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汇会员登录平台官网

News & Information

中國連續14年穩居非洲第一大貿易夥伴國地位,人民幣國際化業務在非不斷推進

來源: 走出去服務港 時間:2023-07-12 分享:
《中國與非洲經貿關係報告》報告顯示,中非貨物貿易強勁複蘇。2021年,中非貨物貿易總額達2542.9億美元,同比增長36%,為近十年來最高增幅。2022年,中非貨物貿易進一步增至2820億美元,同比增長10.9%,其中,中國對非出口1644.9億美元,自非進口1175.1億美元,三項指標再創曆史新高。
中國連續14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貿易夥伴國地位。南非、尼日利亞、安哥拉和埃及、剛果(金)為中國前五大貿易夥伴,2022年占中非貿易總額的52.5%。中國是非洲農產品出口第二大目的地國,2021年,非洲對華農產品出口額同比增長18.2%。截至目前,中國已給予21個非洲最不發達國家98%稅目產品零關稅待遇,將進一步推動非洲國家向中國出口更多優質非資源性產品。
報告還顯示,中非服務貿易持續深化。中非服務貿易的主要領域包括運輸、建築、旅行服務、政府服務、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等,同時在多個領域取得新進展。
人民幣國際化業務在非不斷推進,中非本幣結算和互換安排取得較大進展。目前,非洲已有49家人民幣跨境支付係統(CIPS)間接參與者。2022年底,中國銀行毛裏求斯子行的人民幣清算行服務正式啟動,毛裏求斯成為繼南非和讚比亞之後,人民幣清算中心落戶的第三個非洲國家中國人民銀行先後與南非、摩洛哥、埃及和尼日利亞央行簽署了本幣互換協議,金額總計730億元人民幣,促進了跨境人民幣雙向流動。
雙方互設的金融機構分支機構日趨增多。截至2022年底,中國開發性金融機構、政策性銀行和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在非洲共設立15家分支機構;同時共有10家來自非洲的銀行在中國設立10家分支機構。非洲已經成為深受中國公民青睞的新興出境旅遊目的地,中非航線正在陸續恢複,中國公民赴埃及、肯尼亞、南非等非洲國家的旅遊業務也按下“重啟鍵”。以跨境電商、移動支付、雲外包合作等為主的信息技術服務為中非經貿合作帶來創新性合作模式。
報告還顯示,中國對非投資日益活躍。2021年,中國對非直接投資克服疫情影響,實現較大幅度增長,投資流量從2020年的42.3億美元增長到49.9億美元,同比增長18%;對非直接投資存量增至441.9億美元。根據商務部最新統計數據,截至2022年底,中國對非投資存量超過470億美元。2021年,中國對非直接投資流量超過1億美元的國家達16個,較2020年增加6個。其中,投資存量最多的前十大國別分別是南非、剛果(金)、讚比亞、埃塞俄比亞、安哥拉、尼日利亞、肯尼亞、阿爾及利亞、津巴布韋和坦桑尼亞,合計占中國對非直接投資存量的63.5%。截至2021年底,中國對非洲直接投資存量前五位的行業分別是建築業、采礦業、製造業、金融業、租賃與商務服務業,占中國對非直接存量的87.1%。
此外,報告顯示,在新冠疫情、非洲債務風險等多重壓力之下,中國企業在非洲市場率先複工複產,在非承包工程仍然保持了一定的增長勢頭。非洲依然是中國對外承包工程的第二大市場。2021年,中國企業在非新簽合同額778.8億美元,同比增長14.7%;完成營業額371.2億美元,同比下降3.2%。2022年,中國企業在非新簽合同額732.2億美元,同比下降6%;完成營業額378.4億美元,同比增長2%。交通運輸建設、一般建築、電力工程建設是中國企業在非洲承包工程最多的三大行業,2022年這三大行業工程承包完成營業額占比63.1%,新簽合同額占比59%。中國企業克服疫情影響,在非建成一大批基礎設施工程,極大促進了非洲經濟複蘇和民生改善。特別是中國企業在非洲承建的工業製造類項目增多,為非洲工業化發展提供了助力。
報告對中非經貿合作進行了展望,認為中非友好關係牢不可破,為中非進一步拓展經貿合作提供了堅實政治保障;中非經濟發展向好,也為中非經貿合作帶來更多契機。當前形勢下,中非經貿合作的互補性進一步凸顯,中國的機電產品、日用品和紡織品等依然契合非洲當前需求,中國穩定恢複的進口需求也將激發非洲經濟發展潛力,尤其是中國持續擴大的農產品進口將對非洲農業發展、農產品加工及農村減貧產生積極影響。同時非洲數字經濟發展、綠色可持續發展和城市化進程加速也將吸引更多中國企業赴非投資。中非雙方將繼續加強頂層設計,對接發展規劃,共同謀劃有利於中非經貿合作深層次、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政策框架,促進中非經貿合作進一步提質升級。

聲明:本文所用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涉版權問題,請及時聯係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