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汇会员登录平台官网
News & Information
人民幣逼近7.2會走向何方
6月21日上午,離岸人民幣對美元跌破7.2關(guan) 口,這也是自去年11月以來的首次。截至北京時間上周收盤,美元/人民幣報7.1799,美元/離岸人民幣報7.2156,美元指數報102.512。
第一財經此前多次報道,高企的中美利差、出口商結匯意願弱、境外中國上市公司分紅購匯(集中在7月、8月)等都導致人民幣麵臨(lin) 較高的季節性壓力。此外,盡管6月美聯儲(chu) 暫停加息,但多數機構預計7月開始還可能會(hui) 有1~2次加息。
值得一提的是,近兩(liang) 個(ge) 月來,在人民幣累計貶值近4000點的過程中並未見到央行發聲或出手幹預,監管層顯得頗為(wei) 淡定。不過,中國央行於(yu) 19日宣布,央行六個(ge) 月期人民幣央行票據將於(yu) 6月26日(周一)進行投標,並於(yu) 28日(周三)交收。交易人士普遍對記者表示,央票本身是一個(ge) 穩定的信號,但更多還是在於(yu) 完善香港人民幣債(zhai) 券收益率曲線,保持發行的持續性,支持離岸人民幣業(ye) 務發展。
人民幣麵臨(lin) 季節性壓力
“近期沒有看到明顯的幹預跡象,就是市場化的貶值。”某外資行交易員對記者提及,“海外套息交易的敞口較高,出口商不必要時並不會(hui) 選擇結匯,疊加分紅的壓力,一般二三季度人民幣麵臨(lin) 比較高的季節性壓力。”他也表示,今年春節前後,人民幣升值幅度較大,當時也是因為(wei) 出口商集中結匯。
巴克萊外匯、宏觀策略師張蒙對記者表示,對美元/人民幣的最新預測分別是7.2、7、6.9、6.8(從(cong) 今年三季度開始的預測)。未來,中國政策放鬆措施的時機和力度或決(jue) 定匯率的表現。
無獨有偶,高盛近期將未來3個(ge) 月的美元/人民幣匯率預測分別從(cong) 7.16調至7.2,不過預計12個(ge) 月後的點位為(wei) 6.9。
除了季節性的貶值壓力,經濟基本麵的變化也影響了匯市情緒。近期,由於(yu) 高頻數據疲軟、外需疲軟,不少機構陸續開始調整中國GDP預測,但普遍仍高於(yu) 中國製定的官方目標(5%)。早在一季度後,由於(yu) 市場對於(yu) 經濟複蘇的預期高企,疊加經濟數據在基數效應帶動下一度衝(chong) 高,當時眾(zhong) 多國際機構將2023年中國GDP預測調整到了6%以上。
上周末,高盛將2023年中國GDP預測從(cong) 6%下調到5.4%;瑞銀在本周二宣布將2023年GDP預測下調至5.2%;野村則在上周表示將2023年GDP預測從(cong) 5.3%下調至5.1%,並將2024年預測從(cong) 4.2%降至3.9%;巴克萊對2023年的GDP預測為(wei) 5.2%。
瑞銀亞(ya) 洲經濟研究主管及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對記者表示,“我們(men) 認為(wei) ,二季度GDP環比折年增長率可能放緩至1%~2%之間,弱於(yu) 我們(men) 此前4.5%的預期。隨著政策加碼支持,我們(men) 依然預計三季度消費將進一步溫和複蘇、房地產(chan) 活動可能企穩,經濟增長將再度加速。然而,政策支持力度可能較為(wei) 溫和,推動下半年經濟環比增長溫和反彈至4%~4.5%(環比折年增長率),但不大可能完全抵消二季度經濟走弱的影響。因此,我們(men) 將2023年GDP增長預測下調至5.2%,2024年預測也下調至5%。”
在她看來,預測的下行風險主要來自房地產(chan) 市場走勢和政策寬鬆的不確定性,以及外需大幅轉弱的風險。政策支持加碼出台的時點、規模和有效性也可能存在一定的下行風險。
野村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則對記者表示,預計中國政府將在上周降息後推出一係列支持性措施。然而,由於(yu) 信心和情緒有待提振、土地銷售下滑等因素導致財政存在壓力、傳(chuan) 導渠道有待疏通,因此相關(guan) 措施的效果有待觀察。
近期的數據顯示,隨著基數效應消退,5月經濟數據同比增速放緩。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同比增速放緩至12.7%,不過其絕對水平較4月小幅上升;房地產(chan) 銷售走弱至同比下跌3%,新開工同比再降27%,而經季節性調整後房地產(chan) 銷售和新開工麵積較4月大致持平或小幅上升,但仍處於(yu) 疲弱低位水平;基建投資同比增速加快至8.8%,而製造業(ye) 投資同比增速大致企穩;5月出口同比下跌7.5%,環比增長動能也有所走弱。
汪濤認為(wei) ,如果經濟增長動能進一步走弱,未來出台的政策支持可能包括:進一步放鬆房地產(chan) 政策,如進一步放鬆二線城市購房限製,降低二套房貸款首付要求,增加“保交樓”資金支持,改善開發商融資條件等;增強財政和準財政擴張力度,例如加快發行地方政府專(zhuan) 項債(zhai) 、籌集和使用新一批政策性銀行專(zhuan) 項基建投資基金,從(cong) 而提振基建投資;中央政府可以向地方政府提供臨(lin) 時信貸和資金支持,以清償(chang) 其對企業(ye) 供應商的欠款;但中央政府向居民部門直接發放大規模消費或收入補貼的可能性很小;進一步小幅降息,信貸支持加碼以配合準財政政策的擴張,以及對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債(zhai) 務進行重組或將其置換為(wei) 成本更低的債(zhai) 務。
主流機構普遍認為(wei) ,部分政策措施可能在7月底之前出台,但重大的財政政策支持和宏觀政策轉向可能需要等到7月底的政治局會(hui) 議。不過,麵對高企的中美利差,各界並不認為(wei) 中國具備很大的降息空間,更關(guan) 鍵的仍在於(yu) 提振企業(ye) 和消費者信心。
匯率變化仍由市場驅動
6月26日,中國央行將通過香港金融管理局債(zhai) 務工具中央結算係統(CMU)債(zhai) 券投標平台,招標發行2023年第六期中央銀行票據。第六期中央銀行票據期限6個(ge) 月(182天),為(wei) 固定利率附息債(zhai) 券,到期還本付息,發行量為(wei) 人民幣50億(yi) 元,起息日為(wei) 2023年6月28日,到期日為(wei) 2023年12月27日,到期日遇節假日順延。
有觀點認為(wei) ,央票的發行將吸收離岸人民幣的流動性,起到支撐匯率的作用,強調了人民幣匯率的預期管理和底線思維的重要性。不過,更多觀點認為(wei) ,這更在於(yu) 維持央票發行的持續性。相較於(yu) 去年,今年人民幣的走勢更多是市場驅動,央行並無明顯的幹預跡象。
回顧去年,從(cong) 4月中旬開始的人民幣貶值階段內(nei) ,當時央行已幾次啟動調節工具,如2次下調外匯存款準備金率共計3個(ge) 百分點,發行了人民幣離岸央票9期共計900億(yi) 元,去年9月26日宣布上調外匯風險準備金率由0調至20%,這些政策明確釋放貨幣當局降低人民幣貶值預期、保持匯率穩定的信號。目前這些措施並沒有被取消。
渣打中國宏觀策略主管劉潔此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中美息差較大仍是人民幣匯率較弱的主因(中美存款利率倒掛幅度為(wei) 2%~3%),離岸對衝(chong) 基金多數都積累了一定的空頭頭寸、出口商結匯意願弱。我們(men) 預計美聯儲(chu) 最快也要年底才可能降息,因此麵對這種息差,央行進行幹預的意義(yi) 不大。關(guan) 鍵要看美聯儲(chu) 6月到底是最後一次加息,還是暫停,但無論如何加息進入尾聲。”
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在6月初的陸家嘴論壇上表示:“向前看,中國經濟運行總體(ti) 保持穩中上行的態勢,而一些市場機構則預測美國經濟可能麵臨(lin) 溫和衰退。同時,隨著美聯儲(chu) 加息周期接近尾聲,美元走強較難持續,外溢影響有望減弱。總體(ti) 看,我國外匯市場有望保持較為(wei) 平穩的運行狀態。”
“多年來,我們(men) 在應對外部衝(chong) 擊中積累了不少經驗,外匯市場宏觀審慎政策工具也更加豐(feng) 富。我們(men) 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維護外匯市場的穩定運行。”他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