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麵對中國電動汽車,歐洲的六大考慮

來源:環球時報 時間:2024-05-23 分享:

德國《焦點》周刊5月17日文章,原題:中國電動汽車堆積在德國港口——現在等待我們(men) 的是什麽(me) 美國要求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高額懲罰性關(guan) 稅,但歐盟尚未決(jue) 定。以下是歐洲麵臨(lin) 的6種現實考慮。

1、歐盟比美國行動更謹慎,因為(wei) 它更多受益於(yu) 開放的汽車貿易。歐盟目前正在審查是否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guan) 稅,許多政界人士對此公開反對。這種主張可以通過歐盟與(yu) 中國在汽車方麵的貿易關(guan) 係來解釋:大眾(zhong) 汽車在中國銷量位居第二,寶馬在中國的銷量是在德國的兩(liang) 倍多,梅賽德斯-奔馳1/3的收入來自中國……美國製造商主要在國內(nei) 市場賺錢,而歐洲品牌尤其是德國品牌,由於(yu) 區域內(nei) 市場較小,更需要中國。

2、德國電動汽車出口多於(yu) 進口。2023年,德國向其他國家出口的電動汽車數量明顯多於(yu) 進口,且出口的增長速度快於(yu) 進口。在2023年進口的電動汽車中,來自中國的數量位居榜首,約13萬(wan) 輛,但總體(ti) 比例無變化。

3、中國汽車出口量越來越大。過去幾年的出口數據也解釋了為(wei) 何德國一些政客呼籲對中國汽車征收保護性關(guan) 稅。對於(yu) 國內(nei) 市場,中國在2023年生產(chan) 的汽車數量與(yu) 2020年差距不算太大。而在出口方麵,中國2023年輸出約500萬(wan) 輛汽車,是2020年的5倍。

4、通過滾裝船占領市場?相當困難。中國汽車製造商比亞(ya) 迪目前正利用200米長的巨型滾裝船將其車輛運往歐洲。不過,即使這家中國車企隻向德國派遣船隻,每年帶入德國的車輛也不到20萬(wan) 輛。作為(wei) 比較,2023年,德國向中國運送了近20萬(wan) 輛汽車。每年處理160萬(wan) 輛汽車的不來梅港的一位發言人表示,中國電動汽車尚未成為(wei) 負擔。

5、即使10%的市場份額也會(hui) 讓歐洲損失上百億(yi) 。中國汽車製造商不必在歐洲占據50%的市場份額,就能讓歐洲付出高昂代價(jia) 。安聯貿易計算出,即使中國汽車僅(jin) 占據歐洲市場份額的10%,歐盟也會(hui) 損失約270億(yi) 歐元的附加值。

6、可能的方案:在歐洲生產(chan) 。作為(wei) 市場準入的回報,中國允許製造商在當地生產(chan) 。第一批中國公司正計劃在歐洲生產(chan) :奇瑞將搬進巴塞羅那的前日產(chan) 工廠,比亞(ya) 迪在匈牙利建立自己的工廠。它們(men) 更有可能通過在歐洲製造車輛,而不是通過海運,來占領歐洲市場,這樣它們(men) 在歐洲將保留更多的附加值。為(wei) 此,中國汽車製造商還需要一個(ge) 經銷商和汽車修理網絡,這意味著它們(men) 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作者克裏斯蒂安·馬森加布,青木譯)


聲明:本文所用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涉版權問題,請及時聯係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