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找不到替代,建議暫停製裁中企!

來源:環球慧思外貿資訊 時間:2024-03-25 分享:
頻頻對中企發起調查


除了大肆操弄人權話題,歐洲貿易保護主義(yi) 也呈現出不斷抬頭跡象。去年10月,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上月,歐盟對中國中車子公司發起“反補貼調查”。3月初,歐盟又要求海關(guan) 對來自中國電動汽車進行進口登記。

歐盟委員會(hui) 發布的數據顯示,自發起“反補貼調查”後,2023年10月至2024年1月,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累計進口約17.78萬(wan) 輛,與(yu) “反補貼調查”期限覆蓋的範圍(2022年10月至2023年9月)相比,月均增長了11%,與(yu) 2022年10月至2023年1月同期相比,月均進口量增長了14%。

這反映了歐洲對中國的現實依賴。據“德國之聲”網站報道,3月20日,中國歐盟商會(hui) 發布的報告顯示,在許多情況下,歐盟企業(ye) 無法找到替代中國的選項。有3/4的商會(hui) 成員從(cong) 中國進口無法輕易找到替代品的關(guan) 鍵零部件。

英國外交、聯邦與(yu) 發展事務部聯合英國商業(ye) 、能源和產(chan) 業(ye) 戰略部繪製了一份評估報告,建議英國政府應考慮“無限期”暫停對中企的製裁。

梅賽德斯-奔馳集團股份公司董事會(hui) 主席康林鬆在接受采訪時呼籲,歐盟應降低從(cong) 中國進口電動汽車的關(guan) 稅。

他表示,從(cong) 長遠來看,來自中國車企的競爭(zheng) 將有助於(yu) 歐洲汽車製造商生產(chan) 出更好的汽車,並認為(wei) 保護主義(yi) “正在走向錯誤的道路”。

法國雷諾集團CEO盧卡·德·梅奧同樣指出,在向電動汽車轉型的過程中,歐洲需要保護自己的市場,同時也應為(wei) 中國競爭(zheng) 對手留下一席之地,部分原因在於(yu) 歐洲汽車製造商可以向中國這樣“領先一代”的國家學習(xi) 。

中歐貿易仍然穩中向好

盡管存在種種雜音,中歐貿易仍總體(ti) 穩中向好。歐盟統計局3月4日發布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是歐盟第一大貨物進口夥(huo) 伴(占歐盟外進口總額的20.5%),也是歐盟第三大貨物出口夥(huo) 伴(占歐盟外出口總額的8.8%)。

3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就“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guan) 係”相關(guan) 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時表示,中歐並沒有根本利益衝(chong) 突,也沒有地緣戰略矛盾,雙方的共同利益遠遠大於(yu) 分歧。

中歐關(guan) 係的正確定位應當是夥(huo) 伴,主流基調應當是合作,關(guan) 鍵價(jia) 值應當是自主,發展前景應當是共贏。我們(men) 希望中歐關(guan) 係能一路綠燈,暢通無阻。

聲明:本文所用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涉版權問題,請及時聯係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