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汇会员登录平台官网

News & Information

人民幣“第一次”!全球貨幣支付大調整,美元降至46.58%,歐元......

來源: 外市場 時間:2023-10-23 分享:

近日,環球銀行金融電訊協會(hui) (swift)發布了基於(yu) 金額統計的全球支付貨幣排名。


2023年9月,美元、歐元、英鎊和日元分別以46.58%、23.60%、7.32%和4.2%的占比位居前四位。

這一數據反映出美元下跌,歐元下跌,英鎊上漲,日元、人民幣上漲的現象。

其中,人民幣所占據的比例創下了最近數年來的新高。

  • 美元地位穩固,歐元延續“第二”

2023年9月,美元仍然是全球第一大活躍貨幣,支付份額為46.58%,環比下跌1.45個百分點,表現雖然不如此前強勢,但幾乎占據全球貨幣支付市場的“半壁江山”。

再加上今年美聯儲還在不斷加息,吸引全球資金回流,美元地位更加強勢。

此外,絕大多數大宗商品以美元計價,美元交易在全球範圍內非常頻繁,為美元信用提供強力背書的同時,也是美元在支付市場一家獨大的支撐。



歐元超越美元無望,仍然擺脫不了“第二”位置,並且占比水分很大,歐元區19個國家彼此間的貿易往來也被SWIFT納入統計,有“刷數據”嫌疑。

排名第三的是英鎊,支付占比為7.32%,和上個月相比略有增長,日元的國際支付占比排名第四,達到4.2%,同樣實現了微漲。

  • 歐元為何突然下跌

歐元的慘烈下跌的背後有很多原因,主要是從俄烏衝突的影響。

歐洲的能源供給不再是俄羅斯,現在隻能從其他國家購買,歐元的支付比例大大下降,反而成全了美元。

再加上今年以來歐洲經濟普遍不佳,尤其是作為歐洲經濟“火車頭”的德國,連續2個季度GDP下降,其中製造業PMI跌至40%以下。



製造業不景氣,出口萎靡,對整個歐洲的貿易也帶來負麵影響。

另外,由於人民幣的崛起,一定程度上也搶奪了歐元的部分市場份額。

所以,在多方麵因素的疊加影響下,歐元的支付占比持續下降,就目前而言,已經失去了和美元抗衡的實力,歐元失去的支付占比幾乎都被美元“獨吞”。

  • 人民幣一改頹勢連續9個月上漲

swift發布數據顯示,人民幣的國際支付占比為3.71%,排名全球第五,和8月份相比實現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在當月所有貨幣支付金額減少近4%的前提下,人民幣的支付金額增長了2.7%。

今年1-9月的人民幣全球支付占比分別是1.91%、2.19%、2.26%、2.29%、2.54%、2.77%、3.06%、3.47%和3.71%,人民幣全球支付占比連續9個月保持增長。



一方麵,中國作為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今年以來,經濟企穩向好,外貿出口數據逐季提升。8月、9月進出口連續2個月環比正增長,有力支撐了人民幣支付份額的提升。

另一方麵,人民幣跨境結算係統(CIPS)愈發完善便利。

新興市場國家的當地銀行紛紛選擇接入CIPS開展人民幣結算業務,參與者數量、業務量、影響力逐步提升。

需要指出的是,還有一部分未通過該係統的貿易結算和資金往來沒有被統計到。

特別是CIPS係統的直接參與者完全可以繞過SWIFT渠道,建立從客戶交易、銀行清算再到結算入賬的全流程閉環操作,SWIFT係統的數據更多還是僅供參考。

所以,人民幣還是被低估了,遠不止SWIFT公布的3.71%。

SWIFT係統是在美元霸權體係下運作的國際結算係統,僅中俄貿易的規模就無法計入其中。



根據海關公布的數據,今年1-9月,中俄貿易額達到1764億美元,同比增長近30%。

這已經超過了中國與俄國的貿易額(1580億美元),而且中俄貿易規模還在加速增長中。

再加上,我國與中東部分產油國實現了以人民幣結算的能源貿易,還與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國家達成了貿易合作,所以人民幣的真實國際支付比例要遠大於3.71%。

總體來說,人民幣的國際化依然是任重而道遠。盡管全球都在“去美元化”,但是美元的強勢地位短期內還沒有誰可以取而代之。

聲明:本文所用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涉版權問題,請及時聯係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