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汇会员登录平台官网

News & Information

“新三樣”企業可多元化應對美國加征關稅

來源:中國貿易報 時間:2024-05-27 分享:

5月14日,美國政府宣布將對一係列中國商品征收新的關(guan) 稅。此次新出台的對華關(guan) 稅政策預計將在未來3年內(nei) 分階段實施,涵蓋了價(jia) 值約180億(yi) 美元的中國商品,包括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電池、關(guan) 鍵礦產(chan) 、半導體(ti) 以及鋼鋁、港口起重機、個(ge) 人防護裝備等品類。麵對美國政府的再次發難,中國銀行深圳市分行大灣區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曾聖鈞日前表示,國內(nei) 相關(guan) 企業(ye) 可以采取多元化方式加以應對。

曾聖鈞介紹,美國此次加征關(guan) 稅重點聚焦我國“新三樣”等戰略性製造產(chan) 業(ye) 。雖然此次加征的關(guan) 稅稅率不低,但征稅產(chan) 品的規模為(wei) 特朗普時期以來最小。

從(cong) 此次加征關(guan) 稅的產(chan) 品目錄來看,我國出口美國的“新三樣”商品受影響最大。其中,電動汽車關(guan) 稅稅率從(cong) 25%提高到100%,電動汽車鋰電池、非電動汽車鋰電池、電池零部件關(guan) 稅稅率從(cong) 7.5%提高到25%,太陽能電池關(guan) 稅稅率從(cong) 25%增加至50%。

然而,從(cong) 實際情況來看,2023年中國出口到美國的電動汽車數量約有一萬(wan) 多輛,直接出口額約為(wei) 3.68億(yi) 美元,占該產(chan) 品出口的比重不足1%。在太陽能電池方麵,中國出口美國的商品金額約為(wei) 330萬(wan) 美元,不到該產(chan) 品出口總額的0.1%。

與(yu) 之相比,鋰電池是受到此次加征關(guan) 稅影響相對較大的品類。根據中國海關(guan) 總署披露的數據,美國已連續4年成為(wei) 中國鋰電池出口第一大目的地。2023年,中國出口至美國的鋰電池金額約135.49億(yi) 美元,占該產(chan) 品出口總額的20.8%,今年一季度進一步上升至22%。不過,非電動汽車鋰電池(主要為(wei) 儲(chu) 能電池)和電動汽車鋰電池生產(chan) 材料天然石墨及永磁體(ti) 有兩(liang) 年豁免期。

“綜合來看,此次美國加征關(guan) 稅象征性意義(yi) 更大,實際影響相對有限。”曾聖鈞說。

事實上,麵對風雲(yun) 變幻的國際局勢,不少“走出去”的中國企業(ye) 已在提前做出應對。隆基綠能、晶澳科技、天合光能、晶科能源、阿特斯等企業(ye) 均已陸續在美國本土建立工廠。寧德時代也在歐洲設立兩(liang) 座工廠,並在2023年2月與(yu) 福特汽車達成協議,為(wei) 後者新建的鋰電池工廠提供技術幫助和專(zhuan) 利許可支持。此外,部分國內(nei) 電動汽車企業(ye) 除在東(dong) 南亞(ya) 、歐洲建廠外,還陸續瞄準北美“近岸外包(在更靠近消費地區的地方生產(chan) )”投資目的地,比如墨西哥等國家。

麵對美國政府提出的新一輪加稅方案,曾聖鈞建議,此次受影響最大的“新三樣”企業(ye) ,可以進一步加快出海步伐,通過技術輸出、海外建廠,調整出口選擇和流向,以適應全球市場的變化。

與(yu) 此同時,“新三樣”企業(ye) 也可深挖國內(nei) 市場潛力,不斷擴大“新三樣”產(chan) 品份額。當前電動汽車國內(nei) 零售滲透率已經突破50%,超過傳(chuan) 統燃油車,電動汽車逐步取代燃油汽車已成趨勢。今年3月7日,國務院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其中將汽車以舊換新作為(wei) 重點內(nei) 容之一。商務部也將2024年定為(wei) “消費促進年”,推動汽車和綠色消費品以舊換新將是今年促消費的一個(ge) 重點。“新三樣”企業(ye) 需要把握好政策機遇,推出更多新品和優(you) 惠活動,滿足市場和消費者的需求。

此外,“新三樣”企業(ye) 也應關(guan) 注產(chan) 業(ye) 政策導向和市場競爭(zheng) 環境變化,提升產(chan) 品技術水平。今年5月8日,中國工業(ye) 和信息化部發布《鋰電池行業(ye) 規範條件(2024年本)》(征求意見稿)和《鋰電池行業(ye) 規範公告管理辦法(2024年本)》(征求意見稿),旨在引導儲(chu) 能企業(ye) 積極調整業(ye) 務模式和產(chan) 品組合,減少單純擴大產(chan) 能的製造項目。特斯拉宣布儲(chu) 能超級工廠在上海落地,也將激發全球產(chan) 業(ye) 的新一輪技術競賽。“新三樣”企業(ye) 需要加快技術創新,提高產(chan) 品質量、降低生產(chan) 成本,從(cong) 而提高我國產(chan) 品的核心競爭(zheng) 力。

除了企業(ye) 自身采取應對措施以外,曾聖鈞還建議,進一步加大對“新三樣”產(chan) 業(ye) 的金融支持力度。

一是加大“新三樣”企業(ye) “走出去”的跨境金融服務力度。金融機構可以持續優(you) 化跨境金融服務體(ti) 係,推廣“銀企融資對接”“出口應收賬款”“出口信保融資”等業(ye) 務場景,強化貿易往來跨境支付結算服務,為(wei) 進出口貿易提供“線上+線下”電匯、信用證等跨境人民幣結算服務;根據“新三樣”企業(ye) 在海外地區的項目建設需求,提供更多跨境銀團、供應鏈買(mai) 方信貸等金融服務支持。

二是加大“新三樣”產(chan) 品銷售的消費金融支持力度。金融機構可以推出“以舊換新”專(zhuan) 屬消費貸產(chan) 品,在利率、額度等方麵作出更具吸引力的設計;聯合“新三樣”以舊換新相關(guan) 企業(ye) 組織綠色產(chan) 品的推廣活動,不斷普及低碳消費的可持續發展理念。

三是加大“新三樣”企業(ye) 轉型升級的科技金融支持力度。金融機構應著力對“新三樣”企業(ye) 加大技術創新的信貸支持,滿足項目融資需求,提供中長期技術研發貸款、技術改造貸款等,並聚焦技術攻關(guan) 定製金融服務;提升“新三樣”產(chan) 業(ye) 鏈融資可得性和便利度,促進“科技—產(chan) 業(ye) —金融”良性循環,助力打造“綠色+科技”的新質生產(chan) 力。


聲明:本文所用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涉版權問題,請及時聯係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