局麵仍將維持。
聲明:係列報告版權歸機電商會(hui) 所有,如需轉載,請聯係機電商會(hui) 。
聯係人:何義(yi)
電 話:010-58280885
電 郵:heyi@cccme.org

华体汇体育登陆
請掃碼關(guan) 注我們(men) 吧!

推薦閱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