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汇会员登录平台官网

News & Information

政策組合拳繼續加力 我國外貿穩中提質顯韌性

來源:人民網 時間:2023-08-03 分享:

  近日,海關(guan) 發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0.1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2.1%,規模在曆史同期首次突破20萬(wan) 億(yi) 元。

  “這一突破,是在外部環境複雜嚴(yan) 峻、全球貿易投資放緩的背景下取得的,也是在防疫物資和‘宅經濟’產(chan) 品等前期‘一次性拉動因素’消退的情況下取得的,實屬不易。”7月13日,海關(guan) 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hui) 上表示,世界貿易組織預計今年全球貨物貿易量增長1.7%,明顯低於(yu) 過去12年2.6%的平均水平,貿易放緩是各個(ge) 經濟體(ti) 麵臨(lin) 的共同挑戰,困難更多是全球性的。與(yu) 周邊已公布數據的經濟體(ti) 相比,我國外貿仍然展現出了較強韌性,競爭(zheng) 優(you) 勢穩中加固。

  今年正值“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與(yu) 《區域全麵經濟夥(huo) 伴關(guan) 係協定》(RCEP)全麵生效,中國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釋放出的巨大發展潛力備受期待。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關(guan) 係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宋微接受人民網記者采訪時表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和RCEP全麵生效,持續助力我國外貿穩規模、優(you) 結構、拓市場,具體(ti) 表現在以下幾個(ge) 方麵:

  一是外貿規模持續擴大。10年來,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占中國外貿整體(ti) 的比重,從(cong) 2013年的25%提升到2022年的32.9%。同時,10年來,中國與(yu) 東(dong) 盟貿易年均增長9.9%,快於(yu) 中國外貿整體(ti) 年均增速4.3個(ge) 百分點,東(dong) 盟由中國第三大貿易夥(huo) 伴躍升為(wei) 第一大貿易夥(huo) 伴。RCEP生效後,關(guan) 稅減免、原產(chan) 地累積規則等諸多利好政策落地,中國與(yu) 東(dong) 盟經貿往來更加密切。

  二是外貿結構不斷優(you) 化。2022年,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中間產(chan) 品4.44萬(wan) 億(yi) 元,增長23.9%,占同期我國對沿線國家出口總值56.3%。其中紡織品、電子元件、基本有機化學品和汽車零配件出口分別增長14.5%、21.1%、31.3%和24.6%。同期,進口能源產(chan) 品、農(nong) 產(chan) 品總值分別為(wei) 2.46萬(wan) 億(yi) 元和3704.1億(yi) 元,增速分別為(wei) 58.8%和13.4%。2022年,我國對RCEP其他成員國進出口中間產(chan) 品8.7萬(wan) 億(yi) 元,增長8.5%,占同期總值的67.2%,我國對RCEP其他成員國出口機電產(chan) 品、勞動密集型產(chan) 品分別增長13.2%和20.7%,中國向RCEP國家進口結構從(cong) 以簡單技術和中級技術密集型的製造品為(wei) 主,逐步升級至以中級技術和高技術密集型製成品為(wei) 主,同時,資源型製成品比重較高。這一方麵反映了中國在全球製造業(ye) 產(chan) 業(ye) 鏈上的位置不斷向中高端邁進;另一方麵,也顯示出中國製造業(ye) 整體(ti) 規模和實力的持續加強。

  三是促進市場相通,加快產(chan) 業(ye) 鏈重組,推動新發展格局構建。十年來,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六廊六路多國多港”的互聯互通架構基本形成,一大批合作項目落地生根,我國已與(yu) 140個(ge) 國家、32個(ge) 國際組織簽署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與(yu) 沿線國家貨物貿易額累計達到10.4萬(wan) 億(yi) 美元,對沿線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超過1300億(yi) 美元,促進同各國、各地區發展戰略和互聯互通規劃對接。同時,隨著RCEP全麵生效,東(dong) 盟作為(wei) 中國最大的貿易夥(huo) 伴,將為(wei) 中國與(yu) 東(dong) 盟之間的要素流動、市場相通以及產(chan) 業(ye) 相融帶來更大的便利,有助於(yu) 加快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在RCEP的帶動下,中國與(yu) 東(dong) 盟之間將有助於(yu) 打造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以及更安全可靠的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進而成為(wei) 中國國際大循環體(ti) 係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海關(guan)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進出口分別增長8.6%和26.4%,開放平台作用發揮明顯。在以製度型開放為(wei) 核心的基礎上,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對我國穩外貿有哪些支撐作用?

  宋微表示,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是中國優(you) 化營商環境,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舉(ju) 措,對於(yu) 穩外貿產(chan) 生巨大支撐作用:

  一是有利於(yu) 持續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我國各個(ge) 自由貿易試驗區銳意進取、大膽探索,取得顯著成效。十年來,我國自貿試驗區從(cong) 1擴容到21,形成覆蓋東(dong) 西南北中的試點格局,並向全國複製推廣了278項製度創新成果。

  二是有利於(yu) 對標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穩步拓展製度型開放。高水平的開放體(ti) 現為(wei) 規則、規製、管理、標準等製度型開放。適應新形勢、把握新特點,著力推動規則、規製、管理、標準製度型開放,是自貿試驗區的目標。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5年多來,已推出120多項製度創新成果。在一係列貿易便利化舉(ju) 措推動下,我國貨物通關(guan) 效率不斷提高。進口商品整體(ti) 通關(guan) 時間從(cong) 2017年的4天左右,壓縮到現在不到1天半;出口貨物整體(ti) 通關(guan) 時間從(cong) 2017年的12個(ge) 小時左右,壓縮到現在約1.2個(ge) 小時。與(yu) 此同時,我國關(guan) 稅總水平為(wei) 7.4%,低於(yu) 9.8%的入世承諾。

  今年上半年,我國“新三樣”出口延續增勢,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合計出口增長61.6%,拉動整體(ti) 出口增長1.8個(ge) 百分點。在此背景下,如何進一步培育和鞏固產(chan) 業(ye) 優(you) 勢,不斷匯聚外貿新動能?

  宋微表示,一是要大力推動外貿結構調整,推動各類外貿經營主體(ti) 協調發展。鼓勵行業(ye) 龍頭企業(ye) 延長產(chan) 業(ye) 鏈,提高國際化經營水平。加快形成一批在全球範圍內(nei) 配置要素資源、布局市場網絡的具有跨國經營能力的大企業(ye) 。鼓勵創新型、創業(ye) 型和勞動密集型中小微企業(ye) 發展,支持企業(ye) 走“專(zhuan) 精特新”和與(yu) 大企業(ye) 協作配套發展的道路。

  二是加快提升對外貿易國際競爭(zheng) 力。加快運用現代技術改造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提升勞動密集型產(chan) 品質量、檔次和技術含量,推動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向中高端邁進。著力構建以企業(ye) 為(wei) 主體(ti) 、市場為(wei) 導向、產(chan) 學研貿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ti) 係。加大科技創新投入,支持企業(ye) 原始創新。鼓勵企業(ye) 以進口、境外並購、國際招標、招才引智等方式引進先進技術,促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支持國內(nei) 企業(ye) 通過自建、合資、合作等方式設立海外研發中心。鼓勵跨國公司和境外科研機構在我國設立研發機構。強化電力、軌道交通、通信設備、船舶、工程機械、航空航天等裝備製造業(ye) 和大型成套設備出口的綜合競爭(zheng) 優(you) 勢,著力擴大投資類商品出口。進一步提高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國際競爭(zheng) 力。擴大先進技術設備、關(guan) 鍵零部件等進口,促進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和優(you) 化升級。

聲明:本文所用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涉版權問題,請及時聯係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