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汇会员登录平台官网
News & Information
優勢船型地位鞏固,全年出口額增兩成 | 2023年我國船舶進出口分析
2023年,在世界經濟艱難複蘇的大環境下,在國家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政策措施指導和支持下,我國船舶工業(ye) 保持良好發展勢頭,穩中有進,造船三大指標實現全麵增長,國際市場份額繼續保持全球領先。在船舶進出口貿易中,繼續鞏固和保持集裝箱船、散貨船等優(you) 勢船型領先地位,創造了全年出口額同比增長21%的佳績。

1
2023年我國船舶
進出口貿易情況
(一)船舶出口總額保持增長
2023年,我國船舶出口318.7億(yi) 美元,同比增長21.4%。12月當月,船舶出口32.8億(yi) 美元,同比增長27.8%。
在出口船型方麵,集裝箱船出口額大幅增長,出口額近100億(yi) 美元,占比提升至31.4%,居第一位;散貨船出口額70.88億(yi) 美元,占比22.2%,居第二位;浮動或潛水式鑽探或生產(chan) 平台出口額34.7億(yi) 美元,占比10.9%,居第三位;油船出口額16億(yi) 美元,占比5.1%,居第四位。
從(cong) 出口洲別看,亞(ya) 洲依然是我國最大的船舶出口市場。2023年,我國對亞(ya) 洲船舶出口額179億(yi) 美元,同比增長29.5%,占比55.9%,位列第一;對非洲市場的船舶出口額為(wei) 60億(yi) 美元,同比增長70%,占比18.8%,位列第二;對歐洲市場的船舶出口額為(wei) 29億(yi) 美元,同比下降33%,占比9.1%,位列第三;對拉丁美洲市場的船舶出口額為(wei) 28億(yi) 美元,同比增長30%,占比8.8%,位居第四。
從(cong) 出口國別地區看,2023年,我國內(nei) 地出口到新加坡的船舶總額76.8億(yi) 美元,同比增長39.5%,占比24.1%,位居第一,主要出口船型分別是:浮動或潛水式鑽探或生產(chan) 平台、可載標準集裝箱>6000箱的機動集裝箱船、載重量≤15萬(wan) 噸的機動散貨船;出口到中國香港地區61.8億(yi) 美元,同比增長40.4%,占比19.4%,位居第二,主要出口船型是可載標準集裝箱>6000箱的機動集裝箱船、載重量≤15萬(wan) 噸的機動散貨船、可載標準集裝箱≤6000箱的機動集裝箱船;出口到利比裏亞(ya) 55.8億(yi) 美元,同比增長81.5%,占比17.5%,位居第三,主要出口船型是:可載標準集裝箱>6000箱的機動集裝箱船、15萬(wan) 噸<載重量≤30萬(wan) 噸的機動散貨船、載重量≤15萬(wan) 噸的機動散貨船。
從(cong) 數據可以看到,近年來隨著“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進一步加強,尤其是中非經貿合作的不斷拓展,船企加大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特別是非洲市場,促進了我國對非洲船舶貿易較快增長。
從(cong) 出口省份看,出口前三大省市分別為(wei) 江蘇、上海、廣東(dong) ,出口額分別為(wei) 101億(yi) 美元、66億(yi) 美元,35億(yi) 美元 ,出口額占比分別為(wei) 32%、21%、11%。
(二)船舶進口總額仍然較小
2023年,我國進口船舶總額7億(yi) 美元,同比下降57%。主要進口船型為(wei) 燈船、消防船、起重船等不以航行為(wei) 主的船舶、載重量不超過10萬(wan) 噸的成品油船、長度不超過7.5米的汽艇等。
2
2023年我國船舶
進出口貿易的特點和優(you) 勢
(一)2023年我國貨物貿易穩中有增,為(wei) 我國船舶工業(ye) 和進出口奠定堅實基礎
據海關(guan) 統計,2023年我國貨物進出口貿易總值41.76萬(wan) 億(yi) 元人民幣,同比增長0.2%。其中,出口23.77萬(wan) 億(yi) 元,增長0.6%;進口17.99萬(wan) 億(yi) 元,下降0.3%。具體(ti) 分析,主要有以下六個(ge) 特點:一是外貿運行總體(ti) 平穩,四季度向好態勢明顯。二是經營主體(ti) 活力充足,民營企業(ye) 主力作用增強。三是貿易夥(huo) 伴多元共進,“一帶一路”占比提升。四是產(chan) 品競爭(zheng) 優(you) 勢穩固,出口動能豐(feng) 富活躍。出口動能體(ti) 現了從(cong) 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邁進。五是國內(nei) 需求持續恢複,大宗、民生商品進口有序擴大。六是高水平開放穩步推進,新平台新業(ye) 態發展勢頭良好。總體(ti) 看來,2023年我國外貿雖然經曆了風雨洗禮,但依然取得了進出口規模穩中有增、發展質量優(you) 中有升的成績,為(wei) 我國船舶工業(ye) 高質量發展和進出口貿易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世界造船市場複蘇進入新周期,我國船企新船訂單持續增長
近年來,隨著全球經濟的逐步複蘇,航運市場需求強勁,全球航運市場對新船的需求穩步增長,特別是在幹散貨、液化天然氣(LNG)和油輪領域。這種需求的增加主要受到兩(liang) 大因素的推動。首先,全球船隊對於(yu) 環保法規的遵循要求越來越高,促使船東(dong) 更換老舊船隻,以滿足新的環保標準。其次,2023年末紅海危機導致的繞航需求增加,消耗閑置運力,從(cong) 而提高了對新船的需求。當前全球新造船市場相比於(yu) 上個(ge) 10年(2011-2020)展現了更多活力。全球船隊在減排規則影響下運力結構的綠色轉型也在加速,未來轉型步伐的加快將進一步支持新造船市場向好發展,我國船企新船訂單持續增長。
(三)我國船舶製造業(ye) 運行平穩,國際市場份額不斷提升
1.三大指標全麵增長,國際市場份額繼續保持領先
根據工信部發布的我國造船業(ye) 最新數據,中國造船業(ye) 三大指標連續14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國成為(wei) 全球唯一一個(ge) 三大指標實現全麵增長的國家。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造船完工量4232萬(wan) 載重噸,同比增長11.8%;新承接訂單量7120萬(wan) 載重噸,同比增長56.4%;截至2023年底,手持訂單量13939萬(wan) 載重噸,同比增長32.0%,所有指標第一次實現2位數增長。據中國船協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分別有5、7、6家造船企業(ye) 位居世界造船完工、新接訂單和手持訂單前10強,江蘇揚子江船業(ye) 集團公司、江蘇新時代造船有限公司新接訂單量分別位居世界造船企業(ye) 前兩(liang) 名。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造船三大指標位居全球各造船集團之首。
2. 船海產(chan) 品實現全譜係發展,高端船型占比不斷提升
2023年,在船海產(chan) 品(船型、種類、質量)方麵,我國船舶工業(ye) 實現全麵突破,全球18種主要船型中,我國共有14種船型新接訂單量位列全球第一,其中,散貨船、油船、集裝箱船和汽車運輸船新接訂單量分別占全球總量的79.6%、72.1%、47.8%和82.7%。2023年11月4日,國產(chan) 首艘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命名交付,標誌著我國成功摘取世界造船業(ye) 最後一顆“皇冠上的明珠”,成為(wei) 全球目前唯一一個(ge) 同時有能力建造航空母艦、大型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大型郵輪的國家。由此我國船舶製造業(ye) 成為(wei) 全球建造船型最全的國家,這將為(wei) 中國船舶製造在新的周期中帶來更多的機遇。
3.綠色轉型全麵提速,市場份額不斷提升
2023年,我國船舶工業(ye) 綠色轉型全麵提速,賦能行業(ye) 高質量發展。LNG、甲醇動力綠色船舶訂單快速增長,新接綠色動力船舶訂單國際份額達到57%,實現了對主流船型的全覆蓋。內(nei) 河船舶綠色化、智能化發展取得突破,全球最大700TEU純電動集裝箱船、全球最大5400馬力純電拖船、國內(nei) 首艘500千瓦氫燃料電池動力船“三峽氫舟1”號等裝備研製完成並投入使用。
3
當前我國船舶
進出口貿易麵臨(lin) 的困難挑戰
整體(ti) 來看,2023年我國船舶工業(ye) 保持平穩發展態勢,但也麵臨(lin) 著關(guan) 鍵零部件依賴進口、勞動力供給不穩定、美國貿易保護主義(yi) 等對我國船舶工業(ye) 高質量發展帶來的不利影響。
(一)自主創新能力與(yu) 核心競爭(zheng) 優(you) 勢不強,關(guan) 鍵零部件仍麵臨(lin) “卡脖子”問題
目前,我國船舶與(yu) 海工裝備領域存在著核心係統自主配套率較低、高端研發設計能力較弱,關(guan) 鍵部件依賴國外進口的現象。因此,強化研發設計能力,提升科技支撐能力,打通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創新鏈,攻關(guan) 核心技術,進一步增強核心競爭(zheng) 力是我國船舶行業(ye) 麵臨(lin) 的長期任務。
(二)勞動力成本上升,企業(ye) 壓力大,勞動力不足與(yu) 生產(chan) 任務飽滿的矛盾愈加突出
船舶工業(ye) 是兼具技術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特點的產(chan) 業(ye) 。交船時間表明,未來3-4年,我國船企將迎來交船的高峰期,其中高技術船舶占比將大幅提升。大中型集裝箱船和大型LNG船集中交付期分別在2023-2024年和2025-2026年。目前,受經濟形勢和人口結構變化影響,船舶企業(ye) 勞動力人口流出趨勢加大,一線技術工人減少,企業(ye) 用工成本上升,船企勞動力不足與(yu) 生產(chan) 任務飽滿矛盾突出,企業(ye) 壓力加大。
(三)美國推行的貿易保護主義(yi) ,不斷打壓我國船舶製造業(ye) 和出口貿易
長期以來,美國政府奉行單邊貿易保護措施,以301法案為(wei) “棒”對我國核心製造業(ye) 進行打壓,作為(wei) 關(guan) 係國計民生的戰略性行業(ye) ,中國造船業(ye) 一直是美國重點打壓的領域,此前已有多家相關(guan) 科研院所與(yu) 高校被美國列入限製清單。近日,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hui) 要求調查中國造船業(ye) 並對中國建造的船舶征收港口費,可能會(hui) 導致中國造船業(ye) 的部分優(you) 勢喪(sang) 失,為(wei) 韓國和日本等競爭(zheng) 對手提供機遇。如果美國政府決(jue) 定啟動對華301調查,進而采取相應的貿易救濟措施,不僅(jin) 我國造船業(ye) 會(hui) 麵臨(lin) 直接挑戰,整個(ge) 供應鏈上的造修船和配套設備企業(ye) 以及依賴國有造船從(cong) 事遠洋航運的企業(ye) 都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衝(chong) 擊。
4
2024年我國船舶
進出口貿易研判
預計2024年全球經濟增速將進一步放緩,疊加地緣衝(chong) 突不斷等因素影響,全球航運業(ye) 和造船業(ye) 將麵臨(lin) 諸多挑戰,但隨著行業(ye) 脫碳進程加快,新造船市場將迎來更多機會(hui) 。據此預測,2024年我國船舶出口約360億(yi) 美元,增長10%;進口船舶10億(yi) 美元。
5
促進我國船舶
進出口貿易的對策建議
(一)堅持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推進船舶行業(ye) 高質量發展
近幾年來,在國家“雙碳”目標指引下,我國船舶工業(ye) 綠色低碳轉型取得了較好的成績,高質量發展取得了實質性進展。2023年12月28日,工信部等五部委聯合印發的《船舶製造業(ye) 綠色發展行動綱要(2024—2030年)》提出,到2025年船舶製造業(ye) 綠色發展體(ti) 係初步構建,綠色船舶產(chan) 品供應能力進一步提升,船用替代燃料和新能源技術應用與(yu) 國際同步,液化天然氣(LNG)、甲醇等綠色動力船舶國際市場份額超過50%;骨幹企業(ye) 減汙降碳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綠色製造水平有效提升,萬(wan) 元產(chan) 值綜合能耗較2020年下降13.5%;綠色低碳標準體(ti) 係進一步完善,碳足跡管理體(ti) 係和綠色供應鏈管理體(ti) 係初步建立。為(wei) 此,建議政府加大對船舶行業(ye) “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方麵的財稅和政策支持力度,建立相關(guan) 支持綠色化、智能化、數字化船舶技術研發、創新與(yu) 製造的專(zhuan) 項基金,促進新船型技術研發和創新發展。
(二)把船舶海工配套產(chan) 業(ye) 作為(wei) 高端裝備製造業(ye) 發展主攻方向,進一步提升船海產(chan) 業(ye) 核心競爭(zheng) 力
我國船舶配套的關(guan) 鍵設備與(yu) 零部件依賴進口是製約我國船舶製造業(ye) 快速發展的根本問題之一。應清醒認識到解決(jue) 這一問題的戰略意義(yi) 、重要性和緊迫性。建議堅持政府推動、企業(ye) 主導,創新商業(ye) 模式,推動大中小企業(ye) 構建穩定配套聯合體(ti) ,通過強強聯合不斷增強我國造船產(chan) 業(ye) 核心功能,在打造產(chan) 業(ye) 生態集群、培育壯大造船產(chan) 業(ye) 等方麵攜手並進實現高質量發展。
展望2024年,船舶貿易外部環境麵臨(lin) 著複雜性、嚴(yan) 峻性和不確定性。受美國單邊貿易保護主義(yi) 行為(wei) 影響,船舶貿易保持平穩健康發展仍麵臨(lin) 巨大挑戰。但是,在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下,伴隨著國家鼓勵船舶工業(ye) 發展的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政策不斷出台,相信我國船舶工業(ye) 能夠繼續保持高質量發展,將進一步促進船舶進出口貿易質升量增。

(執筆:华体汇体育登陆船舶分會(hui) 李雅君)
