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汇会员登录平台官网

News & Information

中國製造不香了?出口總量連續兩個月暴跌,中國外貿該如何應對?

來源: 外市場 時間:2023-08-30 分享:


此前,海關(guan) 總署公布的最新出口數據顯示,中國的出口總量已經連續兩(liang) 個(ge) 月呈暴跌趨勢,創下了近年來的最低水平,讓人嘩然。


中國出口總量連續下跌


八月初,據海關(guan) 署公布了的進出口數據顯示,我國進出口數據下降的都十分明顯,在7月份,我國進出口就同比下降了8.3%。


7月的進出口資金達到了3.46萬(wan) 億(yi) 元,其中進口1.44萬(wan) 億(yi) ,出口2.02萬(wan) 億(yi) ,分別下降了6.9%和9.2%,貿易順差更是縮水了14.6%。


看到直觀的數字,很多人意識到,我國的外貿業(ye) 務確實要進“ICU”了,對比以前經營得風風火火的外貿業(ye) 務,如今外貿也開始難做了。


在以前的外貿市場中,我們(men) 主要對接的是歐美範圍的市場,如德國、荷蘭(lan) 、法國等,但最近中國對這幾個(ge) 國家出口同比下降了10%以上,而作為(wei) 主要出口國的美國和加拿大等,數據也不是那麽(me) 樂(le) 觀,分別下降了18.6%和20.5%。


但汽車,一些零配件、機電產(chan) 品,包括機械設備等,出口都有所提高,由此可見,並不是所有產(chan) 品的出口都呈現下降趨勢的。


但盡管這些高科技領域的出口呈現增態,依舊有一些產(chan) 品沒有得到有效的重視,而這些產(chan) 品大多屬於(yu) 傳(chuan) 統類目,如鋁材、集成電路等。


歐美對中國需求減少


很多人表示,我國被美西貿易脫鉤,受其限製,商品出口也受到影響,其實這並不是主要原因,受到疫情影響,歐美市場對中國市場需求也有所下降。


一場疫情讓全國經濟都陷入了縮水狀態,市場的發展也開始放緩,受此影響,歐美市場也開始進行“大排水”,流動性較之以前很大幅度地加快。


所以這個(ge) 時候,歐美市場如果不能保證供應鏈的連續性的話,那麽(me) 商品的提供環節就會(hui) 受到阻礙,那麽(me) 更多的商品隻能依靠從(cong) 亞(ya) 洲國家進口。


也正是由於(yu) 這個(ge) 原因,我國在疫情期間的出口直線上升,尤其是對歐美市場,從(cong) 20年下半年到21年期間,我國的外貿反倒呈現了“欣欣向榮”之態。


但是進入2022年後,全世界進入了加息周期,流動性較之以前又開始縮水,加上疫情的恢複和全球市場的適應,對應的歐美地區的市場也開始下跌。


如此一來,在世界的供應鏈恢複以後,歐美地區的市場呈現多樣化趨勢,有了從(cong) 各個(ge) 國家和地區湧現出來的商品,中國區進口的商品自然也就減少了。


中國產業還需升級


進出口下降,除了需要考慮外部因素外,內(nei) 部因素的作用也有著關(guan) 鍵性的影響,而對於(yu) 中國來說,自身的競爭(zheng) 力不足也是需要重視起來的問題之一。


外貿出口是一項長期的過程,從(cong) 長遠來看,能夠影響自身外貿市場的首先是產(chan) 品本身的價(jia) 值和競爭(zheng) 力,外部的限製也隻是在一定程度上起限製作用。


目前我國的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已經處於(yu) 全球的領先行業(ye) ,如今的汽車品牌發展的也是越來越迅猛,出口也是相當可觀,這說明我國汽車具有一定優(you) 勢。


除了國產(chan) 汽車品牌發展越來越好之外,很多汽車也出口到了歐美市場,這也說明歐美市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要依賴中國進口的產(chan) 品的。


同時,也不是歐美地區國家不消費了,而是他們(men) 更傾(qing) 向於(yu) 選擇一些高技術領域的產(chan) 品,以及這些產(chan) 品是從(cong) 哪裏進口的,而這也是我國目前麵臨(lin) 的挑戰。


中國外貿市場的出路


外資大量撤資,訂單數量也是大幅減少,出口額更是下滑明顯,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men) 究竟該如何麵對?我國外貿的出路又在哪裏?


基於(yu) 這種背景,從(cong) 企業(ye) 方麵來說,就需要進行積極的升級調整,不僅(jin) 要在技術研發和產(chan) 品升級方麵下功夫,同時進行創新也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同時,中國還可以將工廠建到海外,利用當地的資源和勞動力來獲得更好的成本優(you) 勢,同時將產(chan) 品銷售到全球範圍內(nei) 的市場。


在海外投資和經營製造產(chan) 業(ye) ,可以讓中國的企業(ye) 更好的適應全球市場的需求,基於(yu) 此提高自身的競爭(zheng) 力,以便於(yu) 獲得更多的機會(hui) 。


市場的控製權在誰手裏,話語權就在誰手裏,掌握了獨一無二生產(chan) 技術的國家就能提供給別國生產(chan) 不出的產(chan) 品,供需永遠處於(yu) 平衡。

聲明:本文所用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涉版權問題,請及時聯係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