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汇会员登录平台官网

News & Information

船舶外貿穩步增長 控險尋機待開新局——2022年1-6月我國船舶進出口貿易形勢分析

來源:华体汇体育登陆 時間:2022-08-25 分享:

2022年上半年,我國船舶工業(ye) 保持了較好發展勢頭,造船三大指標占國際市場份額繼續領先,船舶出口微增,進口下降。當前行業(ye) 麵臨(lin) 諸多挑戰,建議我船企敏銳關(guan) 注國際市場需求變化,把控相關(guan) 風險,抓住“雙碳”發展機遇,提升智能製造水平,推動企業(ye) 轉型升級。


1


今年1-6月

我國船舶進出口貿易特點

(一)船舶出口總額微增


今年1-6月,全國船舶出口115億(yi) 美元,同比增長1.7%。6月當月,船舶出口31.6億(yi) 美元,同比增長16.8%,扭轉了3-5月份因上海疫情暴發導致企業(ye) 大麵積停工停產(chan) 、物流中斷、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受到嚴(yan) 重衝(chong) 擊造成出口持續下降的趨勢。船舶出口價(jia) 格同比下降29%,現較大跌幅。


2022年船舶月度出口情況 

單位:萬(wan) 美元


在出口船型方麵,長期以來居我國船舶出口前三名的散貨船、集裝箱船、油船的格局依然保持。1-6月,船舶出口總額中,散貨船占比26.3%,集裝箱船占比17%,油船占比13.3%,機動多用途船占比6.2%,浮動或潛水時鑽探或生產(chan) 平台占比5.3%,載重量在2萬(wan) 噸及以下的機動滾裝船占比4.1%,燈船、消防船、起重船等不以航行為(wei) 主的船舶占比4.1%。


2022年1-6月份出口船型情況

單位:萬(wan) 美元


亞(ya) 洲依然是我國最大的船舶出口市場。今年1-6月,我國對亞(ya) 洲船舶出口額52億(yi) 美元,同比下降9.6%,占比45.2%;對歐洲市場的船舶出口額為(wei) 23.1億(yi) 美元,同比增長3.8%,占比20%;對非洲市場的船舶出口額19.2億(yi) 美元,同比增長50.1%,占比16.7%。


從(cong) 出口的國別地區看,今年1-6月,我國內(nei) 地出口到香港地區的船舶總額24億(yi) 美元,占比20.9%,主要出口船型分別是:15萬(wan) 噸<載重量≤30萬(wan) 噸的機動散貨船、可載標準集裝箱≤6000箱的機動集裝箱船、機動多用途船。


出口到利比裏亞(ya) 15.9億(yi) 美元,占比13.8%,主要出口船型分別是:載重量≤15萬(wan) 噸的機動散貨船、可載標準集裝箱>6000箱的機動集裝箱船、15萬(wan) 噸<載重量≤30萬(wan) 噸的機動散貨船。


出口到新加坡12.1億(yi) 美元,占比10.6%,主力出口船型分別是:容積>20000立方米的液化天然氣船、載重量≤15萬(wan) 噸的機動散貨船、10萬(wan) 噸<載重量≤30萬(wan) 噸的成品油船。從(cong) 以上數據可以看出,雖然今年1-6月,我國對亞(ya) 洲船舶出口同比下降,但是亞(ya) 洲依然是我國船舶出口的主要市場。同時可以看到,“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不斷加強,尤其是中非經貿合作的不斷拓展和深化,助力我國船企不斷開拓國外市場,使我國船舶出口市場逐步多元化,進而促進了我國對非洲船舶貿易的較快增長。


(二)船舶進口總額仍然較小


今年上半年,我國進口船舶總額9.4億(yi) 美元,同比下降58%。主要進口商品為(wei) 3台浮動或潛水式鑽探或生產(chan) 平台,占比為(wei) 35%。進口額下降幅度比較大的原因是:燈船、消防船、起重船等不以航行為(wei) 主的船舶(上年同期進口額為(wei) 12.8億(yi) 美元)今年上半年進口額僅(jin) 為(wei) 1.25億(yi) 美元。


2


我國船舶進出口貿易

麵臨(lin) 的嚴(yan) 峻形勢


(一)全球經濟和貿易複蘇艱難


船舶行業(ye) 是強周期行業(ye) ,受全球經濟增長特別是貿易增長影響巨大。當前,新冠疫情仍在肆虐,全球經濟複蘇艱難,貿易活躍度大大下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7月26日將今年和明年世界經濟增長預期分別下調至3.2%和2.9%。IMF認為(wei) ,當前全球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增加,未來世界經濟走勢將存在較多的不確定性。


(二)俄烏(wu) 衝(chong) 突對全球地緣政治持續產(chan) 生影響


俄烏(wu) 衝(chong) 突影響能源、糧食、供應鏈、心理預期等。地緣政治、逆全球化和新冷戰思維影響世界經濟,通貨膨脹已成為(wei) 全球性問題,對包括船舶在內(nei) 的全球經濟貿易造成持久衝(chong) 擊。


(三)船舶製造業(ye) 平穩運行仍麵臨(lin) 較大挑戰


今年上半年,商務部堅決(jue) 貫徹黨(dang) 中央、國務院決(jue) 策部署,會(hui) 同各相關(guan) 部門及時推動出台穩外貿政策措施,穩定暢通外貿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積極幫扶外貿企業(ye) 抓訂單拓市場。雖然當前國家出台一係列穩外貿政策保障企業(ye) 正常發展,但我國外貿發展仍麵臨(lin) 一些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保穩提質還麵臨(lin) 不少壓力。


據中國船舶工業(ye) 行業(ye) 協會(hui) 統計,今年1-6月,全國三大造船指標兩(liang) 降一升,其中,全國造船完工量1850萬(wan) 載重噸,同比下降11.6%,6月環比增長64.2%。新接訂單量2246萬(wan) 載重噸,同比下降41.3%,6月環比增長107%。截至6月底,手持訂單量10274萬(wan) 載重噸,同比增長18.6%,比2021年底手持訂單增長7.2%。1-6月,全國出口船舶完工量1581萬(wan) 載重噸,同比下降19.9%;新接訂單量2044萬(wan) 載重噸,同比下降40.2%。6月底,手持訂單量9113萬(wan) 載重噸,同比增長18.2%。出口船舶分別占同期全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的85.5%、91%和88.7%。


(四)船舶出口企業(ye) 仍然麵臨(lin) 嚴(yan) 峻挑戰


1、船企效益有所改善,綜合成本上漲壓力大,增收不增利。上半年,船舶企業(ye) 效益有所改善,部分外部因素朝著有利方向變化,船用鋼板價(jia) 格同比下降約500元/噸,人民幣兌(dui) 美元匯率貶值約5%。另一方麵相關(guan) 不利影響依然存在,船用設備價(jia) 格普遍上漲,采購周期由原來的10個(ge) 月延長至20個(ge) 月以上;工業(ye) 用電價(jia) 格同比上漲約10%;受局地疫情影響,部分企業(ye) 物流運輸成本和防疫消殺支出等大幅提高。船企增收不增利的狀態短期內(nei) 難以根本扭轉。


2、船企生產(chan) 效率提升,國際交流堵點依然存在,影響船舶出口與(yu) 成交。今年以來,船舶企業(ye) 克服疫情影響,采取封閉式管理方式,狠抓生產(chan) 計劃調度,骨幹船企建造效率普遍提升,各企業(ye) 的主建船型關(guan) 鍵周期縮短5%-20%,有力保障了船舶按期交付。然而,國際交流仍受到較大限製,國際船東(dong) 、船員、服務工程師等無法及時到位,影響在建出口船舶的設備安裝調試、試航和交付。同時,各類國際商務出訪和市場推介活動難以成行,技術與(yu) 商務交流無法正常開展,潛在出口船舶項目合同洽談推進速度緩慢。


3、船企生產(chan) 任務飽滿,勞動力不足問題突出,增加交船壓力。今年上半年,國內(nei) 骨幹造船企業(ye) 生產(chan) 任務總體(ti) 飽滿,生產(chan) 保障係數(手持訂單量/近3年年均完工量)平均為(wei) 2.68年,部分企業(ye) 超過了3年,加大了對熟練技術工人的需求。國內(nei) 疫情多點散發導致船企勞務工流失率明顯提升,勞務工隊伍不穩問題更加突出,勞動用工成本、維持勞務工隊伍穩定的費用大幅提高。


3


預計全年出口額增長

進口額持平


今年下半年,在境外新冠疫情沒有得到有效控製、地緣政治風險高企、局部衝(chong) 突仍在持續的背景下,全球經濟仍將處於(yu) 增長疲軟、通脹高企的困境,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疊加西方對俄製裁進一步加劇供應鏈緊張和通脹飆升等問題,或對新造船市場產(chan) 生負麵影響,增加了我國船舶工業(ye) 發展的外部不確定性。


我國船舶出口增長同樣存在壓力,但因為(wei) 去年和前年的新接訂單開始逐步交付,故預計全年出口額與(yu) 去年相比仍將有所增長,出口額有望達到265億(yi) 美元左右。今年全年我國船舶進口總額預計與(yu) 往年持平,約30億(yi) 美元。


4


幾點建議

(一)針對船舶製造業(ye) 外向度高的特點,高度重視國際形勢變化,未雨綢繆


目前,我國超過90%的新船訂單為(wei) 外貿訂單,船舶製造業(ye) 麵臨(lin) 國內(nei) 外形勢複雜嚴(yan) 峻,不確定因素增多,嚴(yan) 重困擾著船企的正常經營活動。因此,建議船企高度重視國際形勢變化,做好應對匯率、原材料、供應鏈等因素變化的預案,做足應對經營成本、技術工人不足等問題的準備,與(yu) 海內(nei) 外客戶建立良好合作機製,繼續控製規避各類風險。


(二)加強對傳(chuan) 統出口市場與(yu) 客戶的維護,全力保障訂單和客戶穩定


兩(liang) 年多的疫情衝(chong) 擊和今年以來俄烏(wu) 戰爭(zheng) 爆發後的影響,我國船舶出口的市場結構、客戶結構、船型結構,以及船價(jia) 等都在發生變化。建議船企敏銳關(guan) 注客戶需求及其他內(nei) 外部變化,視情及時調整市場布局和應對策略。


(三)充分防範履約風險,確保手持訂單按期交付


當前,我國多數船企手持新船訂單充足,造船任務飽滿。在此情況下,企業(ye) 應防範可能影響正常履約情況的發生,做好諸如材料和設備等按時到貨,保障物流通暢,並備有應急預案,確保如期交船。


(四)抓住發展“綠色船舶”技術帶來的新機遇,快速研發和創新有關(guan) 技術


全球貿易的 90% 是通過海運完成的,船舶航運造成的環境汙染受到國際社會(hui) 高度關(guan) 注。國際海事組織(IMO)也在不斷製定防止船舶汙染環境的強製性規定。在此形勢下,航運業(ye) 的碳達峰、碳中和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已經明確。近年來,綠色動力船舶訂單呈現爆發式增長,並包括了集裝箱船、油船、散貨船等船型。因此建議我國船企加快綠色船舶技術的研發和創新,不失時機地抓住綠色船舶發展新機遇,提升智能製造能力,推動企業(ye) 轉型升級。


(五)船舶行業(ye) 應練好內(nei) 功,不斷提升自身競爭(zheng) 能力


繼續加強全行業(ye) 領軍(jun) 人才和高端設計研發人才的引進、培養(yang) 和提高,加強核心設備的攻關(guan) 力度,係統梳理船舶工業(ye) 領域的“卡脖子”技術裝備,配套穩定的支持資金、資源;實施重大技術裝備攻關(guan) 工程、示範工程,健全產(chan) 業(ye) 基礎支撐體(ti) 係,提升產(chan) 業(ye) 發展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